
東坪洲為何劃到香港境內,實在有點奇怪。從馬料水出發,一小時四十分船程,過大鵬灣,幾乎到達深圳。眼前出現一個扁平的小島,就是東坪洲。
香港從前的海岸線,劃得霸道。英國人1898年「租借」新界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隨隨便便說租99年,弄得99年後我們這一代的1997成為香港大限;隨隨便便把整個大鵬灣與后海灣都劃歸香港界,於是大鵬灣貼著深圳的孤島東坪洲,無端端成為香港地方。據說以往從深圳踏足海水,就是香港界;回歸後海岸線重劃,才取中線作界。
往日到東坪洲,總有一種孤獨落寞、又懸疑驚險的感覺,開闊當風的大鵬灣,風高浪急,大海上的小荒島,總令人想起Agatha Christie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荒島懸案,聽說舊時有些港產驚憟片,就是在東坪洲拍的。
這天,看到對岸的鹽田港,登時把東坪洲拉回現實,貨櫃船在旁邊走過,告訴大家,它就在現代文明與全球化戰車的旁邊。
到東坪洲,繞海岸走一圈,不遠處石灘上,滿是貝殼,貝殼不稀罕,但在香港地方,看到一地貝殼,每顆都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可多得。碎石灘上,還有一只死水母;挑起來看,原來這隻透明的水母很厚,起碼有半厘米厚,看來,它將會變成海蜇。
東坪洲,就是平。人們說這裡有三平,海平,因小島近岸,海浪不高;島平,因全島最高點只有48米;石平,因為全島都是平平的頁岩,層層相疊,薄的如石板斜斜插在地面,厚的如千層糕,矗立海岸邊。
地質公園,就是頑石一堆。看石,有人會覺得悶,但看清楚,岩石有鈣、鐵、鎂等礦物,陽光下、海水中,會閃著青紫、褐紅、灰炭、墨綠;愛和岩石玩遊戲的,一層層的頁岩,引誘你攀爬,找尋崖上無人迹的路;愛看海蝕岩石形態的,有更樓石、龍落水、斬頸洲的海蝕峽,不太宏偉,有點精緻;都不喜歡的,可以坐在大石上,看看海浪翻滾,帶一本書,夠你一整天。
更樓石 (photo by Nichen) |
龍落水 |
斬頸洲海蝕峽 |
這天,同行六人,來自兩岸四地(內地、台灣、澳門、香港),厲害。更了不起的是,有一位,帶了水,沒帶食物;有一位,帶了兩個包,沒有水;有一位,水和食物都沒帶。都怪我安排不周,沒有好好提醒,這小島補給困難。
不過,讓我安慰的,是在終點的小店裡,他們開始欣賞餐蛋麵。
我們又見到,因為污染才出現的鹽蛋黃。
|
台灣同學問:為何香港的餐蛋麵好吃?
內地同學說:大陸沒有人會上餐廳吃方便麵。
真有意思啊。
是的,為何香港郊野的餐蛋麵好吃?
回程時,又看見一艘往鹽田港的巨大貨櫃船,叠上十幾層的貨櫃,也只是滄海一粟。
只是,這天,說好了的藍天,開始不藍。
香港遊蹤:
![]() | |||
(photo by Hongz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