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真係好奇怪


林鄭回應建制派大佬「民主黨不參選立法會就是對抗中央要脅中央民主黨不參選立法會妄想下一屆參選民主黨不參選立法會連你的區議員都會被DQ論」,她謂有政治組織不參與香港選舉係有啲奇怪,云云。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回應:有領導人因判斷錯誤致民怨沸騰、社會分化、移民湧現,但不下台更尋求連任,「也令市民感覺十分奇怪」。


真係好奇怪。

你積極依法參與選舉、想贏大多數,就是要奪權,罪大惡極;你不參與選舉了,這是拒共反共,又是死路,同樣罪大惡極,真係幾奇怪。


你積極搞初選,訂綱領要特首聽民意答應五大訴求,這是脅迫中央;你放棄選舉了,不唱這台戲了,都是要脅中央,又係好奇怪。


我不做清一色,要做混一色,要你來點綴我的混一色,你不配合我食混一色,不配合我訂的規矩,你就是找死,這種想法幾奇怪。


把白鴿綁死折翼了,然後怪罪你不肯飛即係玩嘢,這種想法更奇怪。


設計一場公我贏字你輸的遊戲,然後批評人不肯瞓身參與,講得出這句話已經很奇怪。


香港有很多事情都十分奇怪。


電影審查由政務司長定奪,一言堂、無上訴,猶說創作很自由,好奇怪。


看不順眼,於是在法律武器庫中加添核彈,保證通過,無制衡,不容公眾討論,猶叫這是法治,真的奇怪。


一個特首,只得 777 票,本來已經奇怪。


即將舉行、揀特首的選委會「選舉」,未選,四分三議席已知結果,其實絕大部分只有些微差額,小圈子中閂埋房門自 high,猶叫「選舉」,真奇怪。


而這個在社會上牽不起一絲漣漪的選舉,又要預留納稅人 1.5 億花費,又係奇怪。


要納稅人納稅供養一個對付納稅人的政府,當然奇怪。


一個所謂強勢政府,不停出口術,放風謂要 DQ 區議員迫人辭職、放風嚇律師會選舉迫人識得揀,放風以法律武器掃射迫令公民組織自行解散,本應堂堂正正的政府如此辦事,奇怪。


連香港電台節目,特首施政報告所謂聽民意,都要自選一群順民卻又誤導人以為是「隨機抽樣」市民發表意見,連聽聽反對意見都嚴防死守,真奇怪。


什麼都扯上國安法,是日,立法會討論同志運動會,都有尊貴的議員引用國安法去批評,已經不奇怪。


對著這一盤棋「臭棋」「死棋」,抽身離場是正道,不奇怪。


荒謬事情不會因為日日發生而變得不荒謬,異形不會因為天天出現而變得大家喜聞樂見。雖然,竟然仍然對以上事情感到奇怪,其實很奇怪。





Friday, August 20, 2021

妥協

 


警告,以下從第三段開始,全文嚴重劇透,但《東京蒼穹下》看來已經落畫了,應該可以一寫吧。這一點,好像沒多少人寫過。

日本影帝役所廣司飾演釋囚三上正夫,他是孤兒,被父母遺棄,一生是黑幫小混混,因為殺人判囚,獲釋後想改過自新。三上為人衝動,慣用暴力解決問題,但本性善良,有正義感;他獲釋後受盡制度暴力,嘗盡歧視與欺凌,最後在一些好人的幫助下,找到出路。

你以為,這是一闕黑道落泊的悲歌、一個不為社會所容納的「更新人士」寫實故事。

如果是這樣,三上正夫為何最後要死?

一切困難與心理障礙已克服,本來在一個風雨夜,他接到前妻問候的電話,微笑着舉頭遙望東京蒼穹下的一顆閃星,故事已可以落幕。但踏入坦途之際,他的生命亦隨之終結。

主角死去,並不突然,一切皆有鋪墊。

三上魯莽,但也嫉惡如仇,常為弱者出頭,也因此為法律與禮教所不容。眾多好人勸勉他,真心誠意鼓勵他改過,社會雖然壓抑,但人間有情,生日會上眾人你一言我一語,三上面容有點勉強,但他承諾改變自己,嘗試接受社會的規範,在潛規則前妥協;結果,他不再抱打不平,遇上欺負弱小的人,他努力控制自己,不再脾氣爆發,也不再挺身而出;面對無知歧視的冷言冷語,他忍氣吞聲,埋藏自己的本性。

他終於融入社會,從前稜角分明,現在一切磨平,失去了自己,雖生猶死。

電影最後一幕,就只剩下那些好人的茫然。

***   ***   ***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全心保存真的我

祝你在亂流下平安

移民、移民,與為何還未移民


最新人口數字,香港過去一年淨流出近九萬人。有權貴自我安慰,謂已過高峰期。我不相信。

有些專業會繼續流血不止,教育界是重災區。大家都知道,香港教師公積金與別不同,年資長者政府供款百分之十五,保證每年百分之五紅利,而且離職後可以立即提取;本來這不是辭職移民的誘因,但教師在最前線,目睹政府拆毀教育的盤算,秋後算賬又來勢洶洶,課堂講句話動輒得咎,宣誓效忠則要人自戴緊箍咒,清算整風運動總是知識分子臭老九遭殃,清醒的老師當然明瞭什麼是最理性選擇。

醫護界也會大出血,他們的專業知識,全世界都歡迎,而政府與醫管局一直推波助瀾,不去穩定軍心、繼續政治掛帥、打壓工會。醫管局與政府最愛做的什麼未來醫護人力預測,那些報告現在全部可以扔進垃圾堆;與醫護界為敵,就是向全港市民的健康為敵。

多少個飯局,話題總是移民、移民、移民,與為何還未移民。

很多人未走,因為未儲夠錢、因為精打細算,要算準什麼時候辭職能保證拿最多錢離開,很多人則子女未讀中學可以稍待,有些人待疫情稍緩再起行,有些人在等你要人宣誓效忠時才辭職起行,有些人捨不得走,但已做好一切準備,一待形勢再壞,隨時可以飛。

尚有一群準備移民的人,沒有想太多,沒有算得清楚,只為不想眼冤,不想每天見到新聞上的嘴臉、不想見到選舉落敗者變成北韓式選舉的勝方、不想見到扮中立扮愛國者雞犬升天,這種種都是移民潮的推動力。

回想港英時代,八九年六四過後,新一波移民潮開始,殖民地政府出三招留人:「玫瑰園」基建、居英權計劃、民主改革。「玫瑰園」即建設香港有需要的基建,包括赤鱲角新機場、開發北大嶼、建青馬橋、西九大填海等;居英權計劃則給予中產專業人士居留權,務求你不需離開香港也得一個安心,結果眾多今天的「愛國者」都有一本真正英國護照;立法會民主改革,九一年引入直選,回應時代大勢。這是一個有為政府安定人心的方式。

今天特區政府面對移民潮又如何?嘿,裝作看不見、裝作高峰已過,繼續整老師整醫護整律師整傳媒整工會整教協整民陣整學生會然後假惺惺說是你自己解散,愛國者上位,每天口中只有國安法,未來發展只有大灣區,評論移民潮說「鍾意走就走」、恐嚇人會失去國籍及香港居留權,惟恐香港人走得不夠快。可以預計,更醜陋的劇目一路排期上演。移民高峰期已過?說笑。

***   ***   ***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想念

 

Thursday, August 12, 2021

 

[立場新聞圖片]

臉書提醒我,兩年前今日,是機場島。那年夏天,大家一早知道,人心回不去、怨恨化解不了、傷痛亦無法撫平,一切回不去。

從兩年前今天起,機場再沒有正常過。這些日子,空洞機場,似乎就只剩下趕急離港的人潮。

相擁、泣別、最後的揮手、未知的前路。一個又一個離散故事,豁出去的很勇敢,留下的也很勇敢。

印象中,九十年代的移民潮,完全不一樣。那些年離開的,都是中產、專業人士,離別不會傷感,因為心態只是買一個保險,做一會太空人,明知很快會回來。大洋另一端的人,每年一兩次回港相約飯聚,比留在香港的朋友還要多見面,猶如沒有離開過。

這一波移民潮,匆忙上路,連根拔起,歸家無期,一聲再會,再加瘟疫擋隔,不知何時相見;對好些人而言,香港險地不能留,離開等同死別。一九四九年上海,逃難的人再回家,已是三十年後。

最新人口統計,香港過去一年淨流出近九萬人,而這只是開始。選舉已變得幾近等額,教育已變成灌輸洗腦。撇開香港的事不談,單是北望強國新政,商人若富可敵國就是大惡,老大哥無處不在,不只嚴管新聞內容和網絡訊息,時代大躍進,現在要管手機遊戲、管電視劇集、管什麼歌不能唱、管補習風氣、甚至管你學英文。戰狼盛世,個人如螻蟻,國家創製新規則、道德文化大革命下,豈有完卵。

不走的理由有很多,捨不得香港、帶不走家人、不能放棄穩定職業。有些原因很實際,例如老人家有些看病幾十年的醫生,離不開;養尊處優的中產,習慣了有傭人照顧,想像不到沒有家傭的日子。是的,四九年上海十里洋場,很多人眷戀舒適生活,捨不得離開,想走時已經太遲。

這幾天,又有很多朋友上機,他們都說,只是短暫離開,讀書、做研究、安頓孩子學習,一年半載就回來。

真的嗎,幾個月之後的事,誰知道。

***   ***   ***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想念

害怕悲劇重演


Tuesday, August 10, 2021

如果高官們尊重奧運競賽精神

圖片來源:Ryunosuke Kijuno @ Unsplash

東京奧運競賽的風景已成過去,大家興高采烈這星期,香港有另一「競賽」悄悄開始。就是為了選特首的千五人選委會的選委的「選舉」開始提名了。

說這是「競賽」屬過譽,說這是「選舉」可能屬假新聞,街頭巷尾無人關心、無人談論,為何無人講?因為選舉制度已經被徹底完善掉,完善到一個地步,同絕大部分香港人完全無關。


如果將香港的選舉,以運動場競技作比喻,香港的選舉本來就有很多特色。


選舉制度完善掉之前,本來已經是奇葩,球例是對家訂的,球證是對家的人,踢波,對家隨時搬門,羽毛球單打,你一個人原來對三個人,這叫單打。


不過,竟然,弱勢一方都勝出,而且威勢持續,民意快要勝出,怎麼辦?


那就要完善遊戲規則,新的規則是,如果你贏了金牌,就不算數,可以改規則DQ你。如果你炒車,損壞了單車館的木地板,你要罰錢,罰你全副身家,罰到你不敢參賽。如果有人參賽希望爭取十個金牌,展示力量要求政府重視體育,你就是顛覆,十惡不赦。


還未夠,再下來,嚴格限制參賽資格,什麼新規矩?例如織冷衫的人不可以參加跳水,籃球員身高超過 162cm 不准落場,大熱門受恐嚇,結果全隊被迫解散,掌權者一切以我為主,我既可依法制訂新規則,我也是球證、裁判、司線員、資格審裁員、上訴審裁員、也自己上場爭金銀銅牌。


高官權貴,表現得很崇尚奧運。奧運精神是什麼?最底限度,競賽要公平,裁判要公正,規則要透明。


一場競賽,如果遊戲規則因人而異、裁判都是自己人、規則隨便可以改,專業組織被DQ被自殺、民意代表紅牌出場,而竟然還有人願意參與,你可以想像那些是什麼人。


忠誠廢物、潛伏黨員、收成期人士、國家隊紅色軍團,保證未選舉已知道必勝後,終於有信心「選舉」。


*

Friday, August 6, 2021

全心保存真的我

  


我寫我講我要唱出我」,講話是表達、寫文章是表達,唱歌是表達。

說話動聽的人,演說就是語言;攝影了得的,影像就是對話的語言;歌聲動人的,音符與歌詞就是溝通的語言。

以為「唱歌就是娛樂」這想法,何等落伍;如果這真是檢控理由,思想守舊停留在幾十年前TVB《歡樂今宵》《勁歌金曲》「聽歌輕鬆下」的層次。這當然不是檢控黃耀明與區諾軒的理由。

如果唱歌叫做提供娛樂,叫「舞弊」,那麼請廉政公署與律政署好好調查,多年前曾蔭權競選造勢找歌聲獻唱民建聯造勢大會找人唱歌、敲鑼打鼓表演;全部要查要告,必定要一視同仁,給人見到你的公正嚴明、有法必依、「犯法就係犯法」、法律不只是針對對家

控方不要以為,容許簽保守行不提供證供起訴就可以息事寧人,最少,你們都要把民建聯諸人、曾蔭權前特首等等,統統拉上差館廉署,折騰一番,最多一同簽保守行為再不提證供起訴。所謂律政部門,不要雙重標準,不要予人選擇性執法的印象,不要以法整人,不要予人猜度你們是為了脅迫區諾軒做些什麼的奸險陰謀。

明哥在法庭外唱《問我》,聲明不是為了娛樂大家,叫香港人「全心保存真的我」。

「全心保存真的我」,是時代真諦。

「真的我」,多少人,為權位、為五斗米而自我審查、違背初心,尋尋覓覓賣賣買買中,賣掉了所有。

要「保存」,要多種方式,或忍辱負重、或暫時遠走避禍、或堅毅不屈、或直撼高牆。每個人,有自己的優勢、也有不能超越的限制,每個選擇都艱難。

正因為時勢艱難,所以要「全心」,全方位做好心理生理與財務準備,準備好應對的一切代價,唱下去、撐下去。

謝謝,明哥。想起達明這首歌,給所有「全心保存真的我」的人。


共你悽風苦雨

共你披星戴月

共你蒼蒼千里度一生

共你荒土飛縱

共你風中放逐

沙滾滾願彼此珍重

***   ***   ***

 

相關文章:

害怕悲劇重演

這個璀璨都市

我寫我講我要唱出我夢

Wednesday, August 4, 2021

殖民地政府也容得下的教協

 

[立場新聞圖片]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無疑是香港專業工會中的奇葩;會員多、財源厚、組織力強,這時代自然不會放過你。

講到教協軼事,創會會長司徒華常津津樂道的,要數其「超市購物服務」,司徒華回憶錄《大江東去》記教協初創時,教協中人常掛在口邊:「教協會起家全靠電子瓦罉和餅卡」。這是司徒華引以自豪的工會「輕工業」之始,他們想搞文娛康樂維繫會員,但幾萬成員怎麼搞?搞一次旅行豈非要幾百幾千團?但購物服務就可以,憑價廉物美,照顧到老師的物質需要,教協可積累資金支援其他服務。教協的超市,是團購與圍內經濟圈的始祖;利潤足夠他們自置會所,免業主加租苦惱,每次買樓,都不需眾籌,兼一次過付款。

今天,當黨媒發出號角聲批鬥教協,一眾忠誠廢物應聲彈出,批判教協用購物利誘收買人心云云。只講五點:

一,工聯會也同樣有類似超市、會員福利,又是否「利誘」?是否十惡不赦?政府推出電子購物券「福利」,主事官員豈非全部死罪?二,平時習慣了一丁點小恩小惠就出賣自己的人,不要以為世上其他人都是如此。三,教協幾十年來為教師群爭取職業保障,教師公積金亦特別優厚,會因為平價購物而受操控?不要以己度人。四,不要以為學生容易受老師操控,更不要以為老師容易受教協操控,不要以為每個人都忠心耿耿,不要以為每個人都受組織操控。五,你自己不懂得獨立思考,不要以為每個人都不懂得獨立思考。

有資源,教協就能獨立自主,放手爭取教師職業保障、解決勞資糾紛。今天特區政府謂不承認教協,不會諮詢教協任何事情,斷絕所有合作關係。這是當年殖民地政府也不敢做的事,合作溝通不是對教協的優惠,你不解決問題,問題就在其他方面爆發,一地爛攤子。

特區政府又說教協「政治化」,讀《大江東去》,司徒華從一開始定位「教育」,就不單是學校課室的教育,而是全民的教育,無止境的改革要從政治層面推進。一個真正的專業,不單為自己牟福祉,也為全社會牟福祉。特區教育傀儡,不斷營造假象,想令人覺得觸碰政治就是「不專業」,這是何等淺薄與狹隘。

論政治化,現在的課程改革、國安教育、整頓教師、密謀「鏟除」教協,統統都是政治。教育從來都是政治,只有忠誠廢物們一直扮天真。

這就是一國一制的偉大原則:你搞政治就是不專業、我搞政治就是理所當然(例如愛國教聯會);你不可以搞串連,只有我才能搞串連;你連購物提供優惠都有罪,但我可以用納稅人的錢送贈消費券收買人心。

教協這強大工會當然是可惡的,司徒華當年更帶領中文作為法定語文的運動,正是反殖的先鋒,殖民地政府當年很關注這些壓力團體,教協更算是殖民地時代最早出現又有組織力的民間團體,港英政府曾專門設委員會監察寫報告,教協寫得最詳盡。《大江東去》所記,司徒華後來曾讀過這報告,報告竟然寫得甚溫和,並認為教協有正面價值。

連殖民地政府都容得下一個教協,特區政府諸公,請照照鏡。

***         ***         ***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此為加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