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30, 2012

振英的奇幻漂流



區家麟|絢麗荒涼    (本文30/11/2012 刊於《信報》)

梁振英說:僭建地庫密封了後,「僭建就不存在」,筆者想起2000年,特區政府發生的一件小事。時任特首的董建華,接受電視台專訪,談到「八萬五」房屋政策,他說「八萬五政策早已變了!」言下之意,是無再提等如「不存在」,引起大眾嘩然。

當天的專訪,筆者有份參與,還記得很清楚,當時董建華說「八萬五政策兩年前已不存在」,語氣帶點驚訝,像在說:「吓,乜你唔知咩?」

當年的「八萬五房屋政策」,是董建華在回歸日公告的施政大計之主菜,回應當年樓價瘋癲、市民無殼蝸牛之苦,主事者正是後來的行政會議召集人及現任特首梁振英。良好願望當時遇上金融風暴,樓價插水七成,哀鴻遍野;政府推行多項救市措施,坊間感覺「八萬五」名存實亡,惟政府一直拖拖拉拉,沒有「撤回」八萬五,甚至沒有說「失效」,直到董建華說「早已變了」,當天信誓旦旦的承諾,原來閃閃縮縮就當「不存在」。

今天的回憶,董治時代,「八萬五」惹出大禍;但筆者所記,「八萬五」曾是香港大眾的希冀,就算樓價大跌時,也非埋怨「八萬五」,反而是董建華「八萬五早已變了」的幾句話,激起公憤,敲響民望喪鐘。重大政策轉變,為何不開誠布公,開個記者會堂堂正正宣布?

梁振英僭建風波拖拉數月,本來以為劇本是這樣的:終審法院判決一出,梁振英立即召開記者會,坐定定,開誠布公,三口六面講清楚,坦承疏忽、事忙,鞠躬道歉。香港人很寬容,你肯認,說無心之失,污點雖然在,但很快淡忘。

料不到,梁振英堅持等到最後半點無關宏旨的法律程序完結,才肯發聲明,卻不開記者會,只用 ‘standup’,行內戲稱「是但嗡」的交代方式。「是但嗡」,即在某些場合站著講兩句,此舉官員佔主動,簡略幾句,一見勢色不對就走人,結果令僭建爭議繼續發酵。

當然,大家很快就明白梁振英為何閃縮,原來還有自相矛盾的疑點。聲明裡自爆,還有一個僭建地庫,選舉報名前早已發現,自行封閉;傳媒查詢,否認地庫存在;屋宇署四次要求資料,不回覆。梁振英循環再用八萬五的「不存在主義」,地庫封了僭建就不存在;又解釋不回覆屋宇署,是因為選舉呈請法律程序進行中,律師專業意見,認為不宜回應。

梁振英常引用律師與建築測量師的「專業意見」,大家不需要扮天真,「專業人士的意見」,不一定對確、合理。大家甚麼時候要找「專業人士」?就是不想上身,出事時要有人負責的時候,「專業人士」收人錢財、替人消災,他們的職責是向客戶提供合乎規章、沒有漏洞而對客戶最有利的意見,不一定是「權威」意見,例如以「法律程序」為理由不向屋宇署提供資料,已是不合常理。

一位小學生做錯事,說不記得、不知道、不存在,我們可以寬恕原諒;一位特首三番四次不記得、不知道、不存在,我們只能氣上心頭。雪亮的群眾眼睛也看得清楚,梁振英隱瞞、玩閃避球、不說事實的全部,有謀略上的需要,否則特首選戰結果可能改寫。這些舉動,與「開誠布公」差距甚遠,要把「開誠布公」變成一個負面用語,是很難的事,梁振英做到了。而今,梁振英就要為自己的心計與權謀付出代價,全香港一同受罰。

梁振英在特首選舉中,只有689票,這職位先天有缺陷,缺乏認受性,是制度的原罪,但當年董建華憑其謙厚形象,享受過蜜月期;曾蔭權憑其公務員經驗,亦曾獲市民信任,有過幾年好日子。

梁振英背負小圈子選舉的原罪,「黨員」的陰影,上任頃刻的僭建風波,人格形象亦貶損不堪,連少許的「認受性」都消失殆盡,而這位「大有為」特首,仍然希望在中策組樹立自己的人事總管、試圖改變官僚體系行之有效的制度、又用納稅人錢為自己的政策賣廣告主導民意、一眾梁粉則繼續四出護主,裝扮強勢,主動出擊,他們似乎不知道,今天這幫人安於高位,在眾多庶民眼中,沒有任何認受性可言。梁振英對著自己人衝口而出,叫他們「喝罵」(shout at them) 阻住政府快速施政的人,實在恬不知恥,心魔發狂。

事到如今,如何收科,我相信沒有人能提出一個可行的建議,筆者以最寬容體諒的態度,建議梁振英百忙之中,抽空看看《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人有人性,也有心魔,每個人都如故事裡的孤島,天堂地獄、善惡美醜,只在一念之間;大海漂流,少年Pi一直想辦法降伏自己的心魔,才能完成不可能的旅程。

香港的奇幻漂流,壯年振英在掌舵,七百萬人無奈縛在同一條船上,漂流才剛剛開始。


相關文章:

Wednesday, November 28, 2012

《我的奇幻國情教育》



[硬銷時分]
[每逢有新書出版,就是一個人最厚顏無恥地硬銷之時,敬希體諒。]


最近和一位投資界朋友碰面,他斷言:中國的富人,是全世界最自由的人。

最自由,因為無法律約束,無法無天。
最自由,因為沒有信仰,有今生,無來世,無道德枷鎖。
最自由,因為沒有輿論監督,惡行無人揭發,瞞天過海。
最自由,因為有錢,很多錢,當官的,權錢苟合,所向無敵。

所以,你會發覺,盛讚政府的,多是有錢有權的既得利益者。

他們的追求,大致有四樣:
1.
2. 發展 (即係錢)
3. 生活安穩 (以錢衡量)
4. 走佬到外國

他們有錢有自由,但他們同時知道,一切都不持久,一切都可能在明天消失,所以拼命想辦法移民外國、或把錢搬走,保住身家性命的安全。又因為朝不保夕,有錢人更加要用盡自由,無法無天搵快錢。惡性循環,變本加厲,脫韁失控。

這些,都是中國奇幻的一面。

***   ***   ***

《我的奇幻國情教育》著墨的,是較「低端」、較「平民」的一面。

作為一個旅人、記者、過客,我近年較多回內地。

朋友問:「好玩嗎?」

我不是去玩,我去認識祖國。

我贊同香港任何一代人都要認識祖國,不論你叫國民教育、公民教育、國情教育都好。我曾經期望,國民教育爭議中,特區政府、紅色教育集團、與反國教科團體,能於撤科以後,好好談談我們應如何在學校層面認識祖國,共和國近代史,什麼要講?什麼史實要認識?國情的哪一部分必列教材?如何才是客觀表述?都可以拿出來談,甚至開個公聽會,一同研討什麼是真正的國情。可惜,國教科指引在失效與不撤回之間,在將死未死之間,特區政府不敢再挑起事端。

踏足神州大地,你去尋常景點也有大發現,旅途上不要閉上眼睛,窗外平凡一景往往令你陷入沉思,回到酒店房打開電腦打開電視,都有不可思議的真人真事,最絢麗最荒涼最奇幻最真實最囂張最淒涼,奇形怪狀,糾纏不清。

***   ***   ***

[繼續硬銷] 新書大概本周末上架。

相關文章:
唔爭在硬銷埋對上一本:他他巴

Tuesday, November 27, 2012

耳語(4): 僭建、僭建、又係僭建



無奈又是梁振英的僭建,涼茶鋪阿伯的說話又在耳邊響起。

耳語4.1
「啲傳媒,又係梁振英,好煩呀,講夠未呀?」

我想講,我都好煩。第1日,講一半唔講一半;第2日,講了另外那一半的一半,但又被揭露新問題;第5日,新問題解釋了一半;第7日,否認有新僭建;第10日,有訴訟唔講唔講唔講;第150日,終於「開誠布公」,但充滿新疑點,否認過的密室原來真有其事;第151日,繼續講一半唔講一半。

152日,路人的耳語話:好煩呀,傳媒講夠未呀?

請大家不要善忘,更不要刻意善忘。好煩,而不再關注,正中下懷。


耳語4.2
「啲傳媒淨係針對梁振英,又唔針對長毛掟蕉,講下何俊仁夠無誠信囉……」

傳媒當然係監察位高權重的人,梁振英有權選擇局長,安插自己人馬,用納稅人的錢為他自己的政策宣傳,用納稅人的錢搞地區工作為五年後拉票。為何要用同等力度監察那位掟蕉掟屎掟極都唔中的長議員?

況且,誰人更值得尊重?誰人更有民意授權?

長毛得票48295,新界東「票王」;何俊仁得票228840

梁振英?689


耳語4.3
「你哋的傳媒,個個反對梁振英呀…」

1. 支持梁振英的傳媒,多到嚇死你,好多人睇的,有XXX, XXXX, XXX,形同笑話的,有XXX, XXX, XXXX, XX, XX等,當然還有眾所X知的XXX;扮中立暗裡擦鞋的,有XXXX, XXXX, XX, XXXX

2. 既不能反駁質疑,於是轉移直接批評傳媒:「傳媒都係不可信的」。跳過討論理據,直接攻擊傳媒不可信,這是梁粉一幫的新招數,很多人受落。


耳語4.4
「僭建,我屋企都有僭建啦,好閑啫,人人都有!」

學梁振英批評唐英年話齋:「這不是僭建大小的問題,這是誠信問題。」

一就一,二就二,有就有,無就無,一早講清楚,大家駛鬼煩到今日?


耳語4.5
「搞好經濟、搞好民生,我無飯食啦,搞好民生,唔好煩呀。」

請放心,是屆政府有巨額彈藥,為了五年後的可能普選,梁振英必定會盡力搞好民生福利,收買人心,這是梁振英唯一的求生路徑。

「好閑」、「好煩」、「你反對」、「你針對」,皆非視而不見的理由。最重要,是擺理據,講事實。


耳語4.6
「我們不應要求特首是一個聖人。」

我們只要求一個有正常人品格的人;就算玩弄權術,也請多一點技巧。

梁振英的三不架構:不記得、不知道、不存在。大家好好學習,以後活學活用。

早前的耳語系列:

還有一篇舊文
僭建特權

Monday, November 26, 2012

以巴和巴以.慣性與惰性



(本文23/11/2012刊於《香港經濟日報》)

每次大學課堂上討論「以巴衝突」,都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凡香港學生皆稱「以巴」,內地學生則慣稱「巴以衝突」。

「巴以」和「以巴」之別,源自兩地傳媒用語,香港傳媒往日慣用英美通訊社信息,「以色列視角」先行,慣常譯作「以巴」;內地官方傳媒,一向反美國霸權,支持阿拉伯世界,慣稱「巴以」。在網上新聞資料庫用「巴以」及「以巴」作關鍵字搜尋,內地媒體用「巴以」字眼,是「以巴」約七倍;香港媒體剛好相反,「以巴」比「巴以」,大約也是七比一,用「巴以」的,多是左派報章。

「巴」和「以」誰先誰後,看似無關痛癢,但從修辭用語、以至一般人的詮釋習慣,排先的一方往往代表主體或分析事物的出發點。

猶太勢力主導美國經濟命脈,在美國政界與傳媒影響力大。歐洲諸國,仍未能洗脫二戰當年屠殺猶太人內疚之心,加上信仰同源,偏向以色列,媒體報道常見。西方媒體所寫的「以巴」衝突,談及巴勒斯坦哈馬斯時,常加上「得到伊朗支持的哈馬斯」,以加強其「恐怖分子」標籤;但談及以色列的炮火,卻絕少加上「得到美國及歐洲提供武器」等字眼。哈馬斯向以色列射火箭,叫「襲擊」;以色列以百倍火力殺人,則叫「自衛」。以色列平民死亡,稱「被炮火殺死」(killed),巴勒斯坦人死亡,則稱被以色列行動「奪去性命」(claimed),淡化用辭,也淡化以色列的暴虐。

近年半島電視台冒起,社交網站亦能迅速把加沙的慘況告訴全世界,英美媒體中,也見公允報道,但主流媒體往往受現實環境限制。巴勒斯坦控制的加沙危險,採訪有困難,記者只能在以色列殖民區採訪,所見之鏡頭,全是巴人火箭炮造成的損毀、以色列孩子的惶恐眼神,整體觀感就是偏向以色列。

著名歷史學家卡爾在其名著《甚麼是歷史》一書中道:看史料,先不要管寫什麼,要先了解是誰寫。讀新聞亦如是,搞清楚媒體之文化歷史政治經濟背景,閱讀內容時,亦留意其偏執,才能不被蒙蔽,更深層次了解各種資訊與觀點的來由。

新聞工作者,無疑有其專業守則,求證尋真;但實踐起來,常遇上難以抵抗的慣性與惰性。慣性,乃指傳媒機構的慣性運作,例如老闆的政治取向、賺錢至上的資訊取材、對政府資訊照單全收、對外國通訊社或中央電視台的全盤信任;惰性,則是受時間、環境、個人能力與勇氣所限,有時不加思索、捨難取易,未盡全力。

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以監察政府、為弱勢發聲自詡;有時礙於慣性與惰性,往往變成監察弱勢、為政府與強者發聲。如此取態,政治風險低、還得到權貴稱頌;一時軟弱,就淪為強者的工具。

相關文章:

Saturday, November 24, 2012

《寒戰》其實幾好笑


(此文沒有劇透,但可能影響心情。)

跑去看《寒戰》,是因為一個內地朋友驚呼:「嘩,這簡直是香港法治精神、廉政公署、新聞制度的宣傳片!」

因為這句話,我重頭到尾,懷著「核心價值」看《寒戰》。(所以好弊。)

港產片中,大概沒有遇過一齣戲,把以下詞語,在對白裡,義正辭嚴,以凝重語氣,重複又重複使用:

知情權、普通法
制度、規程、守則
法治、廉政
核心價值

PPRB主管楊采妮以下犯上,堅持「公開資訊」、市民「知情權」。

保安局長劉德華,反覆誦念香港的核心價值:法治、廉潔、ICAC、程序。

新聞監督,記者如狼似虎。

警廉互咬、相互制衡、追查到底。

在內地朋友眼中,大概一切都很新鮮。主線是警察內訌,惡鬥爭權,內地朋友習以為常,反而對赤裸表白的核心價值嘖嘖稱奇。

中段繼續:法治、廉政、制度、程序、普通法、核心價值。

我開始笑。

尾聲,煞有介事的字幕,繼續:法治、廉政、普通法……

加上最後的敬禮、義氣仔女、拋書包。噢。

(其實,上半場頗吸引,伏線緊湊,最後卻收線失敗。)

***   ***   ***

也有很多人說,《寒戰》把香港拍得很美,簡直就是旅遊宣傳片。

拍得有特別的角度:高空慢溜、垂直俯瞰,越過高山,閃現宏偉都市。

那是一些很少見的角度與camera movement,我有幸曾經看過,還是夜景。

那天,拍攝特輯,經過特別申請,直昇機在中環上空,低飛掠過。

暮色四合,華燈流麗、暗地閃礫,靜默的海港,發亮的森林,看到了,我們城市的宿命。

當飛龍標誌墮落、絢麗煙火變成黑炸藥,核心價值成為口頭禪,真係幾好笑。

《寒戰》故事不會完,續集開完再續集。睇完戲,新聞見到梁愛詩、梁振英、張曉明,核心價值之寒戰熱戰,每天上演,我笑唔出。

魚游於水,相忘於江湖,渾然不覺水的存在與可貴;當核心價值消融,才是疾呼「核心價值」之時。(舊文:查考核心價值)


為了拍一個特別角度的香港,爬上了IFC頂樓抹窗的吊船

可惜等不到天色美好的一天


Friday, November 23, 2012

賊王之王



區家麟|絢麗荒涼    (本文23/11/2012 刊於《信報》)


那是上世紀的事了,我拿著英國屬土公民護照 (BDTC) 橫行歐洲非洲,如入無人之境,最麻煩的國家是哪一個?無錯,當然是英國。

還記得入境櫃位前,那位冷漠的帥哥,看看我,看看護照,見我一身裝扮就是窮鬼,怕我賴死不走,叫我出示回程機票,我說沒有,心想:阿哥,我是一隻無腳的雀仔,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我來流浪的;流浪,根據定義,不能有回程機票。結果,我可能太樣衰,憤怒鳥上身,被大英帝國海關折騰了好久。

拿著英國護照,當然不代表你是英國人,也不代表要愛英國。恨英國人嗎?強盜入屋,霸佔你家園,莫名其妙給你一個護照,讓你在地球上招搖撞騙,你還能奢求甚麼? 

有些論調,流傳最少二十年,前提錯誤,本來不值一駁。最近「港獨」議題升溫,有人舉起殖民地旗幟,懷念舊日種種,於是有號稱愛國者疾呼:「英國人無道義,連一個護照、永久居留權,都不給香港人,無道義啊。」

這些論調,有時真會嚇窒人。不過,你只要靜下來想兩秒,兩秒就夠:大賊王「船堅炮利」,霸我土地,當大賊終於要離開時,你會否奢望大賊再坐一會?又或者渴望強盜帶你回他們老家參觀、長住、給你養老金?我們為何會以為賊王之王「講道義」?豎起一個道義稻草人,然後咬牙切齒打倒稻草人,大賊會偷笑。

「英國人,連軍費都要屈香港付鈔,英資壟斷行業,搜刮經濟利益…」對,他們是殖民主義者,老謀深算,聲東擊西,手段高明;我們當中卻有些人,會忽然天真,以為英國人遠渡重洋,來亞洲是為了開善堂、服務遠東貧苦大眾,濟世為懷,不斷付出不問收穫。

「英國人統治咁耐,有無給香港民主?香港現在的民主不知進步了多少…」強盜入屋,只有利益計算,拒絕民主引進民主都是利益計算;我們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史無前例偉大構想,怎能與封建落後狂妄剝削逆世界潮流的帝國主義殖民惡行相比?那無疑是自我矮化、自貶身價。

不過,強盜之喻,有一個重大偏差。香港這個賊窩,甚是詭譎,尋常的強盜巢穴,人們避之則吉;香港的市民,卻是不請自來。上世紀二次大戰後至七十年代末,中國人投奔怒海,攀山涉水,明渡偷渡,千山萬水要來投靠賊王之王,凡二百萬人,成為香港人口的「基本盤」。

五、六十年代全球去殖浪潮,獨是港英殖民政府穩如泰山,當年香港人「政治態度被動,導致港人低度參與政治」(劉兆佳語),已是學者共識,香港作為殖民地為何如此穩定,為何沒有反殖運動?人們反而前仆後繼來香港?看看當年「獅子山下」尞屋的那一代就知道。

大饑荒、文革浩劫,內地連場人禍,中國人逃難到香港,殖民地成為庇護所。難民蝸居山邊,香港是喘息之地,那一代人,只求安頓,兩餐溫飽,呼吸幾口自由空氣;虎口餘生,強盜也顯得善良,簡直像羅賓漢了,反甚麼殖。

夾縫中的香港人,「你是甚麼人?」從來是一個深刻而真實的問題;身分危機,有很多經典時刻。還記得六四後新加坡的專才移民計劃嗎?數千人排隊搶表,迫爆玻璃,是悲涼一幕;英國人六四後也大發善心提出居英權計劃,看看今天你身邊有多少高呼愛國愛黨的朋友,當年惶恐地申請了一本真正的英國護照而今天不敢再提?還記得九六年,數千人排隊把握最後機會申請歸化英籍,幾位大叔在灣仔運動場因打尖爭執而大打出手的經典武打片?很多人刻骨銘心的創傷,則在回鄉還要填表的年代,因在表格填了國籍是「英國」,而被中國關員罵得狗血淋頭,厲聲訓斥「你是中國人」!

每在外地,遇上新朋友,他們問「你是甚麼人」?或是接到調查問卷,研究「身分認同」,問你認同自己是「香港人」、「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或「香港的中國人」?我心忐忑,一時一樣,大氣候小氣候浮浮沉沉,四個答案都答過,每次都要反覆思量。

叫我們心繫家國,每天賣電視廣告提醒我們愛國;我們愛了、關心了,每年到維園點爉燭,總有人大義凜然︰井水不要犯河水。

以前為了安撫人心,強調「兩制」,現在變臉,強調「一國」;以前強調「不變」,現在強調時代本來就變。好的,變幻原是永恆,原則不變就好;但是,什麼是原則,解釋權在一小撮人手上,庶民只能圍觀。

賊王走了,不需懷念。來的是甚麼人?大家繼續圍觀,看個清楚。

***   ***   ***
(感謝匿名人士借出相片)

香港人又可以做什麼:
直布羅陀的馬騮

Thursday, November 22, 2012

我終於搞清楚亞視的「四六開」


我一向同情弱勢,尤其是那些弱勢到藥石亂投手腳抽搐思覺失調頭腦錯亂的人,再踩一腳,太殘忍。

所以,想讚一下22/11/2012 的《ATV焦點》,它終於亮出數字,解答了一個謎題:究竟亞視的所謂「收視人口四六開」,數據從何而來?

調查的問題是這樣 (這個大家一早知):「您喺過去七日內,有冇透過任何方法收睇亞洲電視製作或者播放嘅電視節目連續 5 分鐘或以上呢?包括亞洲電視所有頻道嘅節目,不論透過電視機、互聯網、YouTube、手提電話、以及其他方法收睇直播、重播、或者自己重溫呢D 節目都計算在內。」

即是說,一星期內,你用任何方法,睇過五分鐘,就算亞視收視人口。即是說,你有幸點擊上面條link睇《ATV焦點》,睇一次,太精采,再睇,夠五分鐘,就算收視人口了。

早前有解釋說,有42.2%的被訪者答有,於是亞視有「四成收視」,無綫就是六成了。

問題是,同樣計法,有九成人是無綫收視人口,怎會是「四六開」。而且,看五分鐘就算收視人口,看五十小時也是收視人口,比重一樣,這種創意收視計算法,沒有意義,廣告商會笑。

原來唔係咁計。

今天的《ATV焦點》,終於再展示一次獨門秘方創意數學:

(這個說法好似未聽過)
2011年全年,兩台的平均收看人數分別爲:亞視3883500人,無綫574667人,對比是40.359.7,故稱收視人口比例是四、六之分。」

即是說,所謂「四六開」,大家誤會了,不是「四成」,不是總收視人口的40%60% (如果咁計,即是香港總收視人口有960萬,比人口還多!),而是按比例「388萬 : 574萬」,簡化為40:60 4:6之比(如果小學二年級要拿滿分,應該簡化成2:3)

嘿,條數可以咁計,這就叫創意。創意數學偽術,你看明白了嗎?

***   ***   ***

腦裡有一堆字,送給亞視 (不包括新聞部)

四六。六四。四六。六四。
滑轉。扭曲。再滑轉。再扭曲。
顛倒。惡俗。更顛倒。更惡俗。
肉麻。反智。感動香港。
夠了。收手吧。香港良心。

舊文一篇:
亞視的言論自由

Sunday, November 18, 2012

死亡的意義.博群


關子尹教授談「死亡」。聽說,他有些故事會說。

很喜歡這幅宣傳海報。


左下角那首詩,字體太小,看不清。是關子尹教授譯的《幽香》

我嗅到一陣幽香!
在這斗室裡 / 供著好一枝菩提;
是誰人 / 遺下這一份愛意,
教菩提散發出如此醉人的幽香!
菩提散發著如此醉人的幽香!
妳細心輕折 / 菩提枝上的嫩綠!
我輕輕玩味 / 菩提吐放的馥郁;
教我心醉
教我心碎 / 是這陣幽香,那份愛意。

《幽香》 呂克特 (Ich atmet' einen linden Duft by Friedrich Rückert)


死亡,沒什麼大不了,《沉思錄》的作者,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叫人想想這些事:

「有多少醫生在頻繁地對病人皺攏眉頭之後死去;有多少占星家在提前很久預告了別人的死亡之後也已死去;又有多少哲學家在不斷地討論死亡或不朽之後死去;多少英雄在殺了成千上萬人之後死去…」

「…不要把壽命看做是一件很有價值的東西,看一看在你之後的無限時間,再看看在你之前的無限時間,在這種無限面前,活三天和活三代之間有什麼差別呢?」

歷史學家貢布里希的《寫給大家的簡明世界史》,這本歷史書實在不怎麼樣,但我很喜歡他的結語,萬古長空裡,一個人的生死,確是微不足道:

「我們浮出水面,往四下裡張望,我們還沒看清究竟,我們就又消失了。人們根本沒在時間長河裡看見我們。新事物層出不窮,而我們稱之為我們命運的,無非就是在波濤中的一次起伏中我們在擁擠的小水滴間的搏鬥。」

既能有機會在時間長河中探出頭來,總要努力張望、奮力搏鬥。

***   ***   ***

中文大學博群論壇:死亡的意義。
講者:關子尹,梁文道。
時間:1130(星期五)下午4:30
地點:新亞書院圓形廣場。
我們每個人,終須死去。死,對我們意味什麼?我們如何向死而生?讓我們一起思考,一起討論,一起面對。

***   ***   ***

前陣子,有傳謝霆鋒「患癌」,記者問前妻張柏芝。

張柏芝謂:「沒事的,上天點會畀壞人咁快死!」

Friday, November 16, 2012

尋找尊嚴與榮耀



區家麟|絢麗荒涼    (本文16/11/2012 刊於《信報》)

「港澳同胞與全國人民共享做中國人的尊嚴與榮耀。」胡總書記苦心,提醒香港同胞,有一樣東西叫尊嚴,等著要和我們共享;於是我苦思了好幾天,漫長歲月裡,何時感受過「做中國人的尊嚴與榮耀」。

早年有一次醒覺,地點在埃及紅海畔一個茶座,旅途間閒坐寫日記,本子不夠大,密密麻麻寫滿一頁。一個本地人路過,驚呼大叫,像發現新大陸:「哇,中文字?」「中文有多少個字母?」我說中文無字母的概念,方塊字,每個圖就是一個字。他繼續瞪大眼:「無字母,你們怎麼學?」又問:「在中國,要懂多少字才能成為詩人?」偶爾遇到外國人搖著頭說:中文字是藝術!那種中國人的尊嚴與榮耀感油然而生。後來才想起,古埃及謎一樣的象形文字不是更神奇嗎,那埃及人有什麼好大驚小怪?

小時候讀中史,覺得中國好勁,特別是元朝,版圖橫跨亞洲,直搗東歐,真的與有榮焉。後來頭頂有一個大問號,蒙古人成吉思汗和他的兒子們東征西討,入侵中土,西進去到匈牙利,為何老師要把他們的戰功算到中國人頭上?

每當用廣東話念唐詩,就覺得同李白與杜甫根脈相連,相對而言,普通話不押韻,有隔膜。最澎湃的民族榮耀感,在於誦讀古聖賢書,二千多年前的大作,一脈相承,一字一句我們都能讀懂,這就是中國人的榮耀。《易經》早於幾千年前,反覆警告世人亢龍有悔、盈不可久;最後兩卦「既濟」、「未濟」,既完未完,世道循環,無始無終,每次完結都是一個新的開始。當年道家批判儒家,《道德經》早說過:「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紛亂有忠臣」,歷朝霸主,愛以儒家治人,每次「和諧」一出,高呼忠義,叫你愛國,通常都幾大鑊。

這些榮耀,都屬過去式;現代中國,香港人從哪裡找到作為中國人的尊嚴與榮耀?香港人眼睛雪亮,從來不是逢共必反,還記得朱鎔基主政年代,國企改革,曾經國退民進;輿論監督,也非八股口號。那年在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的頭目興奮地告訴我們,節目每天接到數百封申冤投訴,他們監督官員,得到中央全力支持;媒體氣氛雀躍,感到春天到來。這些,未必是感動人心的榮耀,但總算對國家懷抱希望,真心感到明天應該會更好,分享著一絲喜悅;那時香港民意支持中央政府的比率,不斷攀升,官方媒體都很愛報道這類型的民意調查。

十年前,媒體曾憧憬那年代作「胡溫新政」;十年來,國進民退,權錢苟合,利益固化,操控公檢法系統、強力監控新聞媒體,已形成牢不可破兼財雄勢大的利益集團。這些年來,趙連海、劉曉波、劉霞、胡佳、譚作人、高耀潔、余杰、艾未未、馮正虎、陳光誠、李旺陽、朱承志,還有更多無聲無名的人,每個名字,都是一幕幕悲劇;一葉知秋,這些名字加起來,代表漫長寒冬。再荒誕的是,「胡錦濤」與「溫家寶」都是微博上禁止搜尋的敏感詞,連自己名字的尊嚴都捍衛不了。

網民譏諷,中央電視台新聞,主題天天重複,來來去去就是「中國人民很幸福、外國人民水深火熱」。這類傳媒心戰已蔓延至香港媒體,最新例子,美國不同州份有民眾於總統大選後不滿結果,在白宮網頁聯署要求脫離聯邦獨立,傳媒大書特書;近月在青海四川甘肅,連番有藏人自焚抗議,傳媒當作無事發生。

香港政客,詞窮時賴老婆;崛起的大國,詞窮時則賴外部勢力。日子有功,不少香港人疾呼:國家咁偉大,為甚麼不看看中國強大的一面,為何甚麼都要罵?美國都有好多問題啦!

有錢駛得鬼推磨,財力與組織力能堆砌尊嚴,事無大小要破紀錄世界第一,基建最大最長最高最搶眼,再搞萬人耍太極、萬人儒家禮樂、萬人擊鼓、創造世界紀錄健力士的榮耀,圖騰建得高,就會有人俯伏景仰。老子話齋: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要衡量中國人的尊嚴與榮耀有多少,有些很簡單的指標。

美國人移民中國多,還是中國人移民美國多?外國人來中國尋求政治庇護多,還是中國人去外國尋求政治庇護多?外國貪官把資產轉移到中國多,還是中國貪官轉移資產到外國多?有尊嚴有榮耀,為何有錢有權無錢無權的人都趕著去國逃跑?

內地一位名報人說過:我今天的小康生活,只是豐衣足食的豬圈。建設再宏偉,打破更多的世界紀錄,都只是一個宏偉的豬圈;尊嚴與榮耀,來得很簡單,把柵欄拆掉,還每個人的自由與尊嚴,你怕甚麼?

相關文章:

Sunday, November 11, 2012

在那遙遠的沙漠


天下之大,關心某地某人某事,總有點因緣。

為何我關心這個地方?

因為我踏足過、親眼見過、感受過沙漠夕陽的微溫、聞過那嚇人的氣味。

而這個地方發生的事,只是神州大地冰山一角,碰巧讓我們發現的一幕。

內蒙古騰格里沙漠,不純是沙漠,有濕地、有綠州、有牧民放牧的草場。


還有駱駝 (綠家園志願者圖片)
有濕地、有天鵝湖 (宋文攝)
但也有八線大道,超前建設,橫越沙漠
因為超級無敵化工園區,正在建設

去年,我跟隨內地環保組織「綠家園志願者」往視察,駭然發現沙漠中有墨藍色的污水,化工廢料隨處傾倒,惡臭嗆鼻。

但當天到達時,天已黑齊,又要趕路,只見到這灘污水。



上月,「綠家園志願者」重訪,情況變本加厲,目睹多條污水渠接到沙漠,黑褐色的污水源源不絕,直接排到沙裡,沙漠彌漫惡臭。

今次,終於找到了多個出水口,污水直接灌進沙漠。(綠家園志願者圖片)

沙漠裡的其他污水池。(綠家園志願者圖片)
一些污水池被人用沙掩蓋。 



內蒙古騰格里沙漠的事,於我何干?

有沒有發覺,近年香港的空氣污染,比四、五年前略為好轉,天色真正蔚藍的日子稍為增加?廣州珠江的水質也改善,可以舉行渡河泳賽。沿海先富起來的省市,近年提倡產業調整、轉型、升級,如數年前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說過,要「堅決擯棄高消耗、高污染項目,決不能再走傳統發展的老路」,宣稱「騰籠換鳥」,實質乃把高污染的落後產業,摒除出大城市視線之外。

發達地區的「鳥」,是落後地區的「鳳」,內陸省份追逐經濟增長,紛紛「築巢引鳳」,大展拳腳,接收污染工業,其中一處重災區,正是位於內蒙的騰格里沙漠。

污水排放點兩公里外有民居,居民示範在井裡打水,可見地下水位不及兩米深。蒙古族牧民相信,沙漠有地下湖泊,水源相通,附近綠洲叫通湖草原,連綿濕地,也是候鳥棲息之所。


附近民居的水井 (綠家園志願者圖片)

騰格里工業園區是當地的發展「亮點」,各類化工廠陸續插旗佔地,發展剛起步,工廠還不多,已經污染駭人。污染工業從人煙稠密處,搬到沙漠邊陲,這是合理的策略性轉移,但巨獸一樣的化工廠建成了,八線行車的寬敞大路也築好了,卻不能規劃好污水處埋方式,無良企業以為在沙漠排污神不知鬼不覺,漠視法紀,居民繼續有冤無路訴,「先發展後環保」的模式,繼續飛奔向前。

有一段沙漠排污的影片曾在新浪微博廣傳,但瞬間被封殺。往日,地方政府的工業污染問題,尤其發生於偏遠地區的,一般屬微博裡可討論的話題。最近與內地記者分享經驗,現時地方政府的監控網絡完善,溝通緊密,小小縣鄉官員,往往有辦法影響微博內容,封鎖敏感消息,這就是中國的「進步」。

中國的改革,繼續一條腿走路,發展奇觀處處冒起,政治改革無影無蹤,口號連連的法治、監督亦徘徊無力。這個時勢,到處荒誕事,令大腦麻痺,荒謬成為生活一部分,大家不驚訝,無反應,視若無睹,這是荒誕的極致。

沙漠的落日。(綠家園志願者圖片)
(本文簡約文字版 10/11/2012 刊於《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