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3, 2019

《無主之作》,念念不忘

[《無主之作》劇照]

(本文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加長版)

從戲名開始談起。《無主之作》故事主人公的原型,乃德國視覺藝術家 Gerhard Richter,他開創了「照相寫實主義」畫作,即是用畫筆把相片非常像真地畫出來,六十年代一鳴驚人。

人們問他,這樣繪畫有什麼意思?相片中人是誰?如何選擇?Richter一概不解釋,謂只是從家庭舊照與報刊照片隨意揀選。後來藝評人把他的畫作稱為「沒有作者的作品」,因為臨摹照片,而且極度像真,作者看似冷眼旁觀,無感情無態度。導演以此為電影德語名字,香港直譯為《無主之作》。



真的是「無主」嗎?其實導演取其反義。電影中,每張相片對作者而言都刻骨銘心,由童年回憶、戰爭影像,甚至潛意識裏朦朦朧朧,似知不知的事,都用畫筆再現;縱使畫作與照片完全一樣,選擇的過程已反映作者的心,所謂「無主之作」,處處都是作者的心靈印記。

電影的英文名字   Never Look Away 與德文戲名,意思幾近相反,叫人「不要移開視線」,導演想藉此呈現「無主」的矛盾底蘊;表面上「無主」,讓旁觀者以為你不帶感情,實際上念念不忘,隱藏着澎湃情感。

智利科學哲學家   Humberto Maturana 說過一句名言:Anything said is said by an observer …… every observer has his own standpoint。意指任何說話都是由一個觀察者所言說,任何觀察者都有其自身站立的位置,即是有其「觀點」,內裡都受到個人觀感與判斷所影響。

常聞政府、傳媒、學校,愛把「客觀中立」掛在口邊,亦作如是觀。表面上持平,站得遠遠,實際上你選擇什麼去關注或不關注,作為或不作為,已經是態度,無謂扮中立博光環,世上沒有無主之作。

***   ***    ***

《無主之作》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