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都市之夜》吳冠中畫作 (1997),撮於香港藝術館 |
Tuesday, June 30, 2020
法律只是一種儀式
Sunday, June 28, 2020
大洪水與大一統
Friday, June 26, 2020
電子書不能帶進監獄
六月二十六日 不管晴天雨天,這地方「連玻璃都不透明,看不到藍天,亦看不到星星」
掙扎了幾回,兩年前終於開始用電子書,旋即就習慣了;安坐家中,可以預覽新書不付錢,抄錄精句做筆記省時,攜帶也輕便。
讀《陳健民獄中書簡》突然醒悟,發現實體書有永遠不能取代的地位,尤其在今天香港,因為,電子書不能帶進監獄。
陳健民獄中十一月,讀了五十本書。書本如一扇明亮的窗,無視監獄的牆,帶人穿透囚籠,飛馳遠方,做一個時空旅人。不要誤會,不要以為獄中生涯有如學者的「休學年」,或是一個能逃避世俗煩囂,「終於可以靜下來讀讀書」的淨土。
陳健民的筆下的壁屋生涯,牢房永遠不會安靜,噪音不停轟炸,因為很多囚友要聽收音機解悶,因為很多人受不了寂靜的孤清。牢房當然不是渡假村,霧氣盤繞的山頭,地板長期濕透,混雜污垢,散發霉味;寒冬時衣服不夠,炎夏時焗促悶熱;飯餸魚腥味中人欲嘔,陳健民「立地成佛」轉吃素,換來嘔吐物一樣的綠豆糊狀物。
牢房中,能潛心讀書,思考前路,要有強大的心靈。陳健民這本獄中書簡,香港那些「極少數人」,包括你與我,平日在網絡上我手寫我心的人,皆屬必讀。鄭若驊已經在努力研究組織學習新國安法,成立檢控組活用法律武器,新玩具到手怎會用來粉飾櫥窗?每個有堅持的人,都要在心理上、生理上做好準備,面對你從未想像過的新生活。
到一個新地方遊歷,我們應當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生存秘技。不過,陳健民的書只屬坐監入門課,誰說國安法下,你必定在香港監獄服刑?刑期又豈止十一個月?
*** *** ***
於此購買《陳健民獄中書簡》
撫今追昔,就明白什麼叫高尚情操
Thursday, June 25, 2020
人人頭上一把刀
Wednesday, June 24, 2020
黃河是母親河,長江是大姨媽
![]() |
[母親河的源頭] |
我喜愛王力雄的文字,《天葬》寫西藏、《我的西域,你的東土》寫新疆,有故事、有感情,夾敍夾議,論述有力清晰。
八十年代中國,曾經掀起一片「漂流熱」,探險隊由源頭開始沿河漂流,探索中華民族「母親河」,演活愛國教育主旋律,自我投入母體,一見黃河感恩流涕。原來王力雄也曾經從黃河的青海源頭,單獨漂流至中上游的瑪曲。漂流黃河千多公里,是否就等同服用愛國興奮劑、激發起民族情懷?
最近王力雄整理當年舊照有感而發,在社交媒體上留下幾句話:
「我本把黃河當成漢民族的搖籃,而漂了三個月仍未漂出藏區的歷程,讓我認識了另一個偉大的文明和廣闊的世界,從此成為我走出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的起點。」
Tuesday, June 23, 2020
孤陋寡聞柒柒柒
六月二十三日 晴 星期二,又見到 777 的鬆身底褲口罩
習帝欽點的 777 負責欽點黨安法法官,大律師公會批評損害司法獨立,777 嘲「孤陋寡聞」。
恕孤陋寡聞,一個只得 777 票支持的人,憑什麼每個星期二在鏡頭前趾高氣揚大放厥辭個個電視台又要直播污染大氣電波。
恕孤陋寡聞,一個只得 777 票支持的人,憑什麼寄綠色催命信索你交稅每年幾千億幾萬億任你揮霍。
恕孤陋寡聞,世上有什麼所謂領袖,執到三百萬個不知從何而來的簽名就當作是民意而兩百萬人身水身汗上街抗議排隊投票就是耳邊風。
恕孤陋寡聞,世上有什麼所謂議會,開會秘密、議程秘密、連法例草案都是秘密;被批評連諮詢都不做,今日做了,在香港連開十二場座談會聽意見,卻連這樣的座談都是秘密,只有黨媒知道,然後就一致同意了。
恕孤陋寡聞,世上還有什麼地方養一大群這樣的奴才,連法案具體內容都未知道,就第一時間轉體翻騰三周半跪地表態。
歷史對林鄭月娥的評價將不會仁慈。批評 777 不宜多,大家都厭煩,就再看看外國勢力的評論,《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有一篇文章,題為〈一個毀滅自己城市的領袖〉,為 777 做人格分析,再細數其罪孽。
謹抄錄一些:
過去一段時間,在777治下:
*香港經濟步入衰退
*國際排名倒退
*毀滅了一隊警隊
在反修例運動連串事件中:
*處理危機進退失據
*依賴警察拉人去解決政治問題
*警察濫權可以免責
*拒絕獨立調查警暴
*香港疫症爆發時在達沃斯同外國勢力握手言歡,回到香港則責備外國勢力干預香港
*令抗爭派在區議會取得一面倒勝利
*促成蔡英文在台灣總統選舉中大勝
一個人可以做如此多壞事,當然因為體制的縱容,去年智利同樣有亂局,總統立即順應民意搞公投準備修憲,香港傀儡口中,連民間無約束力公投都要打擊滅聲。777 還親手為國際社會打開一扇窗,令全世界透過香港認識中國專制的暴戾。《大西洋月刊》的文章形容,777 是一個不需要出動坦克就毀滅了自己城市的領袖。獨是 777,每個星期二,繼續戴口罩,怡然自樂,洋洋得意。
*** *** ***
相關文章:
如何摧毀一個新聞部Sunday, June 21, 2020
紅線與底線之間
![]() |
[立場新聞圖片,攝影 Fred Cheung] |
這是一群記者的悲劇,也是全香港人的集體悲劇。
世上沒有永恆的樂土,十多年艱苦經營,Now TV 新聞公信力升至全港傳媒第一之際,新聞主管換人,由 CCTVB 人馬接管高層職位。據報 Now TV 採訪室開大會,副總裁鄭麗矜說,之後日子會艱難,要見步行步,又叫同事諗定自己條底線。
伴隨國安法,不只是一條法例,而是一不做二不休的全方位收緊控制。
每個香港人,終將面對一個抉擇,當政權的紅線逐漸迫近,我的底線能退到多遠;當紅線與底線之間的空檔,只容得下你屈膝跪下,你將如何選擇?
若然你揮一揮衣袖離開,可能會不甘心,一代基業就此遭僭奪,接任的人不堪入目,有辱家門,不能就此算數。若然留下,你必須屈服、退讓,如果在夾縫中找到空間,不要沾沾自喜,因為劊子手也要粉飾太平,你的努力可能只是助紂為虐。
拙作《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記下了一些記者在這種環境下的掙扎,如何理解自己的「底線」。(以下數段為摘錄,略有修改。)
當劊子手橫刀改稿,主宰新聞內容,很多記者,還有一點點抗衡能力,因為畢竟稿是你手所寫。一位記者曾描述一種「自我調節」的方式,記者都清楚知道訪問中某些原聲引述 (soundbites) 上級一定不高興,必然要刪掉,但那些高高在上的主管,一來智慧有限,二來時間緊逼下改稿,常常出於政治目的去修改,卻改得一塌胡塗,支離破碎,慘不卒睹。這位記者後來學會了「自己來」,修飾一些敏感字眼,體諒玻璃心,減低刺激度,避免編輯們出手把新聞故事改得面目全非,他承認,這是一個妥協過程。
另一些記者選題時,難免要盤算主管的心意,極力避免墮進其「議題陷阱」,例如(純粹舉例)反修例運動一周年,主管叫你做些回顧,有記者會擔心上級主導方向,記者偶一不慎,遭上級加加減減,就會變成「鞭屍」故事,有時寧願不做。
又有位記者曾說,做政治新聞很「高危」,時常和上司衝突,有時很累。她為避免違背自己原則,索性自我設限,刻意迴避敏感的政治話題,目的就是想規避衝突,不想陷入背棄原則的掙扎。她告訴自己,不觸碰政治,但把工作時間分配做勞工、交通等新聞,同樣有意義,不覺得自己「不專業」,因為這是橙與蘋果之比,你不能說政治新聞價值較高,你逃避就是判斷錯誤就是自我審查。
很多記者會因各種原因,選擇不直接抗衡,而選擇了自我調節、自我設限的方式,避開麻煩。和我談過的記者承認,他們確實想避免與上級爭拗而改動故事主線及 soundbite,但他們也覺得「專業」界線很闊,他們認為改動後的成品,仍然在他們的專業底線之上,不能說是自我審查。
有時他們又會自我安慰,今次忍受一下老闆的無理閹割,留得青山在,忍辱負重,我可以下次在關鍵時刻發揮影響力;又或者告訴自己,若我不做這個崗位,晉升上位的人更糟糕。
結果,隔幾天就要重覆一次這些心路歷程,所有心力,消磨於猜忌與鬥爭之中。如此這般,主流傳媒又怎會不成為夕陽行業。
不只傳媒行業,這個世界也將陷於瘋狂。我的志願很卑微:我要成為這世界最後一個瘋掉的人。
*** *** ***
相關文章:
Friday, June 19, 2020
如何摧毀一個新聞部
六月十九日 晴 夜旺角,小店外擁滿排隊等位的人,彷彿一切沒有發生過
趕回家,看《頭條新聞》最後一集,黃耀明唱新歌《自由之夏》。明哥說,搞創作,有很多題材想表達,本來不想只談政治與時事,但無奈時勢如此,思絮難平。是的,我也想寫旅行、講行山,不想寫政治;無奈,這段香港淪落的日子,只能一路寫這些。
太后說「後會有期」這句是很大的大話,講不出口。「我們必定會回來」,也明知無從肯定,也講不出口。
今天,盡是傳媒的哀號。
是日,香港電台《頭條新聞》,本季最後一集,前途未卜;待罪之身,凶多吉少,再會無期。縱使他日再見,必然是不堪入目的和諧景象,香港電台也許已人臉全非。
![]() |
[立場新聞圖片:《頭條新聞》最後一夜] |
是日,Now TV 新聞換老闆有新消息,退休人士陳鐵彪,會從 CCTVB 帶領一小隊兵過檔,儼如TVB 新聞部 B 隊。
這點,我想好好談一談。
一個愛講大話、擅長蒙騙人民、說話無人相信的政府,最痛恨是什麼?當然是具公信力的傳媒。Now TV 與香港電台在中大的傳媒公信力調查中排名頭一、二名,鋒芒畢露,自然要打,也是重點招呼對象。(最新消息,有線新聞的高層亦將有異動。)
如何摧毀一個新聞部?共產黨的拿手好戲,就是換主管,從組織架構入手,操控人手調配、制訂新目標、主宰日常運作(適用於任何機構組織)。香港電台較麻煩,畢竟大部分高層是公務員,升遷調任有程序,但香港電台負責節目的第二把手已辭職,頭目梁家榮明年亦不再續約,人事大變動將臨。
Now TV 的新班子極速上任,變化將會赤裸直接。
公信力建立艱難,要摧毀卻很容易;如何摧毀一個電視台,是本人博士論文的主題(見拙作《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作為主管,如何奪取運作流程制高點,以下是研究所得,如有雷同,必屬研究貼近真實。先從主宰採訪部每日運作的細微處講起:
操控每日具體運作:
**親自決定每天採訪菜單,與中聯辦保持密切聯繫,隨時在採訪日誌加插項目。
**多採訪政府高官、多報道官方訊息、多採訪愛國兵團示威、少報道異見聲音。
**愛用「乖乖」的幼嫩記者,容易搓圓襟扁,忠實執行指令。
**冷待積極進取、有批判力的有為記者,不讓他們採訪自己的專長範疇。
**對待眼中釘記者,則派他們採訪路途遙遠、又無關痛癢,甚至明知用不着的瑣碎小事,意圖羞辱,令他們知難而退、心灰意冷。
**有心的記者千辛萬苦做了採訪,不合心意的,擱在一旁不理,直至新聞過時,才勉強在廿四小時新聞中播兩三次,減少其影響力。
**細心選擇駐內地的記者,要安全系數高,確保不會太進取而令老闆尷尬。
簡單而言,心態就是,最怕記者有本事(!),最怕記者有想法(!),不想記者太有經驗會自把自為而失控(!),請不要為感嘆號驚訝,其實各行各業正發生同樣的事。
把新聞部變作血汗工場:
**以搵錢為名(商業機構要賺錢嘛),開新節目戰線,目的為吸引贊助商巨額贊助,但人手卻不加,令記者忙碌不堪,無時間做認真新聞。
**能吸金的新節目,通常與一帶一路、高鐵網絡、大灣區、中國夢等題材有關,必然唱好中國、附和主旋律、缺乏批判、非政治化。結果,節目面貌隨之而大變;堂而皇之以賺錢為名,不顧本業。
**每逢有重要項目外出採訪,必以資源緊絀為名,諸多阻撓,審視是否敏感題材。
舞弄人事升遷:
**商業機構最美妙,沒有公務員體系的包袱,要大刀濶斧炒人,一聲裁員或架構重組即可。所以,一旦心狠手辣時,換血根本不需要以上的迂迴路徑。
**若然溫柔一點,老闆擁有人事調配大權,也可以升你職或降你職,可以叫你守水塘、返通宵,玩人方法何其多。
各種手段可稱為「逆管理」,就是往建立公信力相反的道路上一往無前邁進。總結:正是物競天擇,順服者生存,知人不善用,能者滅之,劣勝優汰。
傳媒如是,香港如是。
*** *** ***
相關文章:
Thursday, June 18, 2020
生存悲劇
六月十八日 晴 人大常委北京開會審議港區國安法
什麼叫「意識形態」?哈維爾在《無權者的力量》一文中,對極權政府常掛在口邊的「意識形態」,有精簡的描述:「意識形態」就是一套生存體系,有一套看似崇高的理想,號稱解決你人生所有問題,為所有事情提供答案,你一接受,就是一整套;當凡夫俗子的心靈顛沛流離,無序無根,意識形態像一個安穩家園,提供催眠一樣的舒泰,迷茫焦慮消失,漂泊的生活找到安頓之所,無聊生命頓時充滿意義。
當然,你要付出代價,哈維爾說,安頓於這廉價家園,你要犧牲良知、理性、埋沒尊嚴,俯伏於權力之下,接受權貴所訂之真理。
放諸今天,共產主義烏托邦已經是化石,歷史教訓我們,烏托邦從來沒有實質內容,美好新世界都是暴政的最佳掩飾。現在,強國的意識形態很實際,就是「民族復興—消費享樂—基建崇拜—國家主義」,四者互為緊扣。
民族復興論述,強調百年屈辱,才能營造今天的愛國狂熱,整套故事不能有任何破綻,故此歷史只能用官方的一套,消滅雜音,斗膽問學生「日本對中國利多於弊」等同背後插刀,在防火牆挖洞,顛覆了國家編造的歷史論述,當然罪該萬死。同樣,一個半世紀以後仍然堅決死攬外國「船堅炮利」「亡我之心不死」的心態,才能彰顯「國家安全」的至高無上地位,才能隨意指控人勾結外國勢力,才能擺出國安祭壇,殺無赦。這種意識形態的灌輸,要從青年做起,故此洗腦教育不能無掩雞籠,從小就要改造年輕人;若然不幸改造不了,就要滅絕年輕人。
「消費享樂—基建崇拜」則二為一體,崇尚「我消費故我在」,以爆買力體現復興,用金錢換取認同;基建宏大,吹噓至全民亢奮的狀態,培養出一大批坐在高鐵上會出現快感的新人類。以錢財消費力與基建震懾力自豪,繼而確認黨國之優越,崇尚專權政府統攝一切,接受國家主宰你的生活。接受了這一整套,人們能在歷史洪流中找到能安頓的亢奮高潮位,又能享受爆買與玩樂的身心滿足。
這套意識形態最大問題,乃沒有高尚原則,只談價錢,不談價值;也沒有世界大同的理想,只著眼自身的民族榮光。所以這套意識形態,沒有道德感召力,只有利益的勾連,就算有丁點所謂價值,都是民族復興的自豪;外人望見,不只與人無尤,強大國家狂呼復興,戰狼嗥叫,更惹人驚懼。
強國蟻民,可以快樂地享受經濟成果,但不能質疑所付出的代價;他們放棄說話的權利、自我設限不能批評國家巨獸、拋棄信仰只能定於一尊,言論自由只限於愛國愛黨維護國家安全。
近日,黨安法效忠潮捲席香港,好些人捨棄自主與良知,投入愛國與服從之中,讓腦部停止運作,尋一夕安穩,笑着跪下,身心康泰。
每個人都要不懈努力,避免陷入這種生存悲劇。
*** *** ***
相關文章:
Wednesday, June 17, 2020
花式下跪示範表演
血腥祭祀的前戲
![]() |
立場新聞圖片 |
六月十六日 彩虹艷麗,因為小水滴折射夕陽光線,也無吉兆也無凶兆
華麗的口水花與煞有介事的研討會,都是血腥祭祀的前戲。
所謂國安法,由立法、執法、司法、釋法,設立特別法庭,誰能做法官,都是由至高無上、不能質疑的權力去決定。當有一場球賽,對家可以全權決定球例、委任球證、旁證,甚至可以換你領隊、DQ球員;對家甚至可以隨時改球例,改場地、隨時改變球例詮釋……
講道理,確實浪費時間,一句「我有權」,講完。
綜合各位黨官、法治劊子手與現形黨員的言論:
「中央擁有『司法權』」,即是置基本法寫明的香港特區享有「獨立的司法權與終審權」於不顧。
「港區國安法具有不可挑戰的權威地位」,任何法律不得與該法牴觸,即是這部法律有超然地位,凌駕一切;即是說基本法的人權保障、結社自由、司法獨立,一如七色彩虹,如幻如真,轉眼一場空。
「中央對『特殊情況』、『極特殊情況』、『嚴重危害國家安全』」案件有管轄權,但何謂「特殊」,「極特殊」,什麼叫「嚴重」,都是中央話事。
那麼根據什麼標準?還是李家超說得妙:「國家安全的標準,就是國家的標準!」
「設立特別法庭」,不知道是否公開審訊,移交內地受審「都是一個選項」,即是說一個度身訂造的反革命法庭誕生。
「條文出台前討論不切實際」,但條文公布後已經沒有討論餘地。
「港區國安法得到十四億人民支持」,但處處紅線、禁區、陷阱、十四億人民從來沒有機會表過態。
「港區國安法只影響極少數人」,所謂「只影響極少數人」,除了香港眾志黃之鋒等人是度身訂造打擊對象,我們的中學老師,現在要學習一種新權力邏輯:反對國安法叫政治,贊成國安法叫教育;唱「何以這土地淚再流」叫政治,唱「起來,不願意做奴隸的人民」叫教育。公務員所謂對行政長官「忠誠」,如果膽敢組織公會反對國安法,就最少不能升職;若有人「原則上反對國安法」就可能被DQ,不得參選,即是DQ香港選民的意願。
想起《暴政》一書第十七課,這一課,叫人「留神危險字眼」。納粹黨二戰前在德國全面奪權,挑起戰爭前,最愛用「恐怖主義」、「國家安全」、「極端」、「特殊」、「例外」、「緊急」的用字。弄權者挾持此等字眼,鋪天蓋地張揚,就是國家巨獸張牙舞爪的關鍵時刻。
歷史的教訓是:人們為了虛假的安全感,願意付上真實的自由;然後,追悔莫及。
***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