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一日 不幸到看到林鄭開記者會,記者會好危險,上百人推在一起很擠逼,有健康風險,你又開?
一個政府,一群保皇黨,如果你對自己過去一年所作所為有信心,就應該擁護選舉、信奉選舉,讓民意有機會伸張,用選票把「黑暴」打得落花流水,讓何君堯有機會成為票王。
推遲選舉,是想逃避民意,不敢面對現實,不敢承受民意的宣判。
林鄭宣布押後選舉一整年,四大範疇不能自圓其說:
有什麼法律根據去押後選舉?押後選舉是為了公眾衛生?
若是「為了香港人健康」,就應該用法律 599章《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現在把選舉說成是「緊急情況」?會造成「有公共危險」?如果說疫情之中人群聚集造成「公共危險」,那麼打工仔日日繼續逼地鐵逼巴士豈非更危險?為何不停工?
林鄭在記者會仲話大家見到市面「出出入入冇乜人流」,林鄭月娥真的無見過地鐵有幾逼。既然返工無問題,投票日分隔排隊,認真做好各種防疫措施,有個多月時間準備,難道不能做得好?
若要押後,為何是一年?
林鄭多番提到,準備選舉有一個「周期」,因為一年後才選,所以要有機會讓選民登記、查核,步驟需時,所以要一年時間……吓,你不延後一年才選,就不需要「周期」,你延後一年才選,所以要一年時間準備,這是什麼邏輯,答案是「套套邏輯」;況且所謂「周期」都是慣例,現在非常時期,林鄭早已顛覆一切慣常做法,仲講「選舉周期」?
林鄭又說,因為亞博館用作檢疫中心及輕症醫院,短時間找不到合適地方。吓,全香港的展覽中心、體育館,全部都空空如也,找不到地方?
外國都押後選舉?
林鄭多番援引外國取消選舉例子,例如英國於三月底議決延後地方選舉,本人文章早前已反駁過:
三月底英國每日有約一千宗確診,疫症蔓延時,當時正是準備以「群體免疫」,準備「一鑊熟」齊感染。至五月初原訂選舉日子,每天四、五千宗確診、每天五、六百人死亡。特區政府是否預期情況要壞到這地步?
南韓國會選舉四月十五日舉行,選前個半月,正值疫症高峰期,每天五、六百宗確診,最後選舉如期舉行,文在寅領導的執政聯盟取得過半議席。南韓是首批中國以外爆疫的國家,個半月時間,足夠文在寅政府把疫情壓低到選前一周每天約三十宗確診。一個有自信的政府不怕民意考驗。
七月五日舉行的東京都知事選舉,選前一周,平均每日七十七宗確診,選前一天,增加到一百三十一宗,選舉繼續,小池百合子一樣連任。
再看看權貴最喜歡比較的新加坡,國會大選七月十日舉行,選前個半月,疫症剛於高峰回落,但每天仍六、七百宗確診,到選前一周,平均每天仍有約一百六十宗確診,選舉繼續,執政人民行動黨大勝。
香港疫情雖然嚴峻,但未至於每日死幾十幾百人,選舉做與不做,事在人為而已。
如期選舉不公平?
林鄭在記者會說選舉要公平公正,例如限聚令下,候選人無法進行街頭選舉活動,不公平。
大家一齊二人或四人或八人聚集拉票,待遇一樣,有幾不公平?
新加坡最近的選舉,執政黨玩突襲,只有九天的選舉宣傳期,你又唔講?
林鄭又謂,「佢好熟新加坡」,舉例謂當地選舉電視電台可以賣政治廣告,香港廣播條例規定不可以,故候選人連宣傳渠道都沒有。吓,香港有很多電台電視台網台,個個都會辦選舉論壇,媒體宣傳渠道怎會不夠?
當然,保皇黨最擔心,正是投奔大灣區的香港人在疫情下很難回來投票,影響他們一車車從內地運來的鐵票,不過你可以少擔心,其實保皇黨又怎知道內地工作的香港人一定投你?
好了,純粹講公平,有一部分香港人未能回來投票確實不公平,不過一切只是取一個平衡,你為了對這少數一群人公道,卻對整個香港不公道,無端延期,無法可依,又要創意釋法,立法會有真空期,若只緊急開會令立法停頓,上屆議員再坐一會則名不正言不順,甚至有憲制危機,權衡輕重,並不值得。
*** *** ***
相關文章:
【惡法日誌】2 + 2 = 5 所以 4 年任期可變 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