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4, 2014

香港十喻


區家麟|絢麗荒涼  (本文14/3/2014 刊於《信報》)

往日,聽說香港是會生金蛋的鵝、香港是一個避難所、香港是中國通往世界的橋樑;今天,聽說香港是一個萬能插、香港是高鐵的小車輪、香港是寵壞了的孩子。

香港是荒島爛石:老掉牙的比喻,總在香港殖民史第一頁找到,直至今天仍出現在小學常識課本和高官向海外介紹香港貿易的開場白。‘barren rock’,源起大英帝國外相巴麥尊,出動堅船利炮打到南京,大費周章最後只得一荒島而勃然大怒的故事。從一塊頑石到一個奇迹,香港人常以此自豪自慰。

香港是野孩子︰英治下的香港,二十世紀初,南來文人眼中,有人形容香港是「野孩子」,「失去中國的靈魂」,小島是「化外之地」、「英帝國的前哨」,城市格局小,侷促齷齪,香港人奴化功利、文化程度低落,「可憐而可笑」,為何既恨又愛?那是因為香港自由的氣氛。

香港是一個避難所:聽說香港有今日,要感謝祖國恩賜,所言非虛。自中國被「解放」開始,三反五反、大躍進、大饑荒、文化大革命,延綿三十年的政治運動,把上海的紡織技術、全國的資本家、知識分子,都推到南方一隅;英殖下的法治與喘息空間,香港成為人才資金與文化的避難所,保住一點血脈。人們逃難到香港,嘗到自由的空氣,尋回做人的基本尊嚴。香港是「東方之珠」,因為北方是無邊黑暗。

香港是生金蛋的鵝︰人才資金集中香港,孵化三十年,保住了資本,孕育了技術與經驗,當中國重回正軌開放門戶,香港資金與經驗成為改革動力。內地一窮二白,曾視香港為會生金蛋的鵝;沒有誰要多謝誰,今天的一切,是我們土地的共業。

香港是一座橋︰曾幾何時,香港是一道橋,連續中國與世界,人們逃難,擠到橋上,曾經以為自己是過客,慢慢發現,我們無路可逃;時日流逝,這座橋樑,成為安身立命之所。後來,強國崛起了,到處都有橋;香港這道橋開始失色,曾受惠這道橋的權貴,很想忘掉往日的窘態,甚至有人相信,這座橋是顛覆基地,很危險;過橋抽板,拆不足惜。

香港是一國兩制的示範︰我們聽說過,香港回歸只是小菜一碟,台灣回歸才是大業。一國兩制在香港,只是給台灣人憧憬的楷模;時勢變了,如今,香港是反面教材,台灣人聽到一國兩制會失笑;大陸可以用經濟力量買起台灣,不需要抬出一國兩制,也不再需要「兩制」。

香港是難讀的書︰一個小小香港,有那麼多比喻,乃因身分複雜、情結糾纏。中聯辦前主任姜恩柱曾於回歸初年說過,香港是一本難讀的書;當到處是橋,到處是金鵝,一國兩制再無示範功能,香港這本難讀的書,亦無人再讀。

香港是一個萬能插︰梁振英掛在口邊的比喻,說香港是外資進入中國的「轉換插頭」。現實裡,今天香港,確實人人得以插之,正被有組織地妖魔化;自由法治,是反映內地黑暗的一面鏡,權貴挑動社會矛盾,刻意貶損香港特質,人人狂插,搗碎光環,目的,就是為了消滅香港軟實力的感召。

香港是寵壞了的孩子︰香港如果是一個孩子,他只是斗膽指出國王的新衣的孩子,這片被謊言淹沒的土地上,我們沒有被寵壞,只是有點天真

歷史回到原點,香港再次是野孩子,香港是一塊令人討厭的石頭。英國殖民地直布羅陀一直拒絕回歸西班牙,直布羅陀與西班牙交惡,被稱為 a rock in the Spanish shoe,卡在西班牙鞋裡的一塊小石;香港,也似華麗高跟鞋裡的一塊頑石,暴發戶急欲除之而後快。

香港是高鐵的車輪:梁振英的比喻,總是很工具性、很機械化,很冷、很寒。沒錯,香港是高鐵的車輪,正高速沿著沉淪的軌迹,遭綑綁前行。在窒息的速度中,香港只剩下一群遺民,在車毀人亡前,守護著曾經嘗過的美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