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30, 2021

想念

[撮自懲教署影片,立場新聞截圖]

於是,再讀一遍 Viktor E. Frankl 的名著,Man’s Search for Meaning。這本書,看來所有中譯版本的名字都頗怪,姑且譯之為《尋索生命意義》,很老套,但那是一位納粹集中營倖存者的感悟,他觀察石牆內最先死亡的人,得出重要結論。

Frankl 說,集中營裡,很多人未到毒氣室已經死去,他們並非死於缺乏食物或藥物。人們被困囚籠中,最先死亡的人,就是那群失去希望的囚犯,他們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

他目睹,每逢聖誕節與新年,死的人最多,人們渴望在大節回家過年;但希望一再落空,令他們喪志,人亦隨之而死。

Frankl 體會到,苦難本身沒有意義,但我們如何回應苦難,就能賦予苦難一種意義;強權能奪去你的所有,但你仍然有自由選擇如何去面對;生命中很多事情不能控制,但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情、能控制應對的方式。

邵家臻寫的《石牆生花》,記監獄生活枯燥,囚友會為「有得選擇」而興奮一刻,例如每星期派發小賣部清單讓人選購物品。Frankl 則強調,一種終極的自由,是你能調節心態,選擇如何面對眼前的困境。這種寸心的自由,無人能夠奪去。

Frankl 形容,囚牢中,身分只剩一個數字,每個人如羊群一員,每天被驅趕、營營役役重複刻板的存在,個性被剝奪;慢慢地,每天都在逃避狗咬,求一口嗟來之食,每隻羊都拼命擠到羊群中間,順從、妥協、自保,害怕突出自己,避免成為羊群邊上突出的個體、避免成為最先被打的對象。

他說,每個人必須有意識地抗拒這種心理狀態,要有意識地存在,在刻板的日常與工作中找到自主的節奏、想念你鍾愛的人、保有自己所珍重的價值、保存寸心的自由,才能好好活下去。

*

《尋索生命意義》一書,1992 年版的引言中,Frankl  說了一個小故事。他談到自己當年一個抉擇,就是納粹暴行已經很明顯了,為何不離開奧地利家鄉?

作者當時其實已獲得美國簽證,可以立即到美國歲月靜好,安心寫他鍾情的心理學研究。他父母亦很慶幸兒子有機會離開,但   Frankl 反而猶豫,他不忍心離開父母。他一直拖延決定,直到有天回家,他見到桌上有塊石頭,父親說納粹黨火燒猶太教堂,他搶救了一塊刻着猶太《十誡》的石塊,上面刻著「以父母為榮」一誡,他當下決定,留在自己的土地,一同面對明知會來的惡運。

***   ***   ***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祝你在亂流下平安

國安法官的新香港邏輯

Saturday, July 24, 2021

祝你在亂流下平安


酷暑中遠足很危險,中暑會死人;嬉水也很危險,人造沙灘有海膽有水母,無人海岸,更要小心風高浪急有亂流。

近年開始玩「泳綑」,即沿著巖岸峭壁「綑邊」而行,隨時跳海泳渡淺灘岬角探海洞,常遇上海邊亂流與巨浪,以下分享一些心得。

這玩意,就算水性好,也要有助浮衣、手套、澗水鞋,首先要好好保護自己,做好心理準備與實際裝備,才跳落大海。

浮潛用的眼罩及呼吸管很重要,因為能讓自己在亂流浪花中睜開眼,看清楚周遭礁石,不會被浪湧撼頭埋牆;有呼吸管,能令你在洶湧波濤中就算大浪沒頂,呼吸仍能保持寧定。害怕峭壁旁有巨浪?倒不用太擔心,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巨浪在岩壁旁會反彈,而你能輕易待在原地上下浮沉。

若然你不小心,未做足準備已不幸身處大浪中,這是對你心理質素的巨大考驗,首先要不懼怕,才能保持頭腦清醒,亂流中也要放鬆身心,才能鬥長命。然後你會發現,在大浪中載浮載沉,只要不與大浪搏鬥,其實不花力氣,只要克服內心驚懼,看清楚彼岸所在,向前邁進。

最兇險處,在岸邊淺灘,巨浪被海床托起,與大石激蕩,要記住,浪花四濺不礙事,留神高聳湧浪,拍岸驚濤,亂流渾沌中,洞察規律,不失方向感,留意巖岸邊手位腳位,趁浪升之際,一躍而上,爬上崖壁,渡過一次考驗。

身處滔天巨浪,每一步都只能靠自己,亂流中無人能夠落水助你一臂之力,心理狀態的調適,也沒有人能幫助你;多練習,鍛鍊敏銳觸覺、壯大心靈,嘗試在亂流中平安站穩。

很冒險嗎?很多朋友,一家大細奔赴彼邦,從零開始新生活,更冒險。

很多朋友,堅持自己,不輕言退縮,被關高牆之內,更更冒險。

風險是相對的,現在發現,在狂浪中綑邊攀石,比寫一篇文章,畫畫繪本,要安全百倍。

***   ***   ***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香港最後的荒野

【惡法日誌】暗湧潛行 巨浪滔天   


Thursday, July 15, 2021

消失了的十六種香港電台



(本文原刊於香港記者協會《2021年言論自由年報》,原題為〈急風暴雨整治港台 公共廣播危在旦夕〉,主要記載 2021 年年中之前的一年,香港電台之變化。五月底截稿後,香港電台各種自戕舉動持續,本文為加長更新版,記錄了至2021年七月中,香港電台之死狀。)


2021年,是香港電台大倒退的一年,特區政府以粗暴手法強硬整治。二月中旬,政府發表《香港電台的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指控港台編輯管理制度有缺失,高層人員角色被動,嚴重倚賴外判員工等;但檢討報告絕口不提香港電台的傳媒公信力在全港傳媒中排行第二,亦未提及香港電台節目獲獎無數,為全港電子傳媒之冠。

政府亦同時公布,廣播處長梁家榮提前解約,由沒有傳媒經驗的政務官李百全接任。李百全上任後隨即實行一套全方位節目審查制度,一直遭建制派批評的電視部公共事務組《鏗鏘集》、《議事論事》、《視點31》等節目成為整頓主要目標,手法包括全流程審查、臨時抽起節目、不准做政治題材、換主持、聘請外判員工取代原製作班底等,多名主管、監製及資深記者相繼辭職。香港電台又宣布,退出參選新聞獎,得獎亦不領獎,並從YouTube移除一年以上的網上重溫節目。

短短數月間,香港電台面目全非。

 

消失了的梁家榮

廣播處長梁家榮提前半年解約離任,向員工發電郵告別:「驪駒在門。同舟相隨五載半,激流蕩;相濡相忘,銘感五內。寵辱無驚,去留無意。也無風雨也無晴。」

架構上,廣播處長屬香港電台「總編輯」。「檢討報告」直指「總編輯及高層管理人員角色被動」,謂編輯管理中「問責意識薄弱」,又指香港電台管理層「一直沒有按《約章》規定,就關乎編輯方針、節目標準及質素的事宜,主動向顧問委員會徵求意見。」不過,《香港電台約章》中的字眼,只寫廣播處長「可」向顧委會徵求意見,並無要求「主動」去做。

有港台員工指,梁家榮任內一直受到龐大壓力,但梁大體上尊重編輯自主,並未過問節目細節。

 

消失了的編輯自主

廣播處長由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李百全出任,他履新後,強調自己是香港電台總編輯,他有自己的「impartiality test」,判斷節目能否播出,但李百全從來未公開解釋他如何理解「不偏不倚」及個別決定的具體理由。甫上任,李百全旋即以強硬姿態直接審查,後成立一個九人「編輯委員會」集體負責編審。

審查方式包括直接「睇片」審核,過問節目細節,指令修改內容,要求增加建制訪問對象,不達要求的會直接抽起節目,不容播出,甚至要求其他組別及臨時增聘外判製作人負責新節目;製作流程方面,要求編導拍攝前提交詳細計劃書,批准後方能開始拍攝,更曾多次指,若主管不聽從指令修改節目內容,要引用法例「扣人工」;亦警告港台員工不得向外透露管方決策,否則引用「官方機密法」懲治云云

 

消失了的鏗鏘

有四十三年歷史,香港電台皇牌節目《鏗鏘集》,多集節目被抽起,部分直接被殺不准播出,部分審查決定遲遲未下達,未能按原訂時間播出。抽起的節目,包括一輯講述網絡新聞媒體經營困難的故事,專題訪問了《眾新聞》及《HKFP》記者,管理層要求增加「藍媒」訪問,《鏗鏘集》團隊以選材無關黃藍,「藍媒」與其選題角度無關,稱難以修改,最後專輯不能播出。另一輯講述中大學生會上莊遭校方威脅打壓到最後總辭的過程,紀錄片雖然訪問了兩位建制派議員,仍不獲批准播出。又一輯探討「完善選舉制度」,節目雖然訪問多位建制派人士,包括參選過資訊科技界落敗的楊全盛、屬民建聯的大律師馬恩國等,他們的篇幅亦較長,但仍不批准播出,負責該專輯的編導即時辭職。

另一集專訪保釣人士,當中包括老保釣成員羅就,聞國歌落淚的畫面,據報道港台管理層將專輯送交律政司審查是否違反「國歌法」,未有播出日期。一輯《鏗鏘說》專訪法醫馬宣立,亦曾被拖延播出,懷疑與馬宣立在節目中解釋自己名字「宣立」的來由,是父母為紀念馬來亞「宣布獨立」。

《鏗鏘集》團隊又提出製作有關六四周年紀念、跟進7.21事件、「傳媒定義」等專題,全部不獲批,管理層更指示,日後不能做政治議題,只可以做民生古仔。《鏗鏘集》監製李賢哲辭職。至七月初,大批原受聘於《鏗鏘集》的「服務提供者」被告知不用上班,原班底大部分編導亦已辭職。

 

消失了的議論與視點

公共事務組其他節目亦蒙難。《議事論事》五月一集,片尾播出製作人員名單時,配上六四長跑畫面,李百全指內容「加插播放」、「未經編輯管理委員會同意」,節目要下架刪剪,並聲言追究責任。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反駁,指《議事論事》節目過去兩個多月,管理層從未要求連片尾都要送審,質疑李百全所言偏離事實,片面交代。

管理層亦一路對《議事論事》其中一環節由余若薇主持有不滿。「六四長跑」事件後,管理層更換製作團隊,六四前後的集數,由外判團隊製作,節目主持包括建制派前議員伍婉婷、開電視的楊振耀及時事評論員尹志強,工會指全部屬建制派人士,質疑能否做到《約章》中所講的持平。新團隊的製作,被訪者幾乎都屬建制派聲音。

時事分析節目《視點31》亦於節目表中消失,多個環節曾受高層干預。藝人朱庭萱及傳媒人盧覓雪討論「娛樂為什麼」,本來安排直播但被阻止,要審查後才能播出。過往主持常會在節目開場白中,談及近日甚至當天熱門話題,以作引子,增加時效性,但由於時間上難以預先給高層審查,亦被刪去。不同節目的製作人員均表示,新管理層事事加上「黃藍」框架,一些無關政治的議題亦被要求被訪者要「平衡」,加入「藍營」聲音,就算一些親建制陣營批評政改的聲音,亦曾被刪剪。不少製作人員謂,意見變得一言堂,嚴格審查亦令時事節目內容失卻時效性。

 

消失了的《五夜講場》

《五夜講場》為清談節目,一周五夜,由年輕學者談文學、哲學、歷史、科學、社科話題,這節目誕生於香港電台獲得更多廣播頻道節目時段但製作費用不獲相應增加之際,本意是締造「知識型社會」,製作商營電視台不會做的節目。《五夜講場》雖然得到好評,亦由於不需外景拍攝或大量後期製作,資源花費不多,但仍遭殺滅,而且決策過程倉促,部分集數存貨要在凌晨二時的時段播出,可見所謂「節目改革」,欠全盤規劃,長官意志由上而下。

 

消失了的公開透明

雖然港台高層曾表示,審查標準根據《香港電台約章》及《節目製作人員守則》,但從未具體解釋個別節目什麼細節出問題。香港電台只承認「抽起」過三個節目,謂其他出問題節目沒有「抽起」,屬「編輯決定」;工會質疑管方運用語言偽術掩飾。

三月底,港台曾發聲明指有三個節目被抽起,是因為爭議性議題「未能做到持平、不偏不倚及真確準繩」,但未具體指明不通過審查的地方,只形容當中有節目對「完善選舉制度」及國安法等有不準確的描述,另「有節目可能抵觸法例或通訊局的業務守則;有節目只陳述單一方面的立場;有節目縱然有訪問不同立場人士,但節目內容絕大部份只側重某一方立場人士的言論;有節目片面地報導受訪者面對的處境,但沒有交代事情的前因後果等。」

工會則指,管理層從未正式同員工面談,講述編輯準則,所有指令均從上而下,更多情況下是不講理據。工會又批評,管理層要求各組節目編導要白紙黑字詳細稟告製作大綱,但上頭的整改審查要求,卻是口頭轉達,不會明文指示,令員工無所適從;甚至指是機密,要求主管不能泄密,否則以「官方機密法」懲治。

就算是商經局所做的港台檢討報告,亦屬黑箱作業,專責撰寫報告「檢討香港電台管治及管理專責小組」,全員名單一直保密,政府只透露小組包括政務主任丁葉燕薇及港台助理廣播處長張健華。政府解釋披露資料會令日後較難進行其他檢討。

 

消失了的蔡玉玲

《鏗鏘集》編導蔡玉玲成為7.21元朗襲擊一連串事件中,第一個被定罪的人。她因參與製作〈7.21誰主真相〉專題,於運輸署查冊,追尋7.21事件運載武器及疑人之車輛車主身分,被控兩項「虛假陳述」罪成,罰款共六千元。

裁判官徐綺薇定罪時,表明不接納查探運送武器的車輛資料屬「交通及運輸事宜」,判蔡玉玲填寫表格時「虛假陳述」,亦表明「良好動機」並非重要;判決書中,裁判官沒有考慮新聞自由及事涉重大公眾利益等元素,更把限制查冊收窄至查冊資料只能作與個人有關之用途。

蔡玉玲屬香港電台「第二類服務合約提供者」(Cat II),事件中,香港電台並無向蔡玉玲提供任何援助,亦未有負責律師費及罰款,更於法院未有判決前暫停其在《鏗鏘集》的工作。

香港電台亦一度抽起蔡玉玲編導的〈卓越教室〉一集不播出,此節目由教育局贊助,有關行政長官嘉獎的特殊教育學校及老師,內容全無政治敏感,後來因為被訪老師校長及教育界的不滿,該集節目延期後最終播出。蔡玉玲已就查冊定罪上訴。

7.21誰主真相〉一輯調查報道,獲本年的金堯如新聞自由大獎、人權新聞獎紀錄片大獎、亞洲出版業協會卓越新聞獎之「公共服務大獎」。蔡玉玲本人獲哈佛大學選為本年度尼曼學人,將到哈佛大學進修一年。

 

消失了的利君雅、唐若韞與眾多高層監製

《視點31》主持及編導利君雅兩度被延長試用期,最終不獲香港電台正式聘用為公務員,五月底離職。利君雅於反修例運動的政府記者會中,曾多次發問尖銳問題,包括要求特首林鄭月娥「講人話」等被投訴,經調查後港台曾裁定投訴不成立,但香港電台忽然罕有地重啟調查,最後利君雅不獲聘用為正式公務員。本年度人權新聞獎,《視點31》兩輯製作則獲兩項優異獎,利君雅亦為編導之一。

另一港台編導唐若韞因去年在英文節目The Pulse中追問世衛助理總幹事有關會否重新考慮台灣世衛成員資格,遭黨媒及團體抗議;及後其參與製作有關新疆「再教育營」、兩年前播出的〈在那不存在的監獄內〉亦被翻舊帳,唐若韞最終辭職。該新疆專題曾獲多項本地及國際獎項。六月初通訊事務管理局裁決,The Pulse 節目中有關台灣世衛成員等內容的投訴不成立,通訊局亦指節目內容反映多方面意見。七月開始,The Pulse 停播。

連串事件中,電視部公共事務組總監王祿霞、高級監製薛友德、《香港故事》監製方曉山,原《頭條新聞》監製廖慧玲,均已辭職。而曾任香港電台高層「九人小組」之助理廣播處長周國豐及署理助理廣播處長區麗雅,亦先後辭職。

 

消失了的獎項

新任處長李百全上任後,香港電台去信各大新聞獎項機構,表明退出已參選的獎項提名。港台表示,乃因應《檢討報告》檢討各方面運作,包括節目參與本地及國際獎項的機制,過渡期間不會參與任何遴選,參加了的會退出,得獎亦不會領獎。

人權新聞獎秘書處表示,獎項頒給記者,並沒有機構退出的機制。本屆人權新聞獎有關電台及紀錄片的獎項中,共奪六獎,香港電台表示不會領獎。國際組織「無國界記者」指,香港電台拒絕領獎之做法聞所未聞。

 

消失了的重溫節目

港台亦於五月初宣布,YouTube官方頻道的節目只保留一年,謂與官方網站只保留十二個月節目重溫的做法看齊。刪片消息傳出,有網民形容是「現代版焚書坑儒」,又恐防日後難以重溫舊日經典製作、歷史被移除,紛紛下載各個香港電台時事節目。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質疑,YouTube頻道並無容量限制,不涉額外公帑,亦能擴大觀眾群,令運用公帑的成本效益最大化;工會指,港台節目是公共資源,是香港人的共同財產,質疑管理層做法會令外界懷疑另有目的。

五月期間,網民亦發現,香港電台網站過往能重溫以往的得獎節目,該頁面不能進入。

 

消失了的《日常八點半》

消失了的節目,還包括每周五晚黃金時段的《日常八點半》。此節目主要談旅遊、飲食、消閑、親子、音樂等軟性話題,亦不能倖免,七月中旬完結。原有時段變成《國劇830》,「頭炮」播出內地劇集《號手就位》,屬解放軍火箭軍宣傳部出品,亦屬中共百年黨慶獻禮。港台31頻道過往從未在八點半時段播出內地電視劇集。

 

消失了的《頭條新聞》

全港唯一以輕鬆諷刺方式談論時事的《頭條新聞》,新節目季度已然消失,復播無期,原監製亦已辭職。通訊事務管理局二零二一年一月再次裁定早前三輯《頭條新聞》的投訴成立,發出「強烈勸喻」,投訴同樣涉及〈驚方訊息〉環節,藝人王喜穿著類似警察制服於垃圾桶中「彈出彈入」及其言論等,指是惡意描繪,污衊警員。

 

消失了的《左右紅藍綠》

個人政論短評節目《左右紅藍綠》二零二零年七月底消失於香港電台。通訊事務管理局九月審議四宗節目投訴,向港台發出「警告」,指二零一九年反修例運動時的四集,嘉賓評論警方執行欠持平、屬一面之詞,沒給予警方機會回應。《左右紅藍綠》有十二年歷史,前身為《五稜鏡》,節目形式一向是予受邀嘉賓單獨表達四至五分鐘個人意見。

 

消失了的《警訊》

香港電台與香港警察關係惡劣之下,港台最長壽節目、啟播四十七年的《警訊》,亦於二零二零年八月終止。警方表示由於近年社交媒體普及,市民接收資訊方式改變,因此停止與港台合作製《警訊》,重新調配資源。「騙徒行騙手法層出不窮」這句經典對白轉移至無綫新聞,警方開始於該台新聞頻道贊助製作節目如〈騙騙遇上你〉等,宣傳警方工作。

 

消失了的電台節目主持

六月起,整頓潮亦蔓延至電台部,二台《瘋show快活人》主持曾志豪及貴花田被辭退,電台解釋是為了「復刻版」,由舊有主持替代。曾志豪謂:「如果當香港是我家,現在是家變。」曾志豪不久後宣布,已抵達台灣。於香港電台主持烽煙節目 11 年的區家麟,亦於六月底被通知,不需再主持《自由風自由phone》。評論中國時事、屢遭建制派投訴的電台節目《中國點點點》亦於七月中暫停,港台的理由是讓路予奧運節目,但卻罕見到未能確認奧運過後會否復播。《中國點點點》嘉賓主持之一劉銳紹認為,節目一向平實處理中國新聞,堅持喜憂同報、批惡揚善。

 

消失了的公共廣播

一連串急風暴雨式的整頓,政府不再用往日「陰乾」方式,改為全面動用公權力,香港電台高層化身成為審查員,片面解讀守則,肆意動用行政權力,刪殺內容,調配人事,過程缺乏監察制衡,香港電台「公共廣播」之理念,亦迅速萎縮。

香港電台的節目板塊,一方面越趨「軟性」、非政治化、少批判性,也許仍然有小眾興趣題材,有弱勢社群的聲音,但宣傳角色越加明顯。新管理層上場後,旋即增加一系列主旋律節目,包括普通話台節目《新紫荊廣場》與建制派香港島婦女聯會合作〈姐姐們你好〉環節;又推出《世紀長征》節目,講述中國近代史。較受爭議是特首林鄭月娥親自主持四十集《選委界別分組面面觀》,與選委談新選舉制度,被指利用公器為競選鋪路,有利益衝突。港台製作人員工會質疑《面面觀》節目只有一面倒聲音,為何被視為「不偏不倚」?

「公共廣播」理念中,最重要元素是排除政治及經濟影響,獨立運作,製作不受金權利益驅使的節目,監察政府,讓無聲者發聲,真正為人民服務。

「全面管治權」下,特區政府視「編輯自主」為無物;「不偏不倚」則成為審查的藉口,亦無視專業製作團隊的判斷。香港電台迅速轉化成喉舌角色,言論鳥籠的大小由審查官隨意定奪,突顯公共廣播理念在威權政體下之脆弱。

蔡玉玲於查冊案上訴時,寫下鏗鏘一句:「身為傳媒人,我一直以報道事實、說真話為志業,在我城崩壞之時,我期許自己『活在真實中』」,真誠、善良、正直地活著。」



Wednesday, July 14, 2021

香港電台殺殺殺殺殺

 

[立場新聞圖片]

最近香港事太多,也許很多朋友看漏了眼,香港電台有多個節目問吊,部分已經行刑,或快將被剿滅。

首先大家可以留意,由什麼東西代替判死刑的節目。最新節目表,港台電視31八點半黃金時段,改播「國劇830」,「頭炮」叫《號手就位》,由解放軍火箭軍宣傳部出品,是黨慶一百年獻禮。香港電台講過要做「公共廣播」,其中一件事不應做,就是同商營電視台搶生意、播劇集;內地劇集若然好嘢,眾多商營電視台自然會播。假設那套《號手就位》正到爆,千年難得一遇感人肺腑熱淚盈眶,香港的公營廣播為何要在黃金時段播?香港的商營電視台已經蝕得幾乎只剩底褲,還要用公帑同商營電視台爭觀眾爭收視?再說,這套「大片」,香港電台花費了幾多錢去買?幾時公開盤數?

被屠殺的節目外,談論時事的,留得住的不多,例如《議事論事》和《鏗鏘集》,兩個老牌節目原班底幾近被殺得片甲不留,除了一些倉底貨,基本上換了聽命的外判團隊去做,《議事論事》為何留得住?老闆最大優勢,就是操控節目大方針,一早嚴控《議事論事》只可談論有關議事廳的議題,結果能在節目中發聲的只剩下議員與官員。議員有什麼異議聲音?幾個月後再篩選一輪,就連僅餘那一兩位小罵大幫忙的議員都將消失,《議事論事》由製作班底與所有訪問對象,清一色自己人,保證不出事,忠誠愛黨、政治很正確,當然不死,可以千秋萬世。

最新瀕死的節目,包括電台的《中國點點點》。這是我少數會聽的電台節目,主要因為以前做《自由風自由phone》前兩小時,準備資料時電台收音機總播著這節目。節目討論中國時事,嘉賓主持有劉銳紹同黃均瑜,平衡至極,不過仍然不能容納。月旦中國時務,當然有讚有彈,但似乎當權的人連些少批評聲音都聽不進耳,所謂言論自由、意見自由、只不過是你有讚揚政府、強頌祖國的自由。

《中國點點點》之被殺,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要「播奧運節目」,沒問題,奧運不會每天舉行直至永遠,但現在消息是《中國點點點》未知道奧運後會否復播。從來一家正常媒體,節目調動,新舊交接,都是大事,要充分籌劃,從長計議。現在的節目改動,每個人都蒙在鼓裏,沒有周詳計劃,你要打破舊日做法,想建立一些什麼,不知道。

另一個名列死刑名單,則是電視清談節目《五夜講場》,值得細說。這節目是影視界奇葩,構思的幕後功臣,應該獲頒最佳員工獎、大紫荊勳章。

《五夜講場》找來一眾年輕學者,一周五夜深宵,分別談文學、哲學、歷史、科學、社科話題。節目神妙之處,在慳水慳力,卻好評如潮。

筆者曾作為嘉賓,參與過大約兩集節目,目睹製作流程快捷利落,主持與嘉賓們預先談好討論框架,各自準備,攝影開機,大家輕鬆談說,一小時節目,一小時就錄完。做過影視製作的人都知道,節目製作最花人力物力是拍攝與剪接,《五夜講場》不用外景,不需添加任何片段,前期與後期製作幾近零,純粹清談,但卻又因為找對了主持,嚴肅話題講得生動有趣,成為被「陰乾」的香港電台一股難得的清泉。

《五夜講場》誕生於香港電台既要增加廣播節目時段又不獲相應資源之時,節目製作費,估計比一個最平庸的外購節目也要便宜,正是蔗渣價錢做出了燒鵝味道,而且百分百符合港台公共廣播的角色:締造「知識型社會」,探索多元節目,做一些商業電視台不做的製作。

《五夜講場》被殺,遭匆匆行刑,連一些早已錄好的集數也趕不及播出,結果排到了凌晨兩點播出。一連串所謂節目改革,由上而下急就章、欠全盤考慮、浪費公帑、與公共廣播宗旨背道而行。

這時代,美好的事物都會消逝,那些竟然能夠飛黃騰達的,你要好好思考自己是否出了什麼問題。

***   ***   ***

(本文部分文字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

相關文章:

豐碑

 

Saturday, July 10, 2021

香港最後的荒野

 

火石洲「龍宮」洞外尖石

有關香港地質公園,有一個人盡皆知的小秘密。萬宜水庫東壩的六角柱石景點,其實只是小菜一碟,崖壁氣勢平平、人工斧鑿痕迹重、又非臨海,沒有澎湃大浪;那處聞名,只因交通最方便,有車路直達,方便親子同樂,夠安全而已。

真正的世界級景致,在不遠處的花山海岸、甕缸群島與果洲群島一帶,那方岩岸,長年抵受颶風與季風鼓起的巨浪,六角柱巖壁高聳險要,狂濤拍擊,雕鑿成曲折海岸線與幽深海蝕洞。

甕缸群島一帶的奇巖海洞,其實不算什麼隱世秘境,香港山海系前輩如祁麟峰與梁榮亨等,早已著書立說圖文並茂,「東海四大名洞」早已是外海標記,只因為風高浪急,常人難以登島。往日遊人多於風平浪靜日子,僱小艇穿拱,再上岸近距離觀賞宏偉柱石;今天綑邊一族不滿足坐船遠觀,穿上保護裝備,見洞探洞,遇石攀石,遇上險壁爬不過,則跳海泳渡保平安。

最近,終於有機會綑遊吊鐘洲的吊鐘拱門,連同火石洲的欖挽角洞、橫洲的橫洲角洞與沙塘口山的沙塘口洞,總算踏遍「東海四大名洞」。這「四大名洞」,算是香港「泳綑界」(coasteering) 的必遊入門景點。

「四大名洞」之一:吊鐘洲吊鐘拱門

四大名洞之一:橫洲橫洲角洞


這些巨大的海蝕拱,都是浪濤轟擊最激烈之處,侵蝕出詭奇地貌,如吊鐘拱門,附近的岬角海溝,水道與海洞曲折幽隱,一彎靜水不遠,已是巨浪澎湃;又如橫洲角洞,附近是馳名的「海上宮殿」,高聳六角柱石崖壁上倒懸,尤如宮殿吊燈;爉燭洞是一狹窄海洞,洞內浪花飛濺,遠望另一邊洞口,如燭光明滅。潮起潮落,浪高浪低,海洞千姿百態,幽藍水波與碧綠光影搖曳,或水廉擋路、或洞中有洞、海浪洗擦,岩壁石紋流麗;探頭水中,遇上清澈玻璃水,透視巖隙中的生命,又是另一個世界。

四大名洞之一:沙塘口山之沙塘口洞

四大名洞之一:火石洲之攬挽角洞

喧鬧大都會不遠,就有如此美景;這地沒有開發、亦不能開發,自有前因。受制於地勢海流,西貢東海一帶的奇巖,只能於盛夏吹西南風,海浪稍平靜時,才有機會一探。其餘日子巨浪滔天,又沒有像樣的碼頭、沒有路,而且石柱陣險要、破碎,若要開路招呼遊人,交通、救援、安全、保育等問題難以解決。

一直以為是這個原因。

最近偶然見到珠江管轄的萬山群島如桂山島一帶,同樣孤懸大海,飽受急風巨浪,原來很多小島已逐步開發,有小鎮村落、有採石場、有新填海地;最近更在商議南方島嶼開發大計。天地為我所用,沒有什麼地方不能發展,一切都是有待宰割的「資源」。

一片髒亂的世界,能保留小片淨土,我們要感謝前人的眼界,我真係好鍾意香港。

大癩痢島(綠蛋島對出)

[補充資料:這些地方如何去呢?答案是很麻煩。首先,由於向東沿岸及島嶼風浪大,一般只能於夏天六至九月,香港吹西南風及波浪不大的日子才能去。到這些島嶼,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只能租小艇或遊船,價錢昂貴。近來愈來愈多人划獨木舟去外島,但由於路途遙遠,又要過大海,有暗湧,比想像中難,很多人臂力不支,勿輕易嘗試。遊外島洞穴,若要落水沿岸綑行,必須有齊助浮衣澗水鞋等裝備,必須擅泳、擅攀爬,否則易生意外,外島偏遠亦沒有電話訊號,救援困難。]

***   ***   ***

(本文部分文字原刊於《蘋果日報》專欄〈無名字荒野〉)

相關文章:

黑洞巨浪石柱群:橫洲十二景

花山圖集,給他們一個名字

南果洲三奇洞

六角柱石誤會

【惡法日誌】暗湧潛行 巨浪滔天

 

 

Thursday, July 1, 2021

聽眾送來的仙人掌收音機


有《自由風自由 Phone》的長期聽眾,送來這部「仙人掌收音機」留念,說我做主持好「巉手」,似仙人掌。

「巉手」,主持應該如是,我以為自己做電台烽煙節目一向如此,鋪陳事實,帶引討論,過程中要保證資料不出錯,也確保節目中其他人的評論要基於事實、推論要對確。縱使自己有意見,但在節目的角色設定,主持的意見不重要。不過,若有人發表評論時基於誤解、片面事實,或推論邏輯有謬誤、顧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輕、理據不清晰,主持的責任,就要反問、追問、澄清。


有時因自己準備不夠好、思路未夠清晰,讓一些似是而非、偏頗失實的資訊污染大氣電波,我會感到慚愧、自責,對不起出糧給我的香港人。


仙人掌,我喜歡,它不用太多水、不用太多養份,已可以生存。仙人掌生長很慢,我家有一盆仙人掌,是在雨傘運動清場時在佔領區花圃檢回來,多年來仍然是老樣子,沒有變過。


這些年來,我覺得自己都在做同一樣的事,靠近現場,留到最後,一直站著觀察。站著站著,發現前面的人群,有人身處牢獄、有人遠走他方、有人退得很遠;我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只是站在原地,繼續靠近現場,繼續寫些不合時宜的字,只是,站在前面的人愈來愈少。


從去年農曆新年,香港電台規定直播室內所有人都要戴口罩開始,我每次節目開場,都會說「戴著口罩的區家麟同大家主持自由風自由 Phone」,等待終有除罩相見的一天,期盼回到正常的日子。三個月過去,才發現只是疫情開始;半年過去,知道戰役漫長;一年過去,我知道限聚令是永恆,我知道我不會等到在香港電台除罩的一日,我知道新香港電台不會容得下我。


告別香港電台,我傷感,不是為自己,是為了香港電台,為香港。


從命的官僚,全力摧毀香港固有價值,擊殺公共廣播,盡用行政權力為所欲為,消滅不喜歡的聲音,用香港人的錢,同香港人作對。這就是新香港電台,這就是新香港。


各位朋友,你們的祝福、關心,我都收到了,未及回覆、掛一漏萬,請見諒。在《自由風自由Phone》節目,我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小兼職主持,我所承受的,只是其他香港電台人員的萬一。


謝謝大家的錯愛與關注,我懇請大家,不要忘記香港電台的遭遇,《鏗鏘集》、《鏗鏘說》、《視點 31》、《議事論事》、《五夜講場》、《日常八點半》、《The Pulse》、《頭條新聞》等等節目,被殺、被架空、遭改頭換面,而且只是一個開始。記者不容許做自己的專題故事,生怕失控,個別人被針對、被迫辭職,「新香港電台」主宰行政權力,以「泄密」作恐嚇,以政府鐵飯碗相逼,恫嚇員工不准發聲;而大部分媒體同業,或敢怒而不敢言,或主管早已變色現形,對一切荒謬與不公已不再報道,甚至落井下石。


也懇請大家,若財力許可,請盡量支持你信任的網絡新聞媒體與仍然在努力不懈的自由記者。媒體沒有了大台,每個人都是大台。


我喜歡仙人掌,它不會隨風搖擺,也不傷害人;無論是晴是雨,它只是堅毅不拔,繼續站直。


***   ***   ***


相關文章:

一場華麗的告別

當紅線變成紅海


賀黨慶、讀黨史、明黨性

寫這類文章,應該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沒多少人想讀,也沒什麼好結果。不過既然百年一遇,也就讀讀黨史、贈贈慶。

人有人性,黨有黨性,黨性源起革命奪權成功經驗之累積,手法不斷複製、承傳、學習,成為文化基因,根深柢固,指導意識行為與是非觀念。

網絡常瘋傳,中國共產黨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曾經的民主自由承諾,例如毛澤東曾批評「一黨專政」已喪失人心、周恩來曾批評國民黨政府禁止人民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的自由、黨的機關報《新華日報》也曾發文謂要民主的「真貨」。可注意,這些動聽說話的背景在抗戰期間,中共為了統一戰線,團結大多數,宣告「新民主主義」,停止在其北方勢力範圍的激進土地革命,不止對地主、富農、民族資本家較寬容,亦常對外宣示其開明思想,毛澤東甚至曾對著美國軍人,頌讚美式民主,目的很實在,很針對性,就是與國民黨爭逐人心的支持。

當時在中共控制區的基層選舉,推行「三三制」,這個選舉制度,香港人應該似曾相識。「三三制」的框架,重點在共產黨對外宣示「放權」、體現「民主」,限制黨員只佔席次三分一,其他席位開放予黨外人士,三分一是「進步分子」、餘下三分一席次予「中間分子」競逐。當然,誰是進步分子,誰是中間分子,由黨話事,而中共傳統,黨員高度統一思想,三分一席次打底,另外的「中間分子」「進步分子」,大家在香港見到很多人版,加起來當然有信心穩勝。至於「右派分子」,仍然被拒參選,他們沒有資格。

此乃一直以來「人民民主專政」的精粹,黨是講民主的,大部分人享有「民主權利」,但黨也「專政」,那些被劃為敵人的壞分子,權利被剝奪,當然,誰是壞分子,由黨定義。

如何在「自由」與「專政」之間游移,1957 年毛澤東發動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運動,是絕佳例子。毛叫知識分子用「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方式給黨建言,怎料人們來真的,建言觸及黨壟斷權力等核心敏感詞,於是幾十萬人被打成右派分子。史家陳永發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言,可見自由有清楚底線,批評不能反對當權的黨,不能超越中共所能容忍的限度;被劃定為右派分子,就不屬人民內部矛盾,這些人當然就不配享有自由。至於底線為何,也沒有客觀標準,由中共認定。

綜合諸史家所言,中共革命得勝,有兩項重要成功之處。一是活學馬列主義的「階級鬥爭」,移植至當年的貧困農村,通過土地改革,得到農民廣泛支持,成為堅實的群眾基礎,即是毛澤東自詡的「秦始皇加馬克思」。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共曾在城市發動工人暴動,仿效俄共無產階級工人階層革命成功之道,但中國工人畢竟只佔人口少數,而且城市都充斥國民黨勢力,難以公然活動;連番失敗後,中共遂轉移至農村,摸索土地革命之路,重點研究貧農與地主之間的矛盾,這種農村的階段鬥爭才能發動大多數人的支持。最終於抗日期間,國民黨疲於打仗之際,中共得以在日軍敵後遊擊,及以階級鬥爭為綱,推動土地改革,穩得貧農人心,這些群眾基礎成為日後內戰的堅定後盾。

另一鼓動人心之道,則是民族感情,從抗戰前反帝國主義,城市工人罷工,目標俱是外國的資本家、租界的不平等條約;到二戰中以抗日號召民眾,以抗日抨擊國民黨;至內戰時反美、韓戰時更要反美,都屬爭取大眾放下歧見、同仇敵愾之機。國難當前,固然有民族團結抗敵之義,但這種鼓動國人民族激情之手法,一直延續到昇平年代的今天。

可以留意,71日黨慶的天安門廣場大慶典,群眾與解放軍高呼和應、反應最大的時刻,多是習近平激昂地談對抗外侮的時候。

鋪天蓋地的百年黨慶事跡,少不了 1921 年標誌中共創黨的第一次黨大會,秘密舉行,中途為避巡捕追查而匆忙逃遁的故事,革命成功了,這些就變成史詩。可以注意,當年為改革社會最積極最先組黨,把理念附諸實行的都是什麼人?出席第一次黨代表大會的人,都是年輕的知識分子,職業是教師、學生、律師、編輯記者。這些人,都是最有理想、最有行動力的人、最危險的人,共產黨很清楚,因為他們自己就是。當年,這些年輕人也是國民黨狙擊的人,做得不夠絕,留下了活路。

一場囍宴

以上材料,百年黨慶不會講。中央電視台有個黨慶專題微紀錄片,名為《百煉成鋼:中國共產黨的 100 年》,每集七、八分鐘,共七十集,製作頗認真,最少很多舊事既缺影片,甚至相片也沒有,要重塑當時情景,頗花工夫。

這齣「微紀錄片」,也可窺探中共的史觀。 

節目大致順時序說故事,一路從建黨偉業開始看,當然是歌功頌德,也是預料得到。快要來到五十年代末大躍進時期,當年冒進,要超英趕美,全民大煉鋼;又要急速過渡到共產主義烏托邦,建立人民公社,結果數以千萬計農民餓死,成為太平時代最大人禍,黨慶紀錄片會有什麼「百煉成鋼」的經驗分享?

嘿,時光機突然壓縮加速,好幾年就此跳過。

仿若什麼都沒有發生,定過神來,回帶再看,的確沒有提過「大躍進」,只有幾句隱晦的形容:「為盡快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黨力圖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打開一個嶄新的局面,但是由於黨對大規模建設社會主義經驗的不足,由於背離了黨一向倡導的實事求是的原則,憑主觀願望和意志辦事,結果事與願違,黨和人民面臨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經濟困難。」完。

再看下去,其實建黨以來所有群眾運動、黨內整風、反右、批鬥、武鬥,這紀錄片都是輕描淡寫,大部分都不提;來到文革十年亂局,還未開始講,已經跳到改革開放。

那些是歷史嗎?對不起,是本人表錯情。百年黨慶,大囍事,猶如婚宴席上,一對新人回顧一生片段,當然只有修飾過的浪漫溫馨,新娘永遠明艷照人,婚禮大龍鳯,不會細數前度情史、不會播出手持菜刀的家暴。那些紀錄片叫賀禮,是壽宴上的壽桃包,你以為真的在上歷史課嗎?

歷史虛無

有時,你不能不佩服共產黨,如此編寫歷史,也有理論根據。

回顧共產黨的轉折,其一是 1989 年,中共六月四日鎮壓了民運,重新上路;遠在東歐,同年同月同日,波蘭團結工會選舉勝出,揭開變天序幕,東歐好兄弟全數倒台,連蘇聯老大哥也頃刻土崩瓦解。

以俄為師數十載,號稱消滅了階級的蘇聯一夕間解體,歷史這一篇章引人深思,中共自不例外。多年來,官方看來沒有公開高調地研究或總結教訓,但零散反思也見於黨媒文章,例如認為要警惕當年戈爾巴喬夫支持媒體自由,又無力反駁批評聲音,動搖了管治正當性;加上經濟停滯多時,又缺乏創新改革動力,失去了群眾基礎;聰明的管治者,當然會汲取教訓,快馬加鞭,避免重蹈覆轍。

近年黨的文人則常提及總書記習近平早前的「歷史虛無主義」觀點,認為蘇聯崩解,根源在早年赫魯曉夫全盤否定史太林的路線,搞亂了全黨思想,危急存亡之際,卻發現身邊的人都已失去信念,蘇共就此作鳥獸散,前車可鑑。引伸下來,這些「歷史虛無」,早已種在戈爾巴爾夫等下一代心坎,思想上本來就茫然迷失,容易受外來思潮影響。

反思黨的反思,你就明白他們對待歷史的態度:髒事非不能講,但少講,又要強調「付出巨大代價後取得的成就」,歷史如何荒誕,也不能全盤否定,偉人的形象要維持,毛澤東縱使製造了史上最大人禍,頭像要永遠掛在天安門城樓。不斷提醒「百年屈辱」,強調救星形象,灌輸歷史厚度,塑造敵對勢力,一切都有「理論根據」。

承諾轉頭拋棄,那是因為「實事求是」;闖了大禍,那是因為「堅持信念」;有錯不能認,是為了防備「歷史虛無」。高明。

***   ***   ***

(本文原刊於筆者報章專欄,此為合併加長版。)

相關文章:

自我審查變形記

你的血液依然溫熱,兼記專欄完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