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5, 2016

帝國崩潰前


回歸十九年,僵局持續;議論香港前路,樂觀者尚有人提出力挽狂瀾之計,悲觀者早已收拾心情,或寄情山水,或籌備移民大計。

想起了一個經典科幻小說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或將來,有一個銀河帝國,正步向崩潰,有識之士預計亂象將臨,秩序崩潰,文明覆滅,但無人能提出對策。然後,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謝頓誕生了,他創立了一門新學問,叫「心理史學」,用當今語言來說,正是整合全宇宙的社會大數據,以統計學預測未來局勢發展。

然而,預測是悲觀的︰帝國消亡,人類文明將陷入三萬年渾沌,重回蠻荒世界;當然,預測也不可能完全準確,歷史潮流,變數眾多,人心亦難測,狂妄瘋癲者,反社會人格者,隨時出現,以一人之力,扭曲時代,也會發生,亦正在發生。

帝國崩潰前,謝頓與追隨他的科學家不認命不放棄,世界走向衰敗,縱使無力挽,但謝頓設計了一套策略,希望把亂世減至只有一千年,期望把血脈留住。他們不急不躁,冷靜行事,低調部署,不會事先張揚反抗策略,也不會亟亟於短期成效,因為命運戰車的前行動力,不易改變,轉向需要時間,也要時機;他們留意世情發展的某些拐點,把握每次機緣巧合,也許只是微細動作,只須找尋一個支點,試圖微調歷史軌迹。


半個世紀前的小說,美國作家艾西莫夫 (Issac Asimov) 的《基地三部曲》(Foundation Trilogy),就是圍繞着這大綱開展。故事主角謝頓死後,繼續用預錄講話,鼓勵後人,據說拉登被美國追捕獵殺之時,那些電視錄影講話的策略,也是從《基地》系列得到啟示。

回想起來,中學時讀《基地三部曲》,不只消除了「英文恐懼」,更開闊了想像空間︰渾沌中如何尋找規律、制度囚籠裏人的掙扎、宿命與自由意志的角力……如今,觀照香港,小說情節,噢,有點熟悉。

***   ***   ***

(本文原刊《明報》世紀版,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