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2, 2020

籠中鳥事:自由總是與痛苦相伴



又一個巧合,也許這不是巧合,是人性本質的具體呈現。

台灣的總統選舉,蔡英文得票率57%,與泛民主派在香港區議會選舉的57%得票率,幾近一樣。亡國感不是政治操弄,現實擺在眼前;兩個社會,在轉變的關鍵時刻,作出了相似的選擇;總有近六成的人,不顧險阻,選擇自由自主展翅高飛,又總有四成多一點的人,仰望權威渴求安樂茶飯發大財。

想起了那個猶如神諭的鳥籠,念念不忘的啟示。

這故事,這時勢,我總想好好再說一次。多年前的事了,路過廣州白天鵝賓館,大堂中有一個鋼管砌成的大鳥籠,醜陋無比,與堂皇華麗的超星級酒店格格不入,想必是風水陣,聽說現在已經拆掉。當時鳥籠內養了數十隻羽毛鮮綠色的小鸚鵡,但一隻小鳥逃脫了,站在鳥籠外四處張望。

小鳥逃走,惹來多事之徒關注。牠究竟如何從籠中脫身?看來是鋼管有些彎曲處,牠找到了空隙。一隻終於享有自由的小鳥,會做什麼?好歹也展翅一番,找個窗戶逃逸,在河畔的和風中拍翼遠飛吧。

只見小鳥圍繞着鳥籠飛了半圈,沒有高飛的意圖,轉眼又靠在囚籠旁,隔着鋼枝,和籠內的朋友咬咬嘴、唱唱歌,然後竟然想擠身返回籠中!

只是,牠找不到原來的缺口,鋼管間的縫隙太窄,籠內小鳥都靠到籠邊,似乎很關心籠外朋友的安危。

有好事之徒着急了,向酒店服務員報告:「有雀仔逃脫了!」

服務員愛理不理,冷冷地說:「不用管,牠自己有辦法擠進去的!」

如雷貫耳,當頭棒喝。

試想想,小鳥一生都在囚籠中,習慣了豐衣足食的鳥籠,籠內有朋友、安定、舒泰;籠外的世界,也許天地廣闊,但太多未知,而且生活艱難,不能飯來張口,那是一場生死攸關的大冒險。

況且,這個囚籠設計巧妙,設計者留有一扇窗口,你要鼓起勇氣逃走,大家都覺得還有機會,於是小鳥們還可以大聲疾呼:我不知幾自由!

「生於籠中的鳥,會認為飛翔是一種病。」智利作家霍多羅夫斯基這句話解釋了,為何縱使小鳥天生就會拍翼,牠們不一定願意飛翔。有人看見香港建制派還有四成選票,質疑買票種票乜乜乜,請不要天真:好逸惡勞,規避風險,尋求安定,從來是生存之道,甚至是生物之原始本性。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記者亞歷塞維奇在《二手時代》中,探索「前蘇聯人」在自由與安逸中的抉擇,書中開宗明義寫道:「人總是面臨選擇:要自由,還是要生活富足安定?自由總是與痛苦相伴,幸福卻往往失去自由。大多數人都是選擇走第二條路。」

不過,史上最強無間道,曠世奇才政治家林鄭月娥,用了大半年時間,孜孜不倦,反覆示範這個豐衣足食鳥籠的虛偽,激起潛藏在每個人心內的自由魂。蔡英文說,年輕人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林鄭一幫人,則當年輕是原罪,其主子則肆意展現「順我者昌,逆我者嫖娼」的大國器度,令香港人覺醒,令台灣人大開眼界。於是,縱使面對經濟下滑、堵路抗議造成生活不便,仍然有57%香港人,以選票清晰表達,寧要高飛,不屈於囚籠;57%台灣選民,選擇了自主獨行,不委身苟活。

社會兩極撕裂,你要廁身各式鳥籠中,還是在逆風的方向起步飛翔,每個人都避不開這個終將到來的抉擇,這就是香港人的時代宿命。

***   ***   ***

(本文原刊於《蘋果日報》專欄〈無名字荒野〉,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