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14, 2014

明報啟示錄(4):所謂中立



(本文14/1/2014刊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

《明報》撤換總編輯事件,管理層張裘解畫,編輯方針要「中立」,謂「企得太左太右都會鬧…怎會不走失讀者?無讀者怎做生意呀?」

「中立」儼然是傳媒光環,大眾也覺得這是天經地義。學者考究歷史起源,十九世紀美國報業無中立概念,文章夾敍夾議,自電報發明,國際通訊社出現,由於要供稿予不同立場之報章,遂要「中立」,免得失客戶。「中立」慢慢變成傳媒的道德高地,很大程度乃從避免麻煩、怕得罪人、方便拉生意而起。(Schudson, 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

傳媒天職,在提供資訊、監察政府、揭露黑暗、維護公義。報道手法要「客觀」,相信無人異議,「客觀」概念抽象,可以理解為忠於事實、不偏頗、有節有理;但權貴與傳媒老闆總愛說「中立」,中立一出,彷佛要端正站立,不主動出擊,沒有態度。事實上,傳媒不可能無態度,十宗新聞選三宗報道,選擇過程必定有立場;選擇哪宗新聞作頭條,不可能「中立」。

若事情黑白分明,傳媒不可能站在中間;在事實與謊言之間,傳媒不可能無態度。中立也是一種立場,是一種需要解釋的立場。

***   ***   ***

(講客觀中立,三百字講不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