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7, 2011

自欺欺人管治術


(本文短版27/5刊於《經濟日報》)

某些場合,忽然談到女孩子的樣貌,不好意思違背良心,又不便直說「不予置評」,那麼「鄰家女孩」是不錯的選擇,動聽得體,實際上代表乏善足陳;「有氣質」也是妙用,總之是說不出的特別,留有想像空間。食品代理有新產品要推銷,苦無賣點,那麼「健康食品」也是動聽的選擇,所有正常食品都提供營養與身體所需元素,都是「健康」的,又是妙著。

這個時代,人要講尊嚴、講面子。現在不叫「看更」,叫「物業管理員」;電腦程式員叫作「軟體工程師」;雛妓賣淫叫「援交」;補習老師都是「天王」;傳道人叫「生命導師」;保險經紀快消失,現在是「財務顧問」;不是「推銷員」,是「營業主任」,甚至索性叫作「合夥人」。社會是進步的,內涵未有大改,只好讓名號飛漲。

這些民間智慧,雖然有點虛情假意,但有時為了說話婉轉,大家高興,無可無不可;不過,官府也愛玩弄文字,成為政治化妝一部分,說得好聽,是語言高手、避重就輕、搶奪話語權;說得難聽,就是蠱惑人心、自欺欺人、當人民係傻仔。

政策大變如母語教學,改弦易轍,但官方稱「微調」;教育局指令中學縮班,則叫作「自願優化班級結構」,明明施壓,稱為「自願」;不用「改善」或「縮班」而用「優化」班級;現在什麼政策都說「優化」,如優化現行退休保障制度,避開人們對原有政策不足之處的聯想。鄉議局與政府談判新界村屋僭建,叫「理順計劃」,明明是犯法,卻在談豁免,又美其名為「理順」,攣都變直。

論蠱惑人心,高官的用字遣辭,亦值得商榷。曾特首嘴裡常說:「市民認為…」「普羅大眾認為…」,他學精了,不敢再說「我代表全港市民」,但他們又憑什麼數據、有什麼認受性,認為自己能掌握「普羅大眾」的意見?既有話要說,為什麼不說「我認為」?將自己的意見,塞進普羅大眾口裡,意欲何為?唐司長又叫「不滿李嘉誠有錢的年輕人應反問自己……為什麼做不到下一個李嘉誠?」,請搞清楚,大家不滿的是富商壟斷、地產價值主宰香港、社會上流的階梯今非昔比。香港拜金之都,有幾多人真的「不滿李嘉誠有錢」?唐司長偷換論題,又意欲何為?政府剛提出的立法會議席出缺遞補方式,全地球首創,卻引用外國「例子」,舉例不倫,邏輯不通,赤赤裸裸自欺欺人。

在美國,很多選民對總統奧巴馬的政策有意見,但仍然喜歡他,有美國學者解釋,是因為奧巴馬予人一種「真實」的形象,不掩飾矛盾,不打誑語。當一個政府,平日對市民說話虛情假意,政策文件從標題開始玩弄文字,叫人讀每個字聽每句話都要小心翼翼,叫人如何愛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