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3, 2010

與陳省身談運氣

區家麟|絢麗荒涼    (《絢麗荒涼》逢星期五刊於《信報》)

今天是數學大師陳省身的忌辰。六年前的十二月三日,他在天津去世,享年九十三歲。

陳省身被譽為「現代微分幾何學之父」,他逝世前數月,一個偶然的採訪機會,我在天津南開大學和他暢談了半天。那天,坐在他跟前,有如面對一尊活化石。陳省身生於辛亥革命年間,青年時代,曾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跟愛因基坦相遇、與奧本海默共事。愛因斯坦?奧本海默!都是殿堂級名字。訪談時,他雖然要用輪椅代步,但精神抖擻,聲如洪鐘,思路清晰。


人活得長,每句說話都是經過時間洗滌、經得起考驗的金石良言。陳省身叫人要博學:「誰也不知道,你所學的將來發展是否有用,所以盡量要多學。」

跨上浪頂御風而行 

他主張背書,學問一定要熟得不得了:「一定要閉了眼睛一看,情況都看得見,你才能有希望在這方面有重要的貢獻。」

那一席話,談求學、談人生,至今記憶猶新,尤其談到成功之道時,他說是靠運氣。

運氣?但陳老隨即問:「你看武俠小說嗎?」

陳省身說,你要先練好招式,熟練幾套拳法劍法,當運氣到臨,才能把握得住。他說,科學的發展、甚至是時代的變化,總如波浪,有高有低。當高波湧至,你不但要武功高強,而且懂得把握運氣,才能跨上波浪的頂峰,御風而行。

那麼如何練好武功?陳省身說,就是「努力」二字。努力裝備自己,做好本份,靜待時機。陳老當年,埋首自己喜歡的頂尖數學,從來不知有何用途,直到浪潮湧至,他的數學成了解謎的金鑰匙,他亦一躍而起,成為蜚聲國際的數學家。

從小記者到大老闆

如此簡單的「成功之道」,如果是當今那些收費以萬元計的「領導訓練班」或「自我提升工作坊」所教,準會噓聲四起,大喊「回水」。但一位九十三歲的數學泰斗告訴你,能不信服?

談大道理,總是老生常談,說到底就是這句:「運氣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真正有準備去捕捉運氣的人,又有幾多?

香港新聞界裏,有一個廣為傳誦的故事,話說二十多年前,一位黃毛小子實習記者,剛進報館實習,上司叫他找滙豐大班沈弼,追問加息意見。到哪裏找沈弼?打什麼電話?問什麼問題?上司完全沒指示。

小記者茫無頭緒,硬着頭皮找到了滙豐銀行的總機電話,說要找沈弼大班,接線生駁線,電話接通,對方開口說:Sandberg speaking。可能是傍晚時分吧,大班的秘書都下班了,結果沈弼親自接電話。

訪問做成了,還成了頭條新聞,這是運氣嗎?首先,記者肯努力嘗試,而且做足準備,意想不到的大班就在電話裏,你沒有怯場,懂得發問,打蛇隨棍上。這種遭遇,有幸運成分,但最關鍵是,你預想好各種可能性,抓緊突然降臨的運氣,不讓它白白溜走。

當年這位小小的實習記者,今天已是報業集團的大老闆了。

每次聽到「成功之道」,那些最具普遍性、適用各年紀各行業的,歸結起來,總離不開「努力嘗試」、「堅毅不屈」、「不怕失敗」、「終身學習」等。父母督促努力,子女總當耳邊風;課堂裏老師再三強調,學生只當陳腔濫調。「成功格言」要出自諾貝爾獎得主或億萬富豪或超級巨星,人們才會猛然醒悟,內容其實仍是「努力堅毅」這等易懂易明的道理。真正醒覺之時,只嘆已是明日黃花,一切太遲。

早着先機知易行難

有人抱怨從未中過六合彩,為什麼呢?原來他從來不買六合彩,懶得踏出第一步。有人抱怨自己老是運氣差,原來他從來沒有睜開眼睛好好望過這世界,連運氣也沒機會觸碰,又如何能抓得住。

世間大部分人都享有相同份量的運氣,一股股運氣四方湧來,就只在乎你有沒有睜開眼睛看得着、有沒有能力比別人早着先機,然後牢牢抓着不放,再窮盡一切可能性,利用已抓住的運氣為自己製造更多機會。「睜開眼睛」是第一步,本來易如反掌,但偏偏很多人目閉心閉。垂着頭走路,本應一見鍾情的美麗邂逅,會白白溜走;職場中,心眼自閉,則把表現自己的大好機會拱手讓人。

與陳省身老師談運氣,都是一些很平常的智慧。大智慧往往平常,人人能做,分別只在︰做或不做。

相關文章:簡單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