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9, 2010

蠻荒飲食法

在很多生物與醫學課上,常聽到「演化快車」這概念。人的演化,在生命演化史上屬於極快,如嬰兒頭太大往往導致生育困難等情況,正是人的腦袋體積增大,演化速度相對快,導致其他身體部分不配合,而產生種種問題。當中,飲食習慣急遽轉變,也可作如是觀。

人類從約八千年前的「採集」(hunter-gatherer) 覓食方式,發展到農業社會,飲食習慣起了翻天覆地變化。數百萬年來,人類的演化過程中,以「採集」方式生活,即主要採集野外的植物、果子、配以打獵所得的「野味」,是古人祖祖輩輩的食糧。

我們可以想像,人類的身體構造、消化系統,在數百萬年來的演化中,早已適應了這種「食譜」。正如一輛房車的設計,本來要「吃」普通的電油,你要餵它「特級超爽黑旋風」電油,它早晚會出毛病。而農業社會改變人的飲食習慣,只是數千年間的事,生命演化史上,數千年只算一瞬,人體的「消化程式」不可能在此短時間內,演化出適應的辦法,結果,過多的養份難以處理,造成癡肥、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那麼,如何才算健康的飲食習慣呢?有生物學家從「演化快車」的角度作猜想,假設我們這副身軀,大致是為「採集者」古人而設計,我們理應回歸蠻荒時代的古人飲食習慣,考古學家考究過,此乃「蠻荒古人」的飲食習慣,頗吻合中國傳統養生智慧:

均衡飲食─農業社會發展以前,人類都是在原野間覓食的「採集者」,有人類學家估計,古人的日常食物品種有三百種,自然界動植物品種繁多,我們身體的原始設計,是適應了這雜糧甚多的食譜。但農業社會,只集中生產某兩三種穀類農產品,碳水化合物雖然足夠甚至過多,但種類單調,未必足夠身體所需。故我們應該減少吃飯面,雜量種類要多,但每種都不過量。

多菜少肉─古人主要靠採集植物及果子作食糧,打獵吃「野味」是罕有的盛宴,而且是全族分吃。人類學家估計,現代美國人吃的纖維質,份量只及古人約六分一,相對來說,吃肉太多。

少吃多餐─古人沒可能餐餐盛宴,吃得肚滿腸肥。野外採集效率低,份量少,他們只能一邊走、一邊找吃,人體本就習慣「少吃多餐」。

多吃果仁─據考古研究,這是原始人的其中一主要食糧,果仁含有非飽和脂肪,有益身體,但現代人一般較為忽略。

清淡少鹽─人類學家估計,現代美國人所吸取的鹽份較古人多近五倍,不利健康。

想清楚,要實行這種飲食法,理應不太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