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0, 2010

元旦BB


不知何時開始,每年一月一日,香港每一家電台電視,都報道第一個出生的嬰兒是男是女,體重多少多少公斤。

一個元旦出生的嬰兒,有眼耳口鼻,不笑不哭,媽媽是一貫的疲累,擠起一點笑容;爸爸則總是腼腆地說:希望他身體健康,學業進步,將來出人頭地。產科床位旁,記者大軍擠得滿滿,如此鏡頭、如此台辭,每年元旦總要重演一次。

對父母來說,任何時候出生,都是喜悅;對記者來說,這個千篇一律的故事,毫無新聞性;對觀眾來說,嬰兒的性別、體重、父母的職業,都與人無猶。

某年某月,可能是某位老報人,新年的一天,苦無新聞,想到了以新生命的誕生,象徵一年伊始的新希望。第一個想到的,是天才;以後幾十年,一眾傳媒蕭規曹隨,稿件、話題都變得公式化,一如填充題,空格上填上年份、性別、體重、父母感受,就是一條新聞,除了近年每年的父母都是內地同胞外,也沒什麼令人記得起的情節。

倒想起一些角度,可否尋覓三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元旦BB,看他們成長際遇,當年父母在產科病房裡的願望,是否成真?又或者追訪五年前的老遠赴港產子的內地人,五歲孩子如今身在何方?在哪裡讀書?有否打算來香港?

追尋這些故事,需要資源與時間,有心有力的傳媒,為剩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