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4, 2015

解碼《解碼遊戲》




‘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得主 Graham Moore,叫人獨立特行,不隨波逐流。這兩句話,感動人心,與《解碼遊戲》裡出現三次的對白,一體兩面,直接呼應︰

「有時,是那些意想不到的人,成就了意想不到的事。」

《解碼遊戲》講「電腦之父」圖靈的故事,二戰時他助英國破譯德軍通訊密碼,五十年代初因同性戀行為,被逼以藥物「化學閹割」,41歲死於山埃中毒,是自殺還是意外,說法仍紛紜。

電影末段,圖靈在囚室中問︰「我是甚麼,是機器,還是人?是戰爭英雄,還是罪犯?」

解碼事迹被列為軍事機密,同性戀為當世不容,盡頭回望,看孤獨一生,潸然淚下;歷史終究公道,多少年後,英女皇為他「平反」,關鍵解密功績曝光,「圖靈機」繼續演變,就是今天的電腦。

[注意,以下劇透]

當年數學天才,孤僻、古怪、異常,終為人所識。

好了,他的故事,真是如此嗎?

熟悉圖靈的人可能會感到,電影當觀眾是笨蛋,戲名中譯《解碼遊戲》,但解碼過程與圖靈機運作,幾乎無著墨,可能太複雜吧,但連基本原理也只是輕輕帶過,可見編劇導演覺得此非重點。

《解碼遊戲》為了增加戲劇張力,電影情節很多地方不符史實,如破解密碼的過程,非圖靈一人功勞;英國軍方亦一直支持,非電影中的軍官諸多阻攔限制,甚至訂下解密限期;英國情報部門一早知悉德國 Enigma 密碼機的漏洞,並非電影中的圖靈忽然在酒吧裡靈光一閃,在關鍵一刻才想到;如何利用解密後的情報,更不是電影裡一班數學家能決定。

中後段圖靈「見死不救」(不肯利用解密情報救軍艦,避免德軍知悉密碼已破),及與未婚妻分手一幕,都試圖把圖靈描繪成冷漠又不被理解的人。

《解密遊戲》裡的圖靈,疑似阿氏保加症,固執、不擅溝通、晚年更為孤僻、軟弱,最後自殺,正是那些 weird and different 的人,真實的圖靈未必古怪到如此地步。


例如,他在1937年已發表了經典論文 On Computable Numbers,後來亦指導很多研究生,成就廣受認同,而且被揭發同性戀後仍活躍於數學研究;劍橋大學對同性戀較包容,他在校內有伴侶,亦似乎過得寫意,不似有社交障礙。

編劇 Graham Moore 盡力突出圖靈的「古怪」與「不同」的一面︰圖靈的同性戀傾向,為俗世所不容;圖靈的偏執,也令他自小受同學欺凌。所有改編的劇情與側重點,都旨在加強圖靈是「不被理解的天才」的形象,都指向這句出現三次的對白︰「有時,是那些意想不到的人,成就了意想不到的事。」

無疑,這是 Graham Moore 很想突出的主旨。其實,圖靈一早成名,他對破解密碼的貢獻,也並非如此「意想不到」。

電影改篇故事,我認為不需苛求,《解碼遊戲》不是歷史典故,為求戲劇張力與場景編排順暢,改動是必須;若忠實地把歷史堆叠,觀眾痛苦,難成吸引的劇本,票房也不能大賣。

不過,當觀眾悲嘆造物弄人,在大銀幕前感動流淚時,應需要清楚知道,《解碼遊戲》的情節裡,很多細節非史實;觀眾應清楚知道,這是圖靈的故事,也是編劇借圖靈說他想說的事︰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他請每位看似平凡或無人重視的人,裝備好自己,機緣巧合一刻,爆發驚人的能耐。

「有時,是那些意想不到的人,成就了意想不到的事。」我們都是平凡人,都需要激勵,增添一點勇氣。

***   ***   ***

我喜歡這齣電影,但要讀較可信的歷史,請讀 Andrew Hodges 最早寫的圖靈傳記 Alan Turing: The Enigma;有關解碼的故事,Simon Singh 的作品 The Code Book (中譯︰《碼書︰編碼與解碼的戰爭》),寫得很好。本文有關圖靈事迹,主要參考此兩書。

相關文章:我訪問過的數學家︰與陳省身談運氣


(本文部分文字刊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此為加長改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