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1, 2013

大西南圖話(11): 汶川.五年



汶川映秀一帶,是蜀山的大門,記憶中的汶川,很險惡、也很醜陋。

或公或私,多次深入蜀山,車子越過都江堰、青城山,一頭栽進岷江的險谷,每次都令人深深嘆息。

蜀山的大門並不美,巨大的紫坪鋪水壩橫亙岷江,兩邊的山坡疤痕累累,採石的隊伍貪婪地爆破。也許山高皇帝遠,這裡的化工廠、水泥廠,肆無忌憚地噴出濃濃黑煙,濁氣積聚河谷,竟日不散。

5.12汶川大地震五周年。早前路經震央,一些圖片拾遺。

地震後帶來「地震經濟」,城鎮面貌大變;而天有灰霾,地是塵土,山坡滾石,則變本加厲。圖片不美,張張灰到爆,但這幅標語很搶眼。

警崗外,大大隻字「揮鐵拳,施嚴打,揚警威,保穩定」。
其實,公安武警們,以為自己做什麼的?鐵拳揮向誰,嚴打的是誰?
這標語,是向著公路,給每位路過的平民百姓看的。
赤裸得真可愛。

最接近震央的震源新村,家家戶戶插國旗,這裡有條「黨恩巷」。

重建後,這條村頗安靜,很整齊。山坡高處有間大房子,村民說,村領導喜歡高高在上,自己在山上建了大宅,不與村民一起住。(就是相片中遠處的小山上。)

村領導有品味,無限風光在頂峰,他喜歡住在高壓電纜下,就由得他吧。

這裡就是震央,地震當天亂石在山背如浪翻滾,泥石流淹沒山溝。
今天,這裡建好了擋石壩,山溝上的泥石流保持原狀,作科學研究用途,山邊一些平地,準備重新開墾耕種。


這一帶有很多「地震紀念館」,這個硬件建築完成後,一直空置。


鄰近震央的映秀鎮,現在變成旅遊區,漩口中學廢墟遺址保留。
留下遺址作記錄、紀念、哀悼、警世,有意義。但是這裡逃不出中國式旅遊開發的俗氣,映秀鎮有大廣場,停滿旅遊巴,遊客喧嘩呼叫,揮著旗仔,嘻笑拍照。

「地震經濟」成就之一,工程增加,造就附近鋁廠大擴建,居民投訴污染,但利之所在,不敢反對。(見《震央追蜂人》)

本來洶湧湍急的河流,被改造成淡然乏味的平湖;本來挺拔的峭壁,被開挖得千瘡百孔,這是在震央幾公里外的紫坪鋪大壩與水庫。水庫有否誘發地震?五年來一直有爭辯,科學上不能證實,亦不能否證,但也不能抹殺確實有可能,而且根據一些新數據,疑點得到新佐證。

在有疑點的情況下,大西南繼續瘋狂建水壩,只能說,是冒進,急功近利。

天地不仁,當大陸板塊頂不住壓力,要伸伸懶腰,地動山搖,它才不會管頭頂上的螻蟻。

不停的建設,是強國的拿手好戲。映秀往汶川的高速公路,四線雙程,剛建成不久。

睇片吧。(不知為何,embed 不到)

只看一小段,驟眼沒什麼特別,但延綿近百公里,大致如片段中,一路是隧道接橋樑接隧道接橋樑接隧道接橋樑,遇山鑽洞遇水搭橋,穿山過水舉重若輕,我們一路嘖嘖稱奇,畢竟聽說這裡都算是四川深山。現在的工程技術,真利害。

工程師說,由於往日的公路在山邊,難以再修,就算修好,地震撕裂山體震鬆沙石,泥石流頻繁,不如在山裡鑽洞,避開滑坡,更加安全。工程浩瀚,造價更貴,就在所不計了。

硬件建設,如龍飛鳳舞,得心應手;軟件建設、制度建設呢?

還記得,五年前的這天,目睹哀鴻遍野,有救災者說:我流乾了一生的眼淚。但是,我們當年又看見志願者的熱情、公民社會組織自救、新聞媒體相對開放報道;不少人嘗言,或冀望,或自我安慰,十三億人的眼淚不會白流,多難興邦,否極泰來,在廢墟裡,重建一個公開透明、公平廉潔、以人為本、以愛為先的理想國。

還記得,五年前的這天,溫家寶說「多難興邦」,大家很受落。

那場災難中,我們曾經齊心。

五年後的今天,「多難興邦」,原來是「多難興黨」。

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

***   ***   ***

相關文章:
善良的人民,我們碰見了樂天的《震央追蜂人》。
雅安又地震了,但有時網民不一定罵得對:《每當地震時
水庫與地震的關係,不應忽視:《汶川大地震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