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3, 2012

末日不來.繼續開工



區家麟|絢麗荒涼    (本文21/12/2012刊於《信報》)

睜開雙眼,末日竟然未到,對不起,大家又要返工繼續捱。香港實在是奇怪地方,每談最低工資、標準工時、侍產假等平常不過的僱員福利,總有商界憂心忡忡、愁眉深鎖,疾呼「削弱競爭力」;聽得多,你終於明白,原來香港的輝煌競爭力,建基於對勞工福利的制度性忽視。

朋友在美國加州唸書工作,妻子有喜,快將臨盆,公告天下,謂自己也快要放侍產假。大家都問:「那邊男士有多長侍產假?」朋友茫然,答道:「不太清楚,大概一兩個月,忘記了。」總之,男士有薪侍產假很長,無薪則更長,長得不在乎、無顧慮、足夠有餘。

眾友嘩然,回看香港,當父親很悲哀;討論經年,政府終於建議侍產假方案,三日咁大把,還要八折支薪,真的皇恩浩蕩。政府鼓勵香港人多生育,給你三天侍產假,只能算粉飾一下政績,多謝晒。

鄰埠澳門,近年執行勞工法的所謂「三工」,即「強制性假期」 (與香港的「勞工假」相若) 如農曆年、勞動節、回歸日等假日,打工仔仍需上班的話,可獲「三工」,即雙倍工資加一天補假。

新法例下,農曆新年長假前的澳門,常見面包店被搶購一空,家庭主婦在三工日前儲糧,因為很多食肆店鋪認為假日營業,不足抵消「三工」的工資成本,索性關門,齊齊休息,享受假期。

付出的代價是甚麼?部分店鋪關門,市面冷清了一點,一些小街,有點歐美假日的零落感覺。商界自然不滿,謂「三工」令「市道唔好」影響經濟;這種「市道思維」,視搵錢大過天,其實有違家庭倫理,難道過年過節,「市道」比一家大小共敍天倫更重要?

望望月曆,又到了很多基層打工仔低人一等的時候。聖誕節假期,月曆上有兩天「紅日」,代表「公眾假期」,但對不起,俗稱「勞工假」的「法定假日」則只有一天。復活節更甚,有三天「公眾假期」,但「勞工」繼續上班。

如此區分,源自「銀行假」,早年政府與商業機構作息,均圍繞著銀行活動,遂演變成「公眾假期」。僱傭條例下的「法定假期」,即「勞工假」,規定僱主最少給予員工每年十二日假期,比「公眾假期」少五天,往日工廠工人有較長年假,尚可略為平衡,現在很多服務業人員照樣放勞工假,不管有甚麼歷史源由,香港號稱國際大都會,為公平公義自豪,工種的鴻溝卻寫在紙上;聽說職業無分貴賤,你信不信。

又一位朋友,嫁去了美國,每次回到香港,都有深刻感受:「香港人好忙。」

「好忙」是香港人的口頭禪,窮人為口奔馳,怕手停口停,我很忙;中產家庭又要工作又要湊仔,備戰小學面試家長親自做功課接送小朋友參加八項興趣班,很忙很忙。我們以為是常態,外人眼中是奇景:「你們的生活就是工作」。政府食住上,宣揚「獅子山下精神」,抬出集體回憶,成功令香港人自封「拼搏」,含笑自豪,六點準時下班會愧疚自責,勤奮至不休息是美德,加班沒工資則屬理所當然,小朋友在幼稚園開始鬥高分。日常娛樂就是競爭,人生興趣就是搵錢。

最近,「標準工時」擺上議事日程,中小企照例疾呼「影響競爭力」、「生意難做」。從來只聽聞瘋狂加租令生意難做,甚麼時候聽說過人工高會令公司倒閉?新加坡、南韓、澳門都設法定標準工時,香港的競爭力,難道虛弱至此,要壓制僱員福利,弄得大家睡眠不足,家庭關係淡薄,才能保持一點優勢?

這些勞工福利,勞資可以有商有量,有豁免工種,可計年資實行,能彈性處理;打工仔不辭勞苦拼搏加班,應有更多獎勵,若侍產假等涉僱主額外開支,可由政府承擔部分。

這個時候,總有人插話:你看希臘、西班牙,人工太高、福利太好,養懶人呀!這種擔憂,一如有人口渴,你準備多給他一樽水,卻有旁人義正辭嚴道:「你知唔知飲得水多會死?」

末日不來,明天還是要繼續。香港人早已脫貧,獅子山下的木屋早已消失;香港大部分人早已不需為溫飽奔馳,我們坐擁數一數二的人均儲備,足夠令奔波勞碌的打工仔,過一些更有尊嚴的生活。「拼搏」很好,但拼搏不是生活的全部。

***   ***   ***

末日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