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5, 2011

制度潰於細節


(本文25/11刊於《經濟日報》)

早前在一個大學的論壇裡,一位自稱香港中產的參加者發言,以發現新大陸的語調,論「民主不是萬能」,令人心裡納悶。難道「民主不是萬能」這命題還需討論?世上有什麼東西「萬能」?

民主不能當飯吃,萬能插蘇也非萬能。民主制度受推崇,非因它「萬能」,而是它比其他極權或威權政體好,最少能減少戰爭與人禍;正如柯景騰在《那些年》形容沈佳宜,她只是比其他女同學「漂亮一點點」而已,大家就一起追了。

市面常見有關民主的歪理錯覺,如一見泰國政局,或是美國國會兩黨為削減赤字爭持不下,自有人說這是「民主的後果」;印象較深是年前一位富商評非洲國家津巴布韋的亂局,他說:民主選舉後「而家食都唔夠食」;厭惡民主的人,常把經濟發展歸功獨裁,把政治亂局歸咎民主,犯了以偏蓋全的謬誤。請看清楚,當今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除了少數石油小國外,全是民主政體的國家。

民主不是終極樂土,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工具。很多人習慣把一人一票選舉當作民主,又是另一誤區。投票是民主的重要部分,但民主政制是否成功,亦視乎司法系統是否獨立、輿論監督是否足夠、人民的教育水平、軍權金權干政的程度。津巴布韋的「民主」失敗,正是政府操控傳媒與司法系統,打壓反對派,與其說那是民主的後果,倒不如說,那是民主夭折的後果。

有選舉、有投票,還要看誰有資格選?是否參與機會均等?誰來監票?如何點票?制度是否有利財雄勢大的人?此之謂公平公開公正的選舉。社會的民主素質需要育養,已有的民主操作需要維護。是故,區議會後傳媒不斷揭發的種票疑雲,絕不應如特首曾蔭權所言「見怪不怪」,企圖淡化,當作無事發生。

從蛇齋餅糉、到噓寒問暖、以至擺明抹黑,選舉競爭趨激烈,拉票部署亦老謀深算,票票皆辛苦,各黨派種票的誘因大增,若政府繼續不作為,實屬變相鼓勵犯法。建制派認為種票之說無稽,則更應主催調查,還自己清白。

有人說,選民地址出問題,從香港開天闢地有選舉以來就存在,不要大驚小怪,此說反過來證實政府長年視若無睹。選舉事務處掌握完整的選民登記冊,哪個「一屋七姓十三人」,哪個地址有疑點,只需彈指之間,電腦上排列一下,已在掌握之內,問題是否冰山一角,政府心知肚明。

一部機器的潰敗,往往從零件細部開始,政府應認真執法,殺一儆百;告訴選民,亂填地址虛報資料,屬刑事罪行。我們的投票機制有公信力,仍得港人信任,香港僅餘公認的核心價值已不多,拜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