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5, 2011

新疆.新畺.新界

區家麟|絢麗荒涼    (《絢麗荒涼》逢星期五刊於《信報》)


「新疆」這地名,令人困惑。

「疆」,解作界線;「疆土」,也就是國境、國土。世界各地有不少地名叫 ‘New Territories’,包括香港的「新界」(其實就是「新疆」)。什麼「新界」?全是相對殖民者而言才「新」,新拿下的土地,就叫新界、New Territories

新疆以往稱西域,雍正年間,開始有「西域新疆」之稱。據新疆人民出版社的《歷史上的新疆》一書謂,西域以外,雲貴高原一些少數民族居住地,清朝亦曾稱「新疆」,但當地民族一向歸順中原皇朝,元明以來,都是朝廷委派當地原住民世襲當官,但清朝乾隆開始,「改土歸流」,直接委派官員管治,所以「新疆」只是清朝行政上的稱謂,或從滿人的角度屬「新疆」。1884年,左宗棠等平定西域的少數民族起義後,清廷設立「新疆省」,「新疆」之名沿用至今。

對於「新疆」有「新辟疆土」之嫌,左宗棠奏請同治皇帝建立新疆行省時,解讀「新疆」為「他族逼處,故土新歸」,即受外族侵佔後,故土回歸。王力雄的禁書《我的西域,你的東土》,形容「新疆」是一個令中國尷尬的地名,若如左宗棠所言,屬「故土新歸」,應名為「故疆」,不應用「新疆」。

如果要「尊重歷史」,「新疆」之名無謂改的話,那麼「疆」字也有點問題,「疆」邊旁有「弓」有「土」,令人聯想以弓箭、武力佔領土地,這種含意,勾起不快回憶,不利民族團結。毛澤東當年為《新疆日報》報頭題字,就刻意去掉「弓」「土」旁,寫成「新畺」。「畺」與「疆」同義,但減少了武裝意味,和諧得多。而且「畺」字有三橫,三山橫亘,中有兩大盆地,開墾良田,恰好吻合新疆地理。

八十年代末,年少無知的我,坐了五小時飛機來到烏魯木齊,發現千山萬水過後、戈壁灘頭盡處,仍然是中國人的地方,用普通話能夠溝通,真的以為民族融和,世界大同,感動了幾下。

今年酷暑,重臨戈壁灘上,荒漠不寂寞,沿路是鑽油機、水泥廠、稀土礦、風力發電場、沙漠公路、超長高鐵,南疆邊陲重鎮喀什建特區,喊出了「東有深圳、西有喀什」的口號。發展的硬道理殺入大西北,用錢收買人心,全國行之有效,新疆人又如何?

在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大巴扎,碰到這一幕:一隊手持盾牌長槍的武警,突然在大街中心,背貼背圍成一圈,武警肢體繃緊,如臨大敵,眼神慌張;四周的少數民族,看似習以為常,繼續叫賣、談天、吃西瓜。這裡正是三年前維吾爾族與漢族衝突,造成近二百人死亡的市中心,現在一隊隊武警,不停在這地標大市集穿梭戒備,示警震懾;大巴扎繼續繁華熱鬧,強烈的對比,艱苦的平衡。

導遊警告說:我從來不建議旅客到夜市,也不要去步行街遊覽,你們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責。言猶在耳,就發生了喀什鬧市的襲擊事件。


大巴札站崗的武警


新疆人的怨氣,從路上排隊加氣的長長車龍,可略知一二,他們埋怨:新疆生產最多的石油和天然氣,但這裡的油價一樣高,而且加氣站少,司機動輒排隊一兩小時。「新疆的天然資源都被拿走了。」說這些話的,是新疆的漢人,維吾爾族人又如何想?

喀什發展經濟特區,又有漢人說故事:「某某大官早於設立特區的消息公布前得悉內幕,叫親友買樓,我當時不信他的,現在樓價大升,笨死了。」這類發達秘笈,全國各地常有聽聞,我們沒有理由相信新疆是一個能免疫的淨土。誰會得到內幕消息?誰有資本炒賣?又是有權勢的漢人。

西域與中原的關係,從漢代、唐代至清代,都有一個規律,你強大、有錢、我進貢土產你送我絲綢寶物,有著數,人家就臣服你。若論心悅誠服,萬邦來朝,除了用金錢作懷柔手段,更要以德服人,寬厚待民。

誰不希望民族融和、天下一家。今天這朝代,貪官橫行,權錢是尚,蒙敝人民耳目,窮得只剩下錢;金錢與發展的硬道理或能橫行天下,但自由公義、宗教包容等軟實力則為天下竊笑。漢人忽悠漢人,大部分漢人認命,未能以德服自己人,更遑論感召少數民族的心。天下大同之日,遙不可及。

相關文章:奇跡中國

(看阮紀宏的文章才知道,新疆的學校會大字標明「世上沒真主上帝」,這可能是最根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