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6, 2011

新疆補遺




這是《新疆.新畺.新界》一文的少許補充。前文提及新疆人民出版社的《歷史上的新疆》,我雖然曾引述,但這本書是黨八股爛書典範,全書為論述「新疆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而服務,凡歷代開拓邊疆的勇士皆偉人,凡西域諸國起義皆動亂,凡被打敗者皆十惡不赦的大奸人,凡平亂入城皆有當地人列隊歡迎。這種寫法,屢見不鮮,是指定動作。

不論當今天朝,仰或歷來每朝,都要論述「新疆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皇朝壟斷歷史,歷朝所寫的新疆管治,有多真實,是一個大疑問。Edward Carr 在《什麼是歷史》中,有這段話:

No document can tell us more than what the author of the document thought – what he thought had happened, what he thought ought to happen or would happen, or perhaps only what he wanted others to think he thought, or even only what he himself thought he thought.

事關民族大義,國家統一,此等書本的可信度,更要大打折扣。《歷史上的新疆》作為通俗歷史讀物,這書之為垃圾,外行人也能一眼看出,例如談佛教自西域傳入,謂「統治者也需要宗教欺騙和麻痺人民,所以在十六國時期,佛教在我國得以迅速傳播和發展」,又謂「佛教教義具有一定的欺騙性,有利於統治者維護自己的統治」。Ok,馬克思的宗教鴉片論,說得出口,就應一視同仁,為何不以同樣態度描述伊斯蘭教?作者不敢。

就連吐魯番一帶的地下引水工程坎兒井,書中也提出技術有可能來自漢人,真的大言不慚。萬里戈壁、時間長河中,絲路城鎮的發展布局很簡單,駱駝商旅七、八天腳程,必有綠洲,讓駱駝休息補給。直到今天,絲路上每隔百多公里,必有一大鎮。浩瀚荒原裡,以往水從何來?就是靠坎兒井。

坎兒井
坎兒井不是「井」,而是地下水道網絡。由甘肅河西走廊到新疆的絲路,兩旁是祁連山、天山、昆崙山、雪水流到荒漠,滲進地下。自古以來,當地人已懂得從山腳引水,灌溉農田,絲路乾燥,風沙飛揚,為防止寶貴的水分蒸發消失,又為免污染,引水的渠道皆在地下開挖,水道渠城,縱橫綠洲地底,就是聞名的「坎兒井」。先民從何得到這些先進的技術?有說「井渠法」於漢代已有記載,來自中原,《歷史上的新疆》亦有此說法,卻絕口不提波斯地區,早於公元前八百年,已有同類的技術與建設,也有現存世上最多的坎兒井。一時不察,很容易被這些洗腦書騙倒。

烏魯木齊的自治區博物館,有一個「永遠和祖國在一起」展館,主題是「凸顯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說服人,當然就是集中漢唐盛世,及元代清代的管治,闡述西域與中原的關係、絲路的文化承傳。不過,幾個「盛世」之間的分治亂世,展覽甚少落墨,當然也無從說起。(這個展覽獲得國家文物局「最佳宣傳推廣獎」。)

看著這堆歷史,我又想起一個初中時的問題:

元朝蒙古人的疆土,能不能算到中國人頭上?記得那時看中史書,元朝的疆土好大呀,心裡又感動了一下。不過,細心一想,如果今天俄羅斯侵佔了中國,管治十三億人,莫斯科也是俄羅斯疆土,那麼在我們的歷史書中,難道莫斯科就變成中國的一部分?

歷史詮釋,從來是民族主義的寶藥,小心寶藥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