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6, 2013

如何令談判一拍兩散



 (本文6/7/2013刊於《明報》)

講數技巧,是人生旅途上的基本裝備。為了活得更好,我們常同老闆講數,同情人講數,同政府講數。講數講得好,可能化敵為友,雙贏三贏;講得拙劣,容易一拍兩散,錯失良機無力挽。

講數,學術一點叫「談判」,工商管理課程,「談判」技巧必不可少。談判入門基要,其中一項叫「一籃子談判」,將來的政制改革諮詢可作參考。

簡而言之,若各方希望談判能達成結果,談判裡各項議題不應獨立處理,例如談判不應「先易後難」,反而應先談「難」的方面,把「易」的方面用作為「難題」讓步的交換條件。

若有誠意,希望談判能有成果,最好一籃子去談。例如勞資糾紛中,薪金、福利、工時、假期、飯鐘錢等等,不應每一件事單獨談,因為會減少雙方討價還價的彈性,難尋下台階。

又例如老闆與打工仔商議薪酬待遇,僱員或許願意以較低薪金,換取較靈活的工作時間或較喜愛之工作崗位;若僱主又願意以較彈性工作時間,省卻部分薪金開支,雙方各有所得,互惠互利。故談判是一個互相試探的過程,務求達致雙贏,而非一定是你死我亡的殘局。

特區政府將不能逃避的政制諮詢,正是「一籃子商議」的好時機,眼前要談的,除了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方式和2016年立法會民主進程,亦當包括2020年立法會如何邁向全面直選;假設政府最後提出的方案仍然不湯不水,距離真普選長路漫漫,則更要詳細商討十至二十年後的真普選終極路線圖,政府不能再安撫市民說,「以後循序漸進」就了事。

回歸以來,香港的政制改革,當權者只肯談眼前幾年的事,試圖縮小爭拗點,又想拖延時間,有如碌卡找數只還最低還款,只能解決一時問題,最後利叠利,代價更大。出得嚟行遲早要還,十多年來蹉跎歲月,看不到真普選的路,政黨計算不到自己利益,追求真民主的市民看不到終極目標,故無可能妥協,各方唯有在眼前的關節點上爭持,討價還價空間狹窄,導致對立激化。

民主當然不單只是普選,若真正代表民意的立法機關及具認受性的特首能透過開放自由的選舉產生,到時政府能否有效運作,仍須考慮行政立法關係,行政長官是否有政黨背景,行政會議角色之轉變等,這些重大問題,隨著日後政治生態轉變,亦必須從長計議,作適當改革,民主政制方能有效運作。

政府、政團與民間組織之間的討價還價過程,必然曠日持久。以上問題「一籃子商議」,既能增加主流民意接受政改方案的機會,亦屬必須之長遠整體考慮。

政改諮詢,特區政府無論時間表、方向、範圍,一直拒不表態。當下的弱勢執政者,無疑希望攬財政大權後落實民生福利,待攫取民心鞏固其位後,再以強勢姿態主導政改討論。問題是,若諮詢期太短,難把以上複雜問題一籃子解決,亦顯示政府無大志無誠意,最後藉口「由於時間關係」,草草了事;甚至因為立法會不夠票,原地踏步。卡數繼續拖,最後只肯繳交最低還款額。

壓縮談判時間,拒絕一籃子商議,正是不經意地令談判失敗的美妙方式。

相關文章:
有關談判的簡單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