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任何自封浪漫的事情,我都會不由自主打冷顫。
所以當博群要搞花節,玩浪漫時,我確實打了好幾個冷顫。
「浪漫」只能做,不能說;一說,就自打嘴巴,自我推翻。
我對「浪漫」二字的厭惡,也許出自「浪漫」被廉價商品化。九龍塘(?)有家羅曼蒂克酒店、商品廣告與cheap
cheap電影粗暴製造浪漫,營造代表浪漫的商品與懶係浪漫的符號,每次預告話你知,嘩,「浪漫」來了,我都想暈低。
另一種「浪漫」,則早已被地產商騎劫,無論何時,都要用「法式」來連繫「浪漫」,那個數碼港標榜「法國南部獨立屋私家泳池」的豪宅,花園洋房與密集高樓只一街之隔,高廈團團圍住,你躺在私家泳池看「南歐日落」,數千雙眼晴在看你。又有一個樓盤則取其「羅曼洛夫」皇朝格調,有「羅曼」兩字又可以扮浪漫扮法式。更多的高樓,實在不可能扮成豪宅,怎麼辦呢?只好為平凡的石屎大廈,改一堆拉丁名字,字體鑲嵌牆上,南歐風味當即散發,驟覺浪漫脫俗兼貴得有理。有天探訪老朋友的新居,還未踏進那號稱有歐洲宮庭氣派的高尚住宅,就踫見一位笑吟吟的「燕尾男」。這位俊俏小伙子恭敬地為你推門,他身穿全身純白燕尾服,戴著白手套,恭迎你移駕坐電梯,據說這叫南歐浪漫。
夠了。
不過……
事情總是有「不過」的。
例如,當中大校長沈祖堯在花節園遊會上說:「大學,應該是浪漫的地方!」
感動一刻,全場歡呼。中大,出了這樣一位校長。
隱隱然感到,近來,校園出現了一批明明畢了業,但好像從沒離開過的人;出現了一批,真正不顧一切,敢於尋夢的人;敢於付出,不問收穫的人。
以往,浪漫是個人化的、藏在心裡、不宣之於口的。而今,力量正在凝聚,改變正在發生,就在馬料水的校園內。
林一峰《回到花開的那天》
在未圓湖畔,特別有味道
我也為作為中大的學生感到驕傲。事實上,這幾次的博群講座和花節,令我這個還沒踏入社會工作的井底蛙反思自己的人生,用甚麼的態度對待自己將來的路。這些機會不是常有,就算在大專學校的層面也不多,希望大家多多珍惜這些機會。
ReplyDeletehku年年都有荷花盛放,但係從來都冇呢D活動,唉
ReplyDelete中大的校園,也一向甚少活動,這次搞得成,很多老師與同學都犧牲了很多自己的時間,在這個同你不斷計算論文發表數目的學術圈子裡,實在不容易。
ReplyDelete同意。
ReplyDelete我認為「浪漫」是一種情懷,一種心態。
「浪漫」就是不知廉恥為何物,沒有形式規限,
一廂情願地不顧一切去不設實際的幻想,
並篤信終有天定能實踐那些天馬行空的夢的那份心情。
「浪漫」的人總是活在自己的童話世界中,
漠視現實社會帶來的衝擊並堅持他們所相信的。
因此我認為「浪漫」也是一種信念,一份執著。
他們擁有一般人沒有的勇氣而不自知,
(坦白一點說就是「厚面皮」或「自我中心」),
這或者是你我都對「浪漫」「顫」而遠之的理由。
也許我們心底裏都不由自主羨慕能妄顧現實殘酷的人,
因為我們自以為自己浪漫不起,自以為自己負不起去浪漫的代價。
不過我再想啊,可能每個人都暗藏著「浪漫」基因而不自覺。
你不是因為想擴闊眼界而環遊世界,踏足每遍別人到過及未到過的土地嗎?
你不也曾為了愛書而買了一間屋,亦為了更多的愛書而放棄了客廳的沙發嗎?
還有為了他日能翻開一頁頁美好回憶而做的一切,
你都不視之為「浪漫」嗎?
這種不求實際回報,(懶理別人說我蠢!)
只為求令心靈富足的行為,我都稱之為「浪漫」。
就如在下因為愛思考大部份人認定是「理所當然」的事物,
加上喜歡文字,所以夢想能畢生鑽研語言哲學的行為,其實都幾浪漫。
(弊,開始不知醜了。)
I'm afraid to say (or to reveal? hahaha) that perhaps we are as romantic,
if not more, than those whom you consider to be shamelessly romantic.
其實,大學生是最有條件浪漫的一群人,也許不少人錯失了。
Delete要繼續回應你的留言,將要大大違反「浪漫不可說」的避免肉麻原則,所以還是不說了!
正因自己認為「浪漫」是精神上和心靈上的追求,
ReplyDelete所以我討厭「浪漫」被實體化及商品化:何以見得玫瑰很浪漫?
為何送玫瑰的人就是浪漫的人?(彷彿浪漫的符號就是玫瑰。)
又何以見得吃燭光晚餐就「很浪漫」,到茶餐廳吃餐蛋麵就「很現實」?
我想現代人對浪漫的定義,大部份都是被媒體影響的。
在整件被「浪漫化」的市場推廣中,我認為最浪漫的,
就是相信購入那被標籤成「浪漫」的商品或服務就可換取浪漫的那種心態。
擁有了被標籤成「浪漫」的商品或服務絕不浪漫,因為能用錢買的都稱不上是浪漫,
惟獨單純去相信「那就是浪漫」的一刻最浪漫,僅此而已。
P.S. 也許是偏見啦,但我覺得文科人確實很浪漫,哈哈。
P.S.S. 跟你分享兩首我認為是近年絕頂「浪漫」的廣東流行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bM7qVcIpQ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_plQ_JKC0E
(文筆依然欠佳,請見諒!)
(不是原裝 music video,不過個人覺得這更耐看。)
抱歉打錯了,應該是:
Deletehttp://www.youtube.com/watch?v=X_plQ_JKC0E
(雖不是原裝 music video,不過個人覺得這更耐看。)
(文筆依然欠佳,請見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uIYKZhBIIU&feature=related
Delete這個版本如何?
(不要再說文筆欠佳了! 聊天不用講究吧。)
真蹺!最近在寫一篇小說,當中嘗試去區分「浪漫的人」,與「浪漫主義者」這對概念。前者在於思慕美好,後者在於自我不滿,對環境的不滿。
ReplyDelete承接沈校長的說話,倘若大學真的是個「浪漫的地方」,也許因為大學生敢於不滿呢?
Hi 水哥, 除了敢於不滿,還敢做,還敢想改變一些事情,敢想改變不公義的現實,知道改變不了甚麼仍是要做吧。不過,如何區分兩者呢? 願聞其詳!
ReplyDelete區監製︰你是永遠的監製!
ReplyDelete我所理解的「浪漫的人」,在相當程度上,是受了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的「媚俗說」所影響。昆德拉認為,媚俗是「將人類存在本質上無法接受的一切事物都排除在它的視野之外」。循此思路,我以為,「浪漫的人」所思慕的美好,是全盤的美好,是將一些原本「無法接受的事物」排除開去,所留下來的「全盤美好」。亦因此,好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浪漫」有點媚俗,有點難耐。
相反,我所理解的「浪漫主義」正正著眼於這些「無法接受的事物」,所以不滿。
你所說的「做」、「改變」、「現實」等一連串的ACTION PLAN,十分重要,但我以為,與浪不浪漫無關。行動需要勇氣,浪漫可以是「美而廉」!當然,有的時候,這亦可能是用字的不同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