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5, 2016

密林中的微光



我們住在印度的盧吉道

 去了印度,也沒有去印度,那不是一般人想像中的印度。

烏煙瘴氣的德里,我們匆匆路過,向北走,越過平平無奇一河谷,當地人說,那是斷層所在,正是印度板塊千萬年前猛力撞上歐亞板塊的斷層;兩大板塊繼續廝磨時,我們到達了喜馬拉雅巨人的山麓。

站在斷層上
 去做甚麼?大概是,甚麼都不做。

印度的Mussoorie,海拔二千多米的山頂,又是英國人做的好事,當年為了避暑,讓軍人養病,開墾了一片度假勝地;英國人撤退,留下山頂巨宅,如今,是印度中產逃離熱浪,來眺望世界最高山脈的小山城。
 
山城 Missoourie
 我們沿路尋找街頭攤販,喝兩杯鮮榨甘庶檸檬薄荷汁,帶着鮮甜清爽的味蕾,車子怒吼,整整爬了一小時,天已黑齊,才來到山巔最頂處的一圈單程路,感覺,像香港山頂的盧吉道。是的,都是英國人做的好事。

昏黃街燈,寂靜無人,我們揹着大背包,環顧四周,看不見住人的地方,民宿在哪?

L說,刻意不告訴大家這民宿的環境,讓我們有驚喜,她做到了。

原來,還要沿陡斜山坡,之字型的沙石路,走十多分鐘下山路,才到我們住處。

陌生的山野,漆黑密林中迂迴前行,腳下枯葉的碎裂聲,一路伴着頭燈搖的黯淡光影,看不透眼前何處有屋,找不到山林裏半絲人迹。

遠處聽到狗吠聲,黑暗中眼前有一道大閘,我們終於到達了這間深山大宅。



這是貨真價實的民宿,等待我們的,是一位82歲的獨居老人,她是一位社會學家,一位回教徒,一位女性主義者,剛出版了自傳,記述她如何掙脫宗教傳統的枷鎖。她還會一個人玩Scrabble。鄰居是一行禪師的大弟子,十分鐘外的另一間小屋,住了一位梵文老師

想起以後每天出入,都要爬高爬低十來分鐘,才能回到文明,考驗體力耐性。這民宿,真不簡單。

這間屋,能讓人甚麼也不做。晨早五點有準時喚醒你的林鳥,有猴子入屋偷香蕉,有一頭愛吠卻怕人的看門狗。


靜聽暴雨落在鋅鐵屋頂的水浪聲,然後等一下那未曾出現的彩虹;路上每棵靜默的百年老樹,小徑上黃葉掉落的聲音,松樹林寂靜的青綠,風起時松針漫天飛舞。

山頂有一條山徑,8字形,名叫「無限徑」,沒有起點,也沒有終站;我們每天就在此無始無終在漫步。所謂旅行,本來,就是要給自己機會閑下來,跟印度朋友吃素,慢行,讓生活減速,放下時間羈絆。



十天後,當我們要離開的時候,我記住了山徑旁屹立百年、張開懷抱,每天迎接我們路過,有話要說的大樹;記住了林蔭葉隙中的微光,舉步維艱時的每一聲呼吸。


***   ***   ***
(本文原刊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此為加長圖片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