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9, 2022

死寂‧荒原

 


疫情又一次來到「最關鍵」的時刻,日感染人數快破萬了、醫院冧檔爆煲了、病態清零造成過度檢測造成檢測滯後造成大規模爆發了、要家居抗疫又不肯承認、執迷清零而缺乏通盤大爆發後備預案造成醫療系統混亂揚名國際了、清零清不了又要繼續鎖港將可能造成經濟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大倒退了……

當這一切就在眼前發生,香港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各大傳媒的新聞特輯節目,在做什麼題目了?

香港電台《鏗鏘集》,這三星期,談「舊鄉重生」、「虐兒」、「樹木」。

是的,這些都很重要,但不合時,聽說香港電台要做「抗疫電台」?要溝通抗疫資訊?但往日最能夠快速應變的資深製作人員全被你趕走了,就只剩下這些不合時宜的話題。新聞角度而言追不上時事節奏,擦鞋角度而言又追不上主子要求。

Now TV 《經緯線》,這三星期,談的是「航班鎔斷機制影響/花式足球」、「舞麒麟」、「南生圍保育」。

我不敢說三道四,不敢說題材太軟,因為我都只是準備以後寫寫「行山」。況且,要追趕發展中的敏感新聞做專題,需要莫大資源與老闆支持,現在沒幾多家電視台有力做到。

TVB 《新聞透視》,這三星期,講「劏房租管」、「工傷」,「疫苗氣泡」。

是日播出的「疫苗氣泡」看來雖然已不是大眾關注焦點,總算和疫情有關,但我也不敢插嘴,記者們都被指派去製作大灣區特輯冬奧特輯,繁重國家任務在身,人手又缺,怎能苛求記者們能快速應變做到切中時弊的專題?

是日,見到TVB新聞的網頁有這個「誠徵人才」廣告,不知為何,一見到就想笑。打開一看,記者編輯主播專題組攝影剪接全線請人。

另一邊廂,則全線記者失業。某日,一群失業人士圍爐,同場尚有一些仍在新聞界崗位上的倖存者,談起新聞界現象。

有位攝影部大佬說,近月很頭痛,每晚編排翌日的採訪菜單,冇米落鑊,「新聞」不是沒有,但幾近全是官方活動、官員記者會、主旋律研討會,建制組織向自己黨派的議員請願遞信等「新聞」,內容悶蛋,畫面趕客。自從公民社會被解體,民間聲音凋零,剩下五光十色的死寂;這位老行尊謂,以前很多好記者,新聞菜單上滿是獨家故事,有畫面有新聞價值,俱往矣。

不要怪罪記者,他們也不由自主,有電視台記者形容,現時新聞部有如一間「製作公司」,主要工作是「接生意」,製作有贊助商泵水的主旋律專題節目,以新聞手法包裝北部都會區、大灣區、一帶一路、滅貧、回歸二十五年、國安法國歌法憲法等等一片光明軟宣傳,記者被指派去這些新的節目生產線協助公司賺大錢,不務正業。

又有位記者說,討論時事,爭議事件應該找多元意見,百花齊放吧,但民間異見不是陷獄就是已滅聲,失去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沒什麼人願意講真心話,媒體上的所謂異議,來來去去大概只剩一個狄志遠,差點以為他真的是非建制派。

和諧與死寂,只是一線之差,我們還有不表忠的自由,還可以堅持不指鹿為馬,但現在指鹿為鹿都需要莫大勇氣,而仍有人在說,香港很自由,我們很自由。

把「黑記」都趕走了,現在你要誠徵「人才」;把「黑醫護」都趕走嚇走了,現在才發覺醫護很重要;把立法會的多元聲音都DQ掉了,現在就剩下忠誠愛國者提出五光十色的抗疫幻想;把區議會與民間力量都毀滅了,現在連社區自救亦無從說起;輿論監督與建言一一被消失了,沒有阻力了沒有人拉布了大家都收聲了,結果?特區政府求仁得仁。

(本文部分文字輯自作者早前《明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