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2, 2012

大東北茂波對話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連日面對記者有關「新界東北發展」的問題,有這樣的對答。

記者:「這個計劃之前說過是可以促進深港融合的長遠計劃,何時開始變成不在考慮之列呢?是否聽到社會突然間反抗很大,才將這件事抹去,嘗試再上馬?

發展局局長:「其實在第三期的諮詢文件中,已經沒有你所說的深港融合的定位。整個規劃在整個發展之中,要經過三期的諮詢,三期諮詢之中都需要吸納大家的意見,所以我很希望大家聚焦於將新界東北發展成為香港人的新市鎮,如何可以最好地服務香港人的需要,從這個角度去想。」(摘自政府新聞處公告 )

吓,我係咪聽錯?我明明記得看過諮詢文件,整個規劃不少元素都北望深圳。沒有文件在手,為了搞清楚,上網找第三階段諮詢文件,找了有二十分鐘,原來真的找不到,最後在今天報章上才知悉有這個網站 (但個網站竟然在發展局網頁首頁不見蹤影。)

陳茂波說:沒有深港融合的定位。

但諮詢資料的大標題下,前言,第一段,開宗明義,清清楚楚:「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具有優越地理位置,能為促進港深兩地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機會。」

原本於此
而且諮詢文件中的規劃大綱草圖,發展區北部,都預留土地。一些地區,標明是用作支援河套特別地區。

前後矛盾,政府如何解釋?暫時還未聽到。由於時間關係,謹代高官們進入語言偽術模式,提出無懈可擊的「解釋」:

A: 計劃為「港深兩地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機會」,不代表「深港融合」。促進兩地經濟發展,不代表「融合」,大家誤會了。

B: 沒有深港融合的「定位」:雖然有深港融合的「意圖」和「後果」,但我們沒有「定位」,沒有定位,沒有定位。

C: 那些預留土地確實同河套地區連接,但「支援河套地區」,不代表支援「深港融合」,因為河套地區是否用作「深港融合」,還未決定。

D: 不是「深港融合」,是「與珠三角融合」(!!),今天陳茂波電台節目如是說

政府條line,一如發展局在報章上的全版廣告:新發展區是「香港人的新市鎮」;要化解其自相矛盾,還是這個較好用:

E: 日後新發展區與內地經濟有任何「發展機會」,都是「最好地服務香港人的需要」,與「香港人的新市鎮」沒衝突。

林鄭哭訴,不明白香港人為何不信任政府,其實理由很簡單,前言不對後語,講一半唔講一半,叫人如何信你。劏房事件一役,茂波局長似乎沒有得到什麼教訓。

深港是否要「融合」,其實何謂「融合」,如何「融合」,誰能得益,一切都應該拿出來傾,而非閃縮逃避。如果要新市鎮有就業機會,更準備大幅增加公屋居屋數目,又不想重蹈天水圍悲情城市的覆轍,新發展區必定要有工商業活動;從地理位置而言,這些活動難免同跨境經濟有關。至於這些是「內地富豪後花園」或「雙非城」,其實只是定義與用字問題,就算你落閘放狗,都有人要湧來。「融合」這問題要談要解釋要厘清,實在不明白,高官這些閃縮言論,能達到什麼效果;政府繼續如此,如何能做成一件事?

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贊成計劃,他說:只要政府夠錢賠,祠堂都可以拆。

先生夠直率夠赤裸,有什麼事就拿出來談,不用轉彎抹角,最少比陳茂波好波。

***   ***   ***


(今天明報頭條,綜合四年前的發展規劃,至今時勢轉變所衍生的問題,頗為中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