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3, 2018

「交換物業案」爆料背後

[網上圖片:UNESCO]

丟淡兩年多的「交換物業」疑似貪污案,涉高官夫婦與商人的三角關係。廉政公署終於完成調查起訴的罪狀雖然與「交換物業」沒有直接關係,但也全因記者的調查報道而起。

還記得這宗離奇的「交換物業」事件,最初由《香港01》揭發;每遇類似事件,總有陰謀論,質疑有「政治動機」,質疑有人存心爆料,打擊某些派系公務員。

這宗矚目案件,傳媒最初如何得到線索?《獨家新聞解碼2》一書中,《香港01》偵查及研究組撰文詳述來龍去脈。原來他們有專人查冊,就算無人通風報訊,也會派記者逐一查閱高官的物業交易資料,看看有何古怪事情,例如在重大政策公報前有沒有不尋常物業交易等;由於高官因職務上擔任好些機構董事職位,住址是公開的;有了住址,就可以查察物業交易資料。

即是,線索就藏在政府的龐大資料庫中,只在乎傳媒有無心力,縱使有可能徒勞無功,也投放資源去仔細查閱比對。

勤力當然重要,但記者經驗也是關鍵,他們查閱文件時,發現內有極為罕見、以樓換樓方式交易的「交換契約」;報道刊出後,其他傳媒也繼續追查,爆出更多疑似利益衝突的行為,又發現樓換樓交易中另一方公司,與高官在公務私務上有交往。

最近沙中綫剪鋼筋醜聞,則是《蘋果日報》不斷揭露,最終令政府從否認到承認,港鐵地震,高層無得留低。

今天的傳媒,附從政府者眾,好些媒體甚至收到猛料也往往以資源人手不足為理由,砌辭不追查;有些曾經風光一時的調查報道組,則缺人手資源,漸漸無聲無息;好些傳媒更化身高鐵膠與大灣區膠,瞓身擦亮主旋律;黨媒與染紅媒體更俯伏於權勢之下,開足火力監察弱勢。

新聞傳媒之重要,不在乎飲飲食食嘻嘻哈哈歌功頌德,更在乎監察政府不畏強權揭露黑暗。謹為在困頓中仍然堅持的新聞人喝采。

***   ***   ***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