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2, 2021

風暴之後,未完的戰場


《反修例風暴採訪戰場》新出版,這本書,要讀。

四十二位新聞工作者各自撰寫,由香港記者協會約稿編輯,《反修例風暴採訪戰場》一書與其他反修例運動的記錄不同,全書由記者視角出發,帶領香港人體驗現場衝突、挖掘採訪秘辛、反思新聞倫理。

《採訪戰場》一書首先提醒大家一件事,究竟整場颶風從何而起?今天意氣風發的林鄭月娥似在慶幸有這場大衝突才有國安法才有機會閹割選舉之時,麥燕庭的第一篇文章就綜合了各方消息,重塑引渡條例「屎橋」源起,當中一位大家熟悉的政治人物乃重要推手,為免污染本欄文字及誘惑大家去買書,姑隱其名。開篇一章節講反修例的前世今生,叫人不要忘記,當時商界也反對立法、中央也非鐵板一塊,引渡陳同佳另有方法,是林鄭月娥為表忠貞,不顧一切堅持去馬。

匿名記者在書中揭露媒體審查伎倆,好些媒體編輯早已明言,「不能大做黃色經濟圈」、不能在標題中提及「和理非」、避免報道黃之鋒的「眾志」、不能批評中共,警方講法不求證就照單全收,報道「黃營」要「藍營」平衡,報道「藍營」活動卻不需要另找平衡等等。記者面對種種壓力,也有團結一致的時候,採訪警方記者會有一通訊群組名為「問Q腦震盪」,記者分享資料與問題,務求善用問答機會,協調跟進問題,踢爆警察語言偽術。鄭思思則憶述7.21元朗襲擊後,她與《鏗鏘集》其他編導一同衝入元朗找閉路電視搜集白衣人集結證據,心裡焦急,「要快,快過警察」,結果這完全是過慮了……(實在諷刺,記者做埋警察的一份,結果還要被告上法庭;《鏗鏘集》做得太好,結果被清算,我要再問一次香港電台高層,你知唔知自己做緊乜嘢?)

《採訪戰場》也記錄記者思考的結晶,《蘋果》總新聞主任李家聰記述直播爭議,如何第一時間傳真,又避免被指「篤灰」;《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罕有接受訪問,詳述直播潮流源起,談抽離報道與主觀評論的界線;初出茅蘆的記者憶身處「戰場」的震撼與不足;譚蕙芸則記「自由身記者」的難處,談新時代下的紀錄者使命:

「記者這份工作,必須回應時代。時代向前了,科技普及化了,世道紛亂了,在傳統傳媒容易被操控的大環境下,在僱傭結構走向外判主導的大趨勢中,自由身記者未來將會承擔更多的採訪責任。然而自由之可貴,在於有節制,自由才有其價值。」

《採訪戰場》終章,別有心思,有一位內地記者執筆,記抗爭者中受忽略的內地人身影,他們有人因此陷獄、有人不能再回家、有人已流亡,還有人在內地堅持。他們的故事,淹沒於盛世浮華、埋葬在官方成熟的輿論引導中。強大國家機器之下,他們虛弱無聲,但有人仍然提筆疾書。

常有人問,香港記者還能做什麼?傳媒行業前景如何堅持下去?看內地同業,生態更惡劣、環境更敵意、孤身作戰,仍留一口氣。處身香港,自由陷落之時,仍有點滴空間,高牆有更多裂縫,我們說不出放棄,只能逆光中進發,上路再實踐。

***   ***   ***

很多朋友問,這本書哪裡有賣,大家不要旨望在中聯辦旗下的三中商書店買得到。記協公布,下列獨立書店有售(排名不分先後),但據聞書賣得頗快:一拳書館、序言書店、田園書店、北角森記、生活書社、旺角樂文書店、榆林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大鵰文化、閱讀時代、艺鵠、夕拾X閒社。

(本文原刊於《蘋果日報》專欄〈無名字荒野〉,此文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用你的錢,洗你的腦

空談不偏不倚 事事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