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9, 2018

Coco 與 Holocaust:回憶就是力量


正想寫德國見聞時看了電影   Coco,原來說的是同一回事,於是只能一齊寫了。同一句說話,在兩個南轅北轍的場景中聽到。

其一。

電影《反轉極樂園》(Coco),陰間的華麗極樂園中,一具具骷髏骨,繼續吃喝玩樂;貧民窟內,一位骷髏老人,逐漸虛弱,最後人死如燈滅,煙消雲散。嘿,死去的人還會再死嗎?

故事中那位已死去卻在陰間識行識走的主角,解釋骷髏老人之死:

「他已被塵世遺忘。當在生的人,無人再記起我們,那才是最終的死亡。」

其二。

德國柏林的寒風中,名片上寫着 ‘storyteller’ Daniel,邊走邊解說柏林圍牆遺址附近,一個又一個刻在地上的猶太人名字,Daniel說:

「一個遇害者的名字若遭遺忘,才是他真正的死亡。」

所以,要守護記憶,直至最後一人。

先談 Holocaust

歐洲街頭不同城市,有時會遇到一些「絆腳石」,一片片小金屬塊、刻着名字、鑲在路面,已有五萬多塊。這是一個藝術家發起,叫作 ‘Stumbling Stone’ 的運動,標記當年個別猶太人被帶到集中營前的最後住處或工作地方。

五萬多個名字,散布大街小巷、在商廈前、在馬路邊、在鄉郊小徑,成為世上「最分散的紀念碑」。碎片式的紀念,散落各地,也許不顯眼,但無處不在;它提醒路人,你所站之處,曾經發生過生離死別的悲痛故事。遺忘受難者,是對他們的二次傷害

(Hall of Names)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估計殺害六百萬猶太人,柏林的歐洲猶太人遇害紀念碑下的展覽館,有一個「名字殿堂」(Hall of Names)。暗室之下,四面屏幕,只投影同一個遇難者名字,數十秒旁白簡單讀出其生平,最後一句,總是其死亡方式:

自此之後,無人再見過A……
B可能於此被殺,當時十歲……
從此再無人聽過C的消息……
D很可能被送到毒氣室……
E音訊全無……
F再沒有回來……

「名字殿堂」中,幾百萬個能核實的名字,逐一介紹,若不眠不休朗讀一次,需要六年七個月又二十七日。

自由的人,最少能夠做的是,不能讓殉道者陷於寂滅,不能讓遇害者於無聲中消逝,不能讓含冤陷獄者遭遺忘。這是一場記憶的戰爭,誰控制過去,誰就控制未來。

正如《玩轉極樂園》的故事,死亡分兩回。第一次,是肉身的死亡;第二回,當逝者被所有生者徹底遺忘,才是終極的消失。

死者縱使已逝,但若他們活在每個人心裏,成為意志的一部分,意志就是力量、就是子彈。

《玩轉極樂園》電影英文原名沒有「陽間陰間」,沒有「玩轉」沒有「極樂園」,只是簡單的CocoCoco是主旨,是故事主角,但她幾乎無說過一句話,Coco是誰?她是故事中大家族的太嫲,老人痴呆,整天坐在輪椅,只剩下孩提時代的片段, remember me 。但Coco保有記憶,沒有遺忘。

Coco劇終,不遺忘,自見奇迹。


***   ***   ***

(本文部分文字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加長改寫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