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17, 2017

香港特區小市長

[圖片:政府新聞處]
記者面對官員,有一種責任叫監督政府,主要工作就是問好問題,指出關節點;不過,與記者行家談起,一個新政府剛上場,往往是最難「監督」的時候;記者會與專訪等場合,傳媒較少質疑,無形中成為宣傳政策的傳聲筒。

理由很簡單,一切新政策皆在起步,新官上任顯得滿腔熱誠,紙上的創科鴻圖、新房策大計,說得動聽,但細節未有,林鄭月娥更擅於迴避爭議點,搶地爭議交付委員會、補地價優惠鼓勵公私營合作建首置上車盤亦按下不表,繼續研究研究。新官上任政策剛宣布,若非有重大漏洞缺失,難以找到質疑點。所謂「蜜月期」,並非真的同你親,只因尚待觀察,讓子彈飛而已。

況且,庫房長年水浸,香港已出現「結構性盈餘」;坐擁萬億儲備而不用作收買人心,是天下間第一蠢事,林鄭月娥不蠢。

開倉派米,籠絡人心,屢試不爽。觀鄰埠澳門,如何用得完龐大賭稅已成為管治千古難題,多年實踐證明,人人有錢分,大家就開心;除了計人頭派錢,還有風災援助、青年人得政府免息貸款三十萬創業等;北望偉大祖國,網絡監控成為全球業界翹楚,封殺敏感話題,縱容娛樂八卦;社會發展,則鼓勵吃喝玩樂、消費購物、娛樂至死,以經濟民生成就,蒙蔽社會的不公平不公義,正是戴耀廷所講的「糖衣威權」、也是地球上眾多威權政體仰慕的典範。

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給你幾十幾百交通津貼甜頭,已足以轉移視線,四両撥千斤,深得真傳。讀施政報告,感覺林鄭月娥努力做好香港小市長的角色。市長管什麼?就是市政、民生,大宏圖則配合國家,避談敏感政治問題。

這個小市長角色,本來演得不錯,市民滿意,評價颷升;惜施政報告大龍鳯的一天,突然殺出一位英國人,戳穿假象,大煞風景。

這位仁兄叫羅哲斯,本來默默無聞,如他所言,只是一個小人物。他曾在香港做過五年記者,關心香港發展,曾說過想來探望陷獄的雙學三子,但在英國已遭中國外交官多番警告,結果在香港機場被拒入境。

入境黑名單之說,特區政府一直否認,今次外交部發言人說得赤裸:允許誰入境,不允許誰入境,是中國的主權。特首林鄭月娥則被問,出入境管制是否屬於外交事務?她也坦白說:一旦情況被視為外交事務,就會由中央政府負責。

《基本法》154條寫明:外國人在香港的出入境管制,可由特區政府實行。好一句「一旦被視為」,高度自治一風吹。

「一旦」即是「忽然」「隨時」,即是無準則;「被視為」,則無主語,不清楚誰決定,即是決策無程序。

一個無關痛癢的英國人想來探監,或說了幾句你不愛聽的話,既微不足道,更沒有犯法,如此小事也要濫權攞威,一葉知秋。

當毀諾成為日常,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根據《基本法》,香港的國防及外交事務由中央負責,習大大與眾多官員常把「維護國家安全、主權、發展利益」掛在口邊。那麼,內地《國家安全法》所載,「國家安全」包括了金融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互聯網安全甚至文化、宗教秩序;根據中國邏輯,互聯網上的資訊自由、你的信仰、你的投資,都涉國家安全與主權,「一旦被視為」國防事務有關,就由中央直接插手了。

這不是天方夜譚;威權管治滲入香港,侵蝕高度自治。權貴中人與有識之士,一方面袖手旁觀,任由閹割;另一方面,骯髒事自有人動手,不須林鄭幫黨出聲,例如立法會內的所謂民意代表,大刀闊斧砍改議事規則,快樂自閹,引刀割去本來應有的權力,蔚為奇觀。

有云施政報告「輕政治」而「以民生收買民心」,林鄭月娥配合隱身帷幕背後的市委書記,充分投入小市長的角色,收買民心,以糖衣包裝威權,正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務。

***     ***     ***

(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合併加長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