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3, 2017

順嫂.刺針.豆沙包


香港電視新聞行業,有一個傳奇人物,叫「牛頭角順嫂」。

「順嫂」上世紀八十年初  TVB 處境劇《香港八二》、《香港八三》中的「草根師奶」角色,善良但無知。自此不少新聞機構主管編輯常以「牛頭角順嫂」訓誡記者:「你寫條稿,牛頭角順嫂睇唔睇得明先?」

本來,不扮高深,清晰表達,屬溝通要旨,簡單不代表膚淺;複雜抽象的事情,可以動動腦筋,用精準易明的方法說故事,令牛頭角順嫂都看得明白兼有得着。不過,不少中高層新聞工作者,會把「順嫂標準」詮釋為避開難明話題,浮光掠影簡簡單單就可以,「順嫂」成為平庸的美妙藉口。

記得一位行家慨嘆:「整天在說牛頭角順嫂,我們要提升順嫂的水平,而非被她拉低水平啊!」

「順嫂標準」不只是寫作心法,近年更演變成一種內容類型。新聞機構不肯花錢做調查報道、嚴肅新聞買少見少;一方面說無人無資源,卻抽調大量人手,迎合傳說中的牛頭角順嫂口味。

政治新聞怕有爭議,就催谷人力大做財經新聞講炒樓炒股;調查報道怕有風險,就做多些軟性新聞談談情說說愛遊遊埠;嚴肅新聞難以賣錢,就製作節目教人家居裝修、講講周末好去處。沉重的話題,影響購物慾,易入口的軟性資訊節目,總有廣告商真金白銀來贊助。

軟性資訊節目不一定不可取,社會政治矛盾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當電視台的節目,已經日日夜夜娛樂至死玩玩玩食食食之時,新聞部不須再摻一腳。優秀而有抱負的記者們,若心力都花費於能吸引廣告商的軟性節目,情何以堪。

難得,有線新聞多年來,不放棄深度調查與中國報道;只可惜,好的東西,總不易留住。

有線新聞的口號是「走在事實最前線」,說得出,也一直努力在做。

追尋事實、探求真相、監督政府,本是記者天職;現時新聞界有一股怪風,事事講「中立」「平衡」,中立平衡沒有問題,但那是當真相未知、眾說紛紜時,退而求其次,才講中立平衡;黑白分明的事情,不需扮中立。沒多少認真的新聞工作者,會把「中立」「平衡」,當作崇高理想或最高目標掛在口邊,「中立」「平衡」只是手段,探求真相、逼近真實,才是目標;試想想,若有人聲嘶力竭打着旗號上街呼喊「我要中立」、「堅持平衡」,那是多麼的滑稽。

但是,調查報道談何容易,從新聞管理角度而言,很多變數,不容易處理:

一,偵查報道的努力,可能會失敗,有記者會以「輸」來形容調查報道查不到東西,「輸」是指輸掉了時間、輸掉了攝影隊一天的資源;查不到有意義的結論,不只花掉了寶貴的時間資源,新聞節目的空檔還要找其他內容填補,以量而言,事倍功半;二,調查要人力時間,抽調人手做,直接影響新聞的日常採訪運作;所以調查報道本質上「不穩陣」,供應不穩定,還會耗用了其他同事的資源;三,調查報道,得罪人多稱呼人少;傲慢的權貴,沒多少樂意受監督受批評,隨時惹來麻煩。

有線新聞的《新聞刺針》,是一個奇葩。奇葩奇在,這節目突破了很多製作規律上的無形限制。

《新聞刺針》前身是一個定期每星期半小時的長篇專題新聞節目,後來革新,專攻深度調查報道。「改版」後的節目特色:不定期播出、不規定節目長度、抽調一組人專攻深度報道。好處是,沒有硬性的節目時間或「節目空檔」(news hole) 的框限,不會天天為定時「填洞」而頭痛,調查報道能盡量「煲到熟」才播出,大家減少花費心力,做好必能「出到街」那些穩陣而可能不痛不癢的題材;此外,很多調查報道,不一定一做就能成為半小時的長篇,做廿多分鐘的專題節目;調查專題可長可短,令記者能專注最重要的調查報道元素。

看來少少的改變,其實是行政管理上的大膽嘗試。因為,資源緊絀中抽調人手專做調查報道,求質而不求量,不定期播出等,突破長久以來的新聞運作的規律與枷鎖,不讓屁股指揮腦袋,擺脫節目形式 (genre) 主宰內容,可見主事者之用心。

當然,也不需要過分神化有線新聞的作為。雖云嚴肅新聞難賺大錢,但也有其市場價值。有線電視的營運模式,依靠訂戶月費,人家要付費,你必定要提供優質內容,尋找大台所無的市場空間,提供市場缺乏的節目形式。資本不一定萬惡,為了賺錢,也可以優質新聞為目標。故此,有線新聞專注深入報道、中國新聞,換一個角度看,也可視為市場策略;另一收費電視台Now TV 也有《政情》欄目,專攻政治八卦,也可視為市場競爭中,為自己定位的方式。

日前,Now TV 大老闆李澤楷,看來是吃了誠實豆沙包,在業績會上透露曾致電  Now 新聞部,稱讚《政情》做得不錯,卻同時謂「不要搞到主席有很多政治麻煩就好,當然他們有編採自由」。這叫率性坦白、還是向下屬施壓,只是一線之差。

問題是,當賺錢的目標落空了,大財團老闆口說尊重編採自主,但失驚無神就因為下屬的敢言報道承受「政治麻煩」。誰是香港製造「政治麻煩」的最強力量最大玩家?是誰令香港首富不敢大大方方訴說自己選特首的心水人選,而女媧補天一番叫大家猜謎?

每位香港大商家,生意都有不能承受的重,經營電視台,錢又賺不到,政治上抽不到水,還惹來重重麻煩,難免有意興闌珊之時;要他們為編採自主堅持到底,很奢侈。

,問「其他理想呢」?眾人失笑。

這個香港,一群富豪、電視台的老闆,他們的錢賺夠了、無求了,他們才是真正有資格義無反顧講理想的一小撮人;只可惜,他們的理想,與他們公司裏的蟻民員工的理想,如兩條平衡線,你眼望我眼,看似同行,卻永不交叠。

***   ***   ***

(原刊於明報《2047夜》,此為合併加長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