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4, 2020

戰爭修辭日常

[立場新聞製圖]
行文用字,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常以「戰爭」為喻,心戰、選戰、輿論戰、信息戰、攻防戰、沒有硝煙的戰爭……「戰」字一出,有張力、有故事、有影像,言簡意賅。

抗疫新詞,內地傳媒鋪天蓋地用「戰疫」。習近平一席話,充斥戰爭修辭:防控鬥爭、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總體戰、持久戰、阻擊戰、打好群防群控的人民戰爭……

瘟疫當前,戰爭修辭大泛濫,軍事用語日常化,衍生大量甚有戰意的用字:聯防、會師、亮劍、陣地、堡壘、白衣戰士、衝鋒陷陣、守土有責、緩兵之計、決勝之地、對病毒堅壁清野。扶貧是「脫貧攻堅戰」、搞清潔變作「衛生大會戰」、交朋友是「統戰」、大國崛起出「戰狼」。

黨國以遊擊戰起家,在鬥爭中成長,好「戰」理所當然,縱使不是戰場上你死我活,也深諳「戰爭」作為修辭的強大力量。戰爭語言,為何樂此不疲?

「戰」字一出,首先敵我分明,沒有敵人也要找一堆,敵人面貌瞬間清晰;非常時期,戰爭嘛,明正言順要求你愛國、服從、共患難,只能團結在領導身邊。任何異見者皆被視為添煩添亂,為虎作倀,甚至敵方特務,可以拖出去斬。

戰時狀態,自然要聽從中央指揮,省略繁文縟節,縮短決策過程;為了快速應變,不需花時間廣納民意慢慢商討,執行至關重要;於是行政機關獨大,全國動員,掌人力資源之大權,以派錢、減稅、政策優惠之名,奪取分配資源之大權,藉機籠絡,培育盟友。立法司法靠邊站,無人監督政府,公義不得彰顯。

以「戰」為喻,暗示關乎偉大民族生死存亡,代表緊急狀態下,個人權利要犧牲。於是政府權力無限擴張,可以監控你身心、阻止你出行、封你鋪、阻你集會。如果真的是危急關頭,不是壞事,只怕掌權者嘗過權力快慰,不願放手;熱戰之後有冷戰、明戰之後有暗戰,「戰爭」無止境,緊急法令亦不會停。

既云「戰爭」,則代表爾虞我詐,可以放下道德,不談道義,出盡吃奶之力撒謊。例如黨國外交部,露出戰狼真身,質疑病毒由美軍在武漢散播,證據虛弱無力,事後死不認錯;抗疫英雄鍾南山亦化身語言偽術家,謂病毒首發於武漢不代表源自武漢,發動輿論攻勢,轉移視線,推卸責任。

戰爭修辭講得多,容易假戲真做,敵人永遠潛伏身邊,無時無刻鬼影幢幢,愛國愛黨不容偏廢,極權領導千秋萬世。「戰」喻有詭,小心掉進語言陷阱。

***   ***   ***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專欄《無名字荒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