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0, 2017

不識時務者為俊傑


中大新聞獎公布結果,獲獎新聞報道追蹤高官利益衝突、查探電子垃圾源頭、揭露殘疾人士院舍黑暗、「放蛇」調查區議會鎅票事件等,皆屬嘔心瀝血之作。頒獎禮上,得獎者不約而同,皆有類同的感嘆。

首先,眾多調查報道,雖然投入大量人力心力與時間,得業界稱譽,也引起一定迴響,但往往點擊率低,意味着關心的人不算多。

世道如此,大家也不須天真。傳播學者   Champagne 形容,新聞界最大矛盾,正是體現專業理想的新聞內容,往往賣不到錢;互聯網上,觀察文章點擊率,就是人心的一面鏡。貓貓狗狗,飲飲食食,法庭的色慾案件,再渲染幾分奇情,加標題嘩眾取寵,都是點擊率爆燈的絕殺,也是茶樓三姑六婆的最愛閑話。

嚴肅話題從來趕客,卻是傳媒公信力之源;監察政府揭露不公,從來是傳媒的天職。今天香港,傳媒願意花人力物力投資吃力不討好的深度報道,買少見少,從今年得獎者集中於三數傳媒可見一斑:十個獎項,有線新聞奪四個、香港01有三個、香港電台兩個。

另一種慨嘆,則是「門戶之見」。調查報道能否石破天驚,連串引爆,激發回響,很多時有賴跨傳媒的跟進報道。是屆中大新聞獎部分報道,正是個別傳媒爆料後,其他報章與電視台見事態嚴重,立即跟進,才能製造壓力,引發關注。然而,近年所見,有心有力的傳媒發表針對政府的調查報道後,好些主流媒體視而不見,連輕描淡寫的跟進也沒有。

同行如敵國,要摒除門戶之見,須寬宏氣度;更何況好些媒體視己角色為「支持政府施政」,權貴的貪婪就讓它滑到暗角,消失於公眾視線之外,又豈會「推波助瀾」咬主子餵食的手。

今天也許大眾未必珍惜,將來有一天,大家會記念有一群新聞工作者,在夾縫中鑽盡每一吋空間、不識時務,但不辱使命,在沙漠中的綠洲,堅守到最後一秒。

***       ***       ***

(本文原刊於明報《2047夜》,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