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7, 2017

時代的註腳 X 消失的檔案

《消失的檔案》fb專頁
 1967 至  2017,整整五十年,檔案消失,影像飛散,沒多少人願意記起,如若無發生過。

這齣紀錄片奇特之處,是很多人談論,但大家不知道哪裏放映。導演羅恩惠窮四年之力,重塑六七暴動歷史,兩小時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帶你回到半世紀前的香港,真假炸彈遍地、赤色浪潮洶湧、毛語錄滿街、殖民地政府倉皇失措的時刻。這種題材,今時今日想在電影院公開放映,天真了。

《消失的檔案》三月八日晚,將於中大博群電影節首映,尚餘少量門票供校外人士,。影後座談,有梁文道、程翔及導演羅恩惠。

紀錄片最觸動我有兩處。半世紀後,仍挖掘到新的史料,當年在北京,負責匯報香港情況,與總理周恩來溝通的吳荻舟,留下了一本工作筆記,記錄了鮮為人知的轉折,當年周恩來批准撥出千多萬元給港澳工委作鬥爭經費;極左鬥爭最激烈時,中資公司曾運來七百打甘蔗刀及槍枝,準備大幹一場,幸得吳荻舟阻止;這位香港恩人,後來因反對極左路線受批鬥。

地下組織,紅線灰線,拉攏熱情而天真的群眾;輿論機器開動,造謠抹黑,扭曲事實。韶光荏苒,鬥爭情節,卻原來一路未變。當年受感召,積極參與運動甚至「製作波蘿」放炸彈的人,很多已風燭殘年。紀錄片末段,回望前塵,有人懺悔,鞠躬道歉;有人依然亢奮,堅持造反有理;有人終身含屈,受盡白眼,埋怨無人為他們討回公道,愛國熱情遭用完即棄;有人獲頒大紫荊勳章,左毒遺害,無人憶記;也有暴動要角,依然地位崇高,至今仍置身度外。

常聞一些評論,把雨傘運動比喻為當年紅衛兵造反,兩者大不同。一,當年的六七暴動,是由國家動員,鼓動群眾;二,暴動出炸彈,鬧市引爆,目的在傷及無辜,製造恐慌,根本是恐怖主義行為;三,佔領運動的組織商討,各種綱領及行動策略,都非常公開,主事者倡議和平,事後願意接受法律制裁;六七暴動眾多幕後主腦、左校校長,害苦自己學生後,今天仍然逍遙法外。

半世紀都過去了,你們有道義責任說句話,認個錯。

《消失的檔案》,重現香港歷史重要一章。那年的盲動,戛然而止,留下深刻教訓,就在一個無人認領的暗角。

***   ***   ***

(本文部分文字原刊於明報《2047夜》,此為加長改寫版。) 

節目太多,字太小,上網睇詳細節目及時間表
中大博群電影節,三月,好唔得閒,幾乎日日有戲睇,部分熱門場次已滿,呢班人顛的,壓軸一晚有通宵放映。同學們請早登記留位。以下為官方介紹:

博群電影節-時代的註

燈光暗了,銀幕亮起,小字淡入。

2017

將來回看,這一年,如同任何一年,一樣會湮沒在悠長的歲月。三月天,香港地,時事翻天,但面前幾許喧鬧,無數紛擾,最終都會淡出,成為過去。

年華如逝水,或緩或急,記憶如雪泥鴻爪,或深或淺。幸好有電影,雕刻時光,紀錄時代,留下亦輕亦重的註腳。

今年,博群電影節以《時代的註腳》為題,在光影中尋找曾經存在過的大小時代,就如開幕電影《甜蜜蜜》(1996,陳可辛),在風雲變色的歷史關頭,書寫小人物飄零的愛情。倏忽二十年,我們既重溫《香港製造》(1997,陳果),亦放映《一念無明》(2017,黃進),香港故事,莫失莫忘。時代流轉,記憶如何不滅?《消失的檔案》(2017,羅恩惠)回溯五十年光陰,展現紀錄片的視野與關懷。

山河萬里,時光有限,但我們仍可安坐校園,看《最好的時光》 2005,侯孝賢)和《山河故人》(2015,賈樟柯),馳騁於兩岸兩大導演的廣闊想像之中。

一連四周,我們在中大放電影,與老師們討論他們的心頭愛,過一個漫長三月,可走到盡時,該又會感嘆時光匆匆。若說浮生如夢,何妨在通宵放映的晚上,同看九年一遇的Before愛情系列,記取這個學期,我們一起看過的電影,一起思索過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