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8, 2021

空談不偏不倚 事事政治正確

 


「客觀中立」早已變成一個美妙口號,傳媒老闆、達官貴人任何時候都愛掛在口邊,四字咒語一出,彷彿以為自己立於道德高地。

一個經典例子正是雨傘運動期間,TVB新聞部拍攝到「暗角七警」打人畫面,但新聞總監稱其中一句旁白謂警察「拳打腳踢」有「負面」意思,用字不夠中立要刪去,引起軒然大波。「拳打腳踢」是準確描述畫面放大後清晰見到,法庭後來亦以此為據判七警有罪,也確有負面意思,但為何用「負面」形容詞就不中立?難道「負面」的東西要用「中立」的形容詞才叫中立?「負面」事件,用負面形容,才算恰如其分吧?不過,平民百姓甚少深究,一聽到客觀中立持平等字眼,就認為是武林秘笈天下無敵,殊不知這些概念甚為模糊,詮釋空間大,往往是弄權者搬龍門時順手拈來的所謂理論根據。

最新一例,乃新任廣播處長號稱自己有一套「impartiality test」,測試節目之「不偏不倚」,結果聲名急竄成為「生抽王」,抽起節目不向公眾解釋,甚至不具體向下屬說明理由。唯一的簡短聲明,理據粗淺:

港台解釋,有節目被抽起乃因「只陳述單一方面的立場」,如果這是死罪,大家請留意每天每晚的官員談話直播,例如林鄭逢星期二見記者的直播,都是一言堂,有時長達大半小時有佢講冇其他人講,這些「單一方面立場」為何不需「平衡」就充斥新聞時段?為何官員自動擁有這種特權?大家又請放長雙眼睇,日後港台吹奏大灣區、一帶一路、十四五規劃等主旋律節目,當中也有很多爭議性事項,香港電台會否容許多元聲音,認真探討該等議題之危與機、得與失?

港台又謂,被刪節目中,有些「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及港區國安法等有不準確的描述」,事實上,很多建制派大員夸夸而談「完善」選舉制度、是「進步」非「倒退」、其他國家都有同樣候選人資格審查等等,很多言論也屬誤導,非「真確準繩」,為何又可播出?

「有節目縱然有訪問不同立場的人士,但節目內容絕大部分只側重某一方立場言論。」即是說,平衡報道之餘,港台領導層還要求不同立場人士之意見篇幅要相若,《鏗鏘集》其中一輯紀錄中大學生會被打壓最後被逼辭職的過程,當中訪問了一位建制派校董與另一建制派成員,但仍被認為篇幅太短。新管理層此等要求與《港台製作人員守則》不符,《守則》有關「適切地不偏不倚」一段寫明,所謂   impartiality,並不要求「硬性的絕對中立」、「也不表示要對各方意見給予相等節目時間」。

學生會夭折為學界歷史大事,若論「平衡」,我們還要問,為何只找來兩位建制派政客去評價這件歷史大事為何沒有兩個民主派人士「平衡」這些建制意見?沒有民主派的中大校董,也可以找開明的老師吧。新任港台「總編輯」雖然滿口「不偏不倚」,但從未公開解釋他如何理解這四字。

說到底,沒有人會高舉「客觀」「中立」「不偏不倚」旗幟,高呼「我要中立!」、「我要客觀!」,這種行為很滑稽,因為在新聞工作中,「客觀中立平衡」只是手段,去幫助我們追求更高的目標,是尋真、揭露事實。《鏗鏘集》團隊追尋7.21事件真相,其他專題如被抽起的中大學生會一輯,則追蹤學生們心情跌宕日與夜,其實也屬政府應該了解的寶貴民情資訊,社會不同階層的處境,都屬真實的一部分。

「有節目片面地報導受訪者面對的處境,但沒有交代事情的前因後果。」的確,相信《鏗鏘集》團隊的中大學生會專題,沒有交代整個反修例運動的前因,例如整件事乃源自林鄭月娥剛愎自用、死不悔改「好打得」的邀功心態,不足半小時的新聞紀錄片沒可能有篇幅詳述。

至於「片面報導受訪者處境」,《鏗鏘集》另一輯遭抽起的專題,談網媒如何在逆境下生存,訪問了HKFP及《眾新聞》,被管理層指不平衡,要加「藍媒」才叫完整。他們似乎忘記了十多年前一宗經典案例「曹文傑案」。事緣《鏗鏘集》播出〈同志戀人〉,講述兩對同志的生活與希冀,被投訴「一面倒」不平衡,缺乏反對同性婚姻的聲音。法官夏正民在司法覆核中推翻了廣管局的裁決,指專題節目只是「展現人的處境」(a study of human condition),忠實地記錄人的恐懼、苦難與盼望,紀錄片本來如是,夏正民說:「難道報道對抗禽流感和兒童奴工問題,都要正反意見?」

放諸今天,難道談劏房問題,要找豪宅居民來訪問才叫平衡?難道報道經營困難的網媒,要找資金豐裕財源滾滾來的「藍媒」來平衡一番?事件本來不關藍綠,港台高層卻硬要戴上顏色眼鏡,事事政治正確。

新香港電台還有很多政治動作未有解釋,例如抽起多輯實況劇和訪問片,懷疑因為有「黃營」演員參與。為何要找這些演員?新領導層有所不知,大牌演員多與大台有約在身,難以抽身,加上港台片酬微薄,願意獻出時間的知名演員選擇不多,他們願意參與,是港台的福氣。又有一輯《卓越教室》無端惹禍,亦屬莫名其妙,此專題節目由蔡玉玲編導,題材是拿到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的學校與老師如何為智障學生的體育課籌謀。是否因為這一輯由蔡玉玲拍攝就要抽起?港台說不清理由,抽片惹起教育界不滿,又不尊重被訪者;此乃教育局贊助製作,港台也違反合約精神。近日這輯節目壓力下復播,可見管理層決策粗疏,對人不對事之非理性。

新聞專業的行事準則,如持平、抽離、不偏不倚,都是業界珍重的價值,但詮釋空間大,往往令有心人予取予攜,借用作語言偽術。這些標準,無疑是全世界公共廣播機構的標準,為何用在香港就變作權謀手段? 

無他,西方社會公共廣播理念之上,皆假設有一個民主制度、有一個向人民負責的政府,假設官員會遵守程序公義,假設公民社會的監督力令官員不敢造次,假設政府尊重傳媒第四權角色。今日香港的公共廣播,有形而無神,官僚只需向上頭負責,不需向市民負責;正如「完結選舉」可以說成「完善選舉」;「政權安全」說成是「國家安全」;倚傍高牆說成是「不偏不倚」

無法以理服人,低處未算低,要以「罰錢」恐嚇員工;禁止調查報道經典作品參加新聞獎,害怕作品受到欣賞、會贏得獎項、贏了獎也不要,乃天下奇聞;新管理層的意態,確實非常「唔   decent。顛覆常識、推翻過往成功經驗,心狠手辣拆毀制度者得寵,香港電台崩壞殞落,正是香港寫照。

***   ***   ***

(本文原刊蘋果日報論壇,此文略加長。)

相關文章:

蔡玉玲:我不認罪

香港電台兩場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