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9, 2017

《1997我們都是記者》:對不起,你來得太早


本文〈對不起,你來得太早〉,收錄於《眾新聞》剛出版之《回歸二十年—1997我們都是記者》一書。本書由二十位記者執筆,記回歸採訪故事。

《眾新聞》正在眾籌,期限只餘幾日,眾籌目標是300萬,尚餘最後一哩路。除支持日常運作,亦將,鼓勵優質之獨立採訪。

主流媒體陸續被收編染紅,或拜倒於權錢膝下;有志之士轉戰網絡,又發現魚目混珠者眾,內容農場泛濫、網絡假新聞當道、嘩眾取寵煽情激動者跑出。認真營運的網媒中,HK01》雖然人手充裕,編採有心,但社論立論離奇,令人深深憂慮;《端傳媒》金主離場,要裁員重新上路。《HK01》、《端傳媒》及數年前《主場新聞》的遭遇,說明了倚靠少數或單一金主出資,網媒之存活與公信力,只在金主一念之間,或強力部門何時對準金主痛處出手。這些網媒能否好好持續運作,一天一夜就可能有變故。

其他網絡新聞媒體,沒有金主、廣告量未夠、網民習慣食免費午餐,如何活下去?在資訊海嘯中穩住腳步,渾水中捕捉重要點滴,加調味、加配菜,送到讀者面前,需要時間精力,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尚能看得下去的報紙,要真金白銀去買;艱苦經營的眾多新網媒,若每一個like每一次分享都值五毛錢,很多已活得不錯。廣告商暫時未肯付這個價錢,網民讀者們只好頂硬上;有免費資訊有詳盡分析,做得好的,請打賞。

這是《眾新聞》昨晚的「佔領金紫荊」的報道,記者在現場,寫出了獨特角度:〈荊 

捐錢支持《眾新聞》眾籌,請到此頁:http://hkcnews.com/supportus

本人是《眾新聞》發起人之一,並無參與日常運作。

***   ***   ***

〈對不起,你來得太早〉/  區家麟

1997630日,我是記者,採訪位置在舊添馬艦英方告別儀式會場,負責直播報道。當回歸一刻來臨,數千香港人在臨時搭建的看台上站立,旁觀大屏幕直播會展中心舉行的政權交接儀式。

國旗升起,國歌奏完,會展禮堂特別在高處架設了吹風機,令國旗區旗在展覽廳內都能威武地隨風飄揚。我四處找人訪問,捕捉當下感受。一個又一個,有人耍手拒絕、有人輕輕搖頭、有人一路沉默。

他們只是觀眾,沒有歡顏、沒有不快、沒有表情。

這一夜,甚麼都沒有發生。

整個回歸儀式,都是一個non-event;最少,對香港記者而言,一切在預計之內。

香港是大英帝國最後一個有顯著價值的殖民地,地球上最極端自由市場的繁盛都會,交給一個共產主義國家,全球矚目。為了方便全球直播,回歸日前後各項大小儀式,劇本早已寫好。那是真的劇本,政府發給電視台的程序,厚如字典,時序準確至每一分鐘每一秒,甚麼人說甚麼話,主角配角甚麼動作,都早已定稿;傳媒直播,人手一本,一大台戲,毫無懸念。香港人角色,是稱職的觀眾。

事後,有外國記者問︰「就是這樣回歸嗎?無事發生啊!」

我們這輩記者,九十年代絕少人轉行,人人都說要「睇回歸」;外國傳媒提早數年,來港開設地區辦事處;「空降」的外國記者,回歸前幾個月齊集香港,大家都似乎在等待甚麼事情會發生。

他們期望,意識形態與基本價值觀的激烈衝突,就在回歸一刻爆發。當然不會。那是一趟預先張揚的盛事,當年的中國,還未有「強國」稱號,外交宗旨是「韜光養晦」,講香港強調「兩制」,旗升旗降,一切生活如常,要做台灣回歸的榜樣;中聯辦主任隱形,謙虛地說過一句「香港這本書很難讀」。

劇本沒寫的是,那夜的雨,下得愈來愈密;凌晨六點下班時,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街角水浸。電視台訪問一位阿伯,他說:好啊,大雨沖洗了百年的殖民地恥辱!

記憶中,那場雨,下了整整一個月。

後來,偶爾看到電視台製作的《一九九七年大事回顧》,輯錄的畫面,全是經典鏡頭、時代soundbite,回歸大典,都是領導人講話,達官貴人興高采烈;又見煙花燦爛,玻璃幕牆映照煙火光芒,鏡花水月,如夢如露。

慢着,有點不妥。

歷史回顧裏,沒有香港人的聲音,我們都是消失了的觀眾。

晃眼十七年。

2014年初冬,雨傘運動之夜,龍和道上,喧鬧人潮中,示威者佔領隧道,驅趕警察,頭盔、盾牌,黃傘交雜;昏黃街燈下,特警即將反攻。

我站在天橋高位,燈飾亮起,香港夜景一樣的美,忽然想起,當年舊添馬艦海軍基地,即是英方告別儀式的場地,後來填了一點海,成為現在政府總部「門常開」與添馬公園;當年交接儀式一完結,港督彭定康與查理斯王子及一眾英國大員,不多留一秒,隨即「撤退」,乘坐大不列顛號離開香港。皇家遊艇停泊點,末代港督揮手告別之處,正是今天的龍和道與「暗角」一帶。

要來的終於要來。想對當年那位外國記者說︰香港真正回歸了,你早來了十七年。

***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