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5, 2014

《未夠秤》


一說到年輕人,香港總有些人,條件反射撲出來罵。

鵪鶉的,罵;敢言的,又罵。無理想,罵;有理想,又罵。說話未夠成熟的,罵你無知;說話有理有據的,就話你受政治勢力控制。

看紀錄片《未夠秤》,你大概就明白,這群年輕人是不可能受任何人「控制」的。

片中紀錄兩主角,一是學民思潮的黃之鋒、一是社民連的馬雲褀;一個鋒芒畢露走在最前、一個默默耕耘,當社會運動的後勤部隊。紀錄片裡,兩人崗位不同,但在大環境中,互相補足,折射社會運動的兩面。

有幸在電台節目中,很早已有機會接觸學民思潮及社民連的成員。學民的同學們,出得大場面的,個個思路清晰,說話有佐證,又不會長篇大論,難怪很多考DSE的同學們憂心,中文科口試小組討論時,遇上黃之鋒怎麼辦。社民連等人在主流電視鏡頭前,只見其「激進」一面,事實上很多都是讀書人,文史哲常識琅琅上口,唔係講笑,勝過好多大枝嘢政客。

《未夠秤》一片,機緣巧合,從黃之鋒仍是一寂寂無聞14歲學生時,已開始跟進拍攝,他們一群年輕人堅毅不屈,最終阻止國民教育推行,是香港近十年來社運裡罕見的「成功爭取」。對很多有份參與這場運動的朋友而言,片中場景可能熟口熟面,紀錄片較有趣一面,是兩人平日與人溝通交流的細節。有一回,黃之鋒在街頭遇上關心他的陌生途人。

阿叔問他:「你又高了……你平日多做運動嗎?」

黃之鋒:「我不做運動……我做社會運動。」(補註:行家報料,呢位咁關心黃之鋒身體的阿叔,絕非普通阿叔,係港島區警察公共關係科一位阿sir)

《未夠秤》導演、英國人Matthew Torne和香港有點淵源,2003年他在香港,經歷了沙士與七一大遊行,後來想拍關於香港的故事。製作團隊說,前期搜集資料時,見過很多政界人士,最後還是覺得這兩位年輕人更有趣。

中大博群電影節中,Torne影後座談,他覺得,香港的社會運動其實非常溫和,所謂激進,只是推推鐵馬,不算什麼,社民連還要參加立法會選舉,簡直是沒有什麼可以更溫和。

Torne說,他最近來到香港,覺得地鐵裡的「忠告」很有趣,不斷提醒人「地面濕滑,小心行路」或「上扶手電梯時,不要用手提電話」等說話,一直把人當細路。他認為,殖民管治一直都是這種手法,英國人如是,今天共產黨也一樣,不斷告訴人︰你們政治冷感,參與政治無用,你們是孩子,我是父母官,上面還有阿爺。

執筆之時,剛好看到是日《明報》頭條,〈基本法研討會變宴會〉,宣傳基本法,就係飲飲食食,用的是公帑,權貴們不只當大家係細路,還以為大家是貪吃的豬,權貴們睇準了人性的弱點,飲飲食食蛇齋餅糉,照顧人最低層次的慾望,動不動就說「亂」、「影響經濟」、「冇啖好食」,出言恐嚇,習非成是,荒謬絕倫,但就係日復一日發生。

《未夠秤》一片,主角馬雲褀與黃之鋒最後一句:講醒覺,講堅持。

醒覺,讓大家明瞭權貴的陰招;堅持,讓我們清楚知道,舊日所相信的價值不必接受時代糟蹋,困難重重,我們就鬥長命。

學民思潮很多同學們,正在考文憑試,這個社會並不仁慈,大學收生也絕不仁慈。關鍵時刻,請暫時把醒覺與堅持,留給自己,祝一切順利。

***   ***   ***
反國教相關文章:

(國教運動之後,有些人才跑出來說,運動「口號太簡化」等等,他們都忘了,每句口號,背後都有理據。再看看今天,那些「國民教育中心」竟還未能再重新招標,你就知道當日招標,私相授受,有幾多不見得光的問題。)

***   ***   ***

中大博群電影節尾聲了,最後一場,是At Berkeley,大學校園紀實,長四小時的紀錄片,談經費大減下大學如何維持辦學理念,很適合香港今天學界參詳,原版連英文字幕都無,今次版本,不惜工本,新加英文字幕。(播映時間,8/4 星期二,中大伍宜孫書院演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