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8, 2013

震嬰大發現



試想一下,有位記者忽然興奮,四處告訴別人說:「嘩,我寫的文章,資料準確,無錯別字,這是我的階段性成果!」然後還補充說:「我不會自滿的。」

你也許會想,呢位仁兄係咪有病?因為當記者,報道資料準確,乃新聞採訪ABC,做不到要自責,做得到也沒什麼值得自豪。

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歷史學家Edward Carr談書寫歷史,他說,準確記錄歷史,是史家的責任,不是一項值得稱頌的美德 (Accuracy is a duty, not a virtue.) Carr說,稱讚一個歷史學家「準確」,就像稱讚一個建築師懂得用風乾的木材、混凝土混得很適當一樣奇怪,這是他的工作必須做的,不是他的關鍵作用。(I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of his work, but not his essential function.

所以,當看到特首梁振英「上任一周年施政匯報」中,把撥款做這做那,成立眾多委員會研究這樣研究那樣,都當作階段性成果;把最新一季GDP與失業率,又當作成果;連立法會選舉「順利落實一人兩票安排」這些一早已訂的政策,也叫成果,真的大開眼界,施政大發現。

落實既定政策,這是政府必須做的,這是基本的責任,不是值得稱頌的美德。

想起沈智慧裁判官審貪污警察,收到「求情信」後的金句:「啲警察唔好犯法之後,又話自己服務社會,警察唔係免費服務社會,They are well paid for it!」

特區政府坐擁萬億,十六萬公務員都是well paid,特首與高官們不是免費服務社會,政府撥款給有需要人士,落實政策,都是責任,權在你手、錢又在你手,就要交貨,就要把錢用掉,何用自吹自擂。

無疑,梁振英政府是做了一些事,派了一些錢,民生政策比前朝有為,但猴急向中央向市民匯報,要將民生優惠轉化成政治資本,七一前當作輿論戰彈藥,斧鑿痕迹太重。上任坐定不久,就趕急宣布「階段性成果」,也太早下結論;至於那些前朝早訂的政策,就慳啲吧,不要邀功了。

聽其言觀其行,也要聽其不言、觀其不行。上場一年,有些大功勞,應該要提又不提,例如:成功拖延免費電視發牌、成功拖延政制諮詢、成功推動龍尾灘上馬、成功推動社會分化、成功安插眾多梁粉佔領要職等。這些不單是「階段性成果」,而是戰略性部署有成,應當好好記一筆。

相關文章:
耳語(9): 總之 
那一年〈七月一日〉 
回歸寶鼎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