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 2012

三本護照的故事


區家麟|絢麗荒涼    (本文1/6/2012 刊於《信報》)


請恕後知後覺,新版2007香港特區電子護照到手,打開一看,每頁正中都印著大大個「華」字,心裡有一剎那的驚訝:「嘿!為何未徵得我同意,就把我太太的名字印滿每一頁?」

定過神來,當然,那是「中華」的「華」,每頁不同書法字體,還有金漆長城、金紫荊標記、四季中國花朵,花花綠綠,每一頁都充斥著國家民族偉大標記;資料頁更不得了,都什麼年代?背景圖案是青馬大橋、會展中心與金紫荊;唯發展是尚、當基建是寶,都變成護照標記。


要形容這本護照的設計,四個字:俗不可耐;要詮釋這本護照彰顯的發展觀,大概是比中環價值更落伍的「青馬大橋價值」;至於這本護照想說的話,很明顯、也很重複,幾乎每一頁每一個圖案,都在聲嘶力竭地呼喊:「你是華人你是中國人你是華人你是中國人…」

特區政府對護照最自豪之處,在四十多項高科技防偽特徵,密度之高,可能是世界之最。在美國過關,口痕關員檢查護照,’wowow’有聲,紫外光燈所到之處,護照閃閃發亮,絢麗耀目,每個圖案每絲線條都幾乎是防偽特徵。關員微微搖頭,有點嘖嘖稱奇地道:'Jesus!'

朋友謂,一本護照,何須太認真?你太偏執了。好的,為了客觀持平公正不偏不倚,在飛往美國的漫長旅程中,我特意找來兩岸三地的護照作比較。

特區護照對國家民族經濟建設的激情,既艷俗又澎湃,你以為同樣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裡找到嗎?原來那些花花與長城與「華華華」,是香港同胞專利。中國護照的設計,平淡無味,只有幾何線條。內地同胞手握中國護照,一般不感到自豪,多少有點屈辱;無論你如何富裕有學識,拿著中國護照,氣焰會熄滅大半,處處都要簽證,海關問長問短,自我形象低落。中國護照免簽證的國家,寥寥十數國,較多人認識的是古巴,還有如瓦努阿圖等那些淹沒在太平洋裡、地圖幾乎找不到的小島國。

一本護照的受歡迎程度,反映國家的軟實力,代表她的底蘊、體質,與人民去國出逃的可能性。很多大陸人以摔掉中國護照為短期奮鬥目標,一本連自己國民拿在手裡也感到面目無光的護照,設計甘於平淡,盡量減少任何對國家民族的聯想,是明智做法。

中華民國的護照是另一回事。內頁圖案,淡淡的藍,主題是台灣景點地標及風土民情,山地農民在採茶、原住民的獨木舟、暢快游弋的海豚、瀕臨絕種的寬尾鳳蝶,線條含蓄、平和恬淡,暗藏山水靈氣。對比特區護照的銅臭與俗套,身為香港人,又再一次在台灣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茶農
海豚
抬不起頭,早有前科。香港與台灣,都有「選舉」。香港的梁振英,得票 689台灣的馬英九,得票 689 萬。在台灣,選民不喜歡國民黨,你可以選民進黨;在香港,你不喜歡董建華嗎,好的,給你一個曾蔭權;你不喜歡唐英年嗎,好的,給你一個梁振英。

台灣要搞文化部,馬英九找來了龍應台先生;香港要搞文化局,梁振英找來一個許曉暉先生。人家叫龍應台作「先生」,出於敬重,是一個有見識有學問的老師之尊稱;人家稱許曉暉作「先生」,乃出於對許先生完全陌生,不知你是何許人,更不知道許先生是女人。

然後,候任特首梁振英說,香港有能力成為「東亞文化中心」,身為香港人,我汗顏。香港當然有人才,但壟斷權力的人,是什麼眼光與思維,從特區護照的設計可見一斑。

這群長期手握權力的高官與既得利益者,經濟願景,是青馬大橋加會展中心金紫荊,他們認為這些東西值得放在護照中代表香港去獻世;他們的美感泉源,是萬里長城與內頁延綿不絕的「華」字書法;他們的擦鞋方式也妙到毫巔,每頁的「華」字書法與古字體,只有兩頁是簡體「」字,用簡體字寫書法是否恰當已有疑問,而這個簡體字偏偏「碰巧」地寫在正中一頁,即是,你隨手揭開護照,通常就是看到的一頁。

這個國家,文化是意識形態的管治機器,「政治正確」先行,許曉暉先生當文化局長,早已是劇本的一部分。官員既重視「政治正確」,特區護照倒有一個嚴重政治問題:我第一次使用,把護照放在貼身腰包,可能電子版護照的個人資料頁太厚太硬,不夠柔韌,護照和我的肚皮廝磨數天,封面正中的國徽,中間那星,磨掉了。


相關文章:在北京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