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8, 2011

埋在乳酪裡的腸

旅途上,總有一些地方,你曾經遊歷,於願已足,叫自己今生不需再來,但因緣際會,假以時日,又會重臨。這次是希臘。

舊日旅行,有的是時間,缺的是錢,尤其在歐洲背包行,每分每毫算死草,城市內,路程短距離的,寧願步行,也不願花十來塊去坐地鐵;住宿只選青年旅舍或極廉價酒店;旅館若包早餐,縱使只得面包果醬,也必定吃得飽滯,當作一天食糧,省回吃飯錢餐廳不敢上,地道食品無錢吃,一直覺得有點遺憾,畢竟,食物是文化的重要部分。這次來到希臘,上餐館飲紅酒,看到菜單上有一味「家鄉菜」,也不顧是什麼,立刻點了一客。

菜端上來,一睇就知弊;朋友看見,一見就笑。

賣相奇特,是四條自家製的肉腸,浸在一大pet黃色的乳酪裡,下面那些是薄餅,叫做主食。肉腸啡黑粗糙,沒有腸衣,一條一條,令人有噁心聯想。放進口裡,似是雜肉,但醃料味濃重,很鹹,加上乳酪的酸甜,百味紛陳,亂作一團,主次不分,名副其實重口味。不吃有遺憾,吃了更遺憾。

為了讓同行朋友一試「傳統菜」的滋味,我切了‘end cut’給他們試。有人一口也不願意吃;有人嚐過一口,面露奇怪表情;有位一吃,急忙吐出來,大叫「壞了」。

壞了……不至於吧,只是肉質鬆,醃料味很重而已。

勉強吃了一半,又再印證了一個自以為是的「理論」,那些你沒聽過的民族特色食品,一般都不會好吃。原因很簡單,在全球化的今天,那些好吃的東西,你可能未吃過,但不可能未聽過,名不見經傳的特色食品,多適合重口味的朋友,或者是勇於嘗試的人,或是想做文化研究的人。

以往旅行,山窮水盡時又想上餐廳,不夠錢點主菜,常點湯與沙律,有麵包送,吃得飽,湯熱呼呼的,總算一解背包客太刻苦的悲情感覺。問題是,歐洲人似乎不太懂煮湯,就算到top end餐廳,湯多不外如是,主要原因,可能是湯底單調,大概只有莫斯科的羅宋湯,能在記憶裡留下一絲味道。

在雅典的餐廳裡,餐牌上有露筍湯,但服務員說賣完,「蔬菜湯」要不要?又勇敢地點了一客,湯端上來,一看又知不妙。


蔬菜雜碎似的疏落,浮遊在橙紅色的開水中;喝到口裡,只有調味醃料的味,比不上一丁面的味精。硬著頭皮喝完,總算再次印證「歐洲人不擅煮湯」的印象,還好,沒有浪費,增加了新體驗,就當做文化研究。

在旁的同學一見又笑,急忙拍照,留下記錄。同學,請記住,我不是尋求好吃,我只是尋求新體驗,埋在乳酪裡的腸,正是新體驗,最少,留住了一個經典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