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3, 2020

湍蛙 BB

 [警告:密集恐懼症]




暑熱天,大雨後,最宜行澗,但行澗危險,日前又有人山澗遇意外死亡

往日想行澗,總會猶豫;因為是溯澗初哥,既怕落石、又恐大雨襲來山洪暴發,而一般行山地圖所標示的河流位置,特別是「入澗」與「出澗」位不一定準確,山澗基本上沒有路牌,更沒有路;河溪支流多,初學者溯澗,容易迷失於支流,不知自己所處位置,不知離澗時「爆林」路有多遠,難以預計時間。

自從新款行山應用程式出現、衛星定位系統愈來愈準確、天文台有雷達圖顯示雨區位置,一切都改變了。

簡單而言,排除了迷路的可能,一切好籌劃,感覺上風險大減。

而且深山無人處,總是收獲豐富。密林水潭畔,瀑布水幕背後,只要你眼睛夠銳利,常有大發現。

這天,碰上「密集恐懼症」。


溪澗亂石濕潤處,偶爾瞥見水濂後一團團的密集白色小點,黏在岩邊。確實曾有朋友看到密集地堆在一起的東西,會頭暈、渾身不舒泰,密集恐懼症發作﹗

同行的自然專家說,那是湍蛙卵,湍蛙腳趾有吸盤,能在濕滑的石上行走,牠們專門挑選瀑布背後的大石直壁下卵,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濕滑的岩壁,急湍的激流,阻擋了絕大部分天敵;鍥而不捨、想靠近蛙卵的,大概只有我等八卦拍照人了。

要為蛙卵拍微距照片殊不容易,首先要走近瀑壁,冰冷激流令你渾身濕透,瀑布衝擊令你拿不穩相機,湍蛙卵上有一層卵膜,拍出來的微距照總是朦朦朧朧,難拍得好。

有些蛙卵已變灰變黑,看似已經孵化,溪水衝擊之間靠近一看,駭然發現一雙雙湍蛙胚胎的眼睛在盯着你!






原來,你可以在這團蛙卵中,觀察湍蛙孵化的不同階段,由一團蛋,到胚胎成形,尾巴出現,蝌準備破膜而出。

激流水花之間,湍蛙 BB 盯着你,你也盯着湍蛙 BB;山澗之中,神奇大發現。


***   ***   ***

(本文刊於《明報》專欄《2047夜》,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大退潮

圖騰

中大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