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8, 2020

大洪水與大一統


六月二十八日 繼續天晴、兩星期來香港的天氣沒有變化,在等待。

人大常委在北京又開會,冷暖空氣在長江又交鋒。

中央氣象台預報,這幾天長江流域會落大雨。看這條在長江附近徘徊的雨帶,想起一個重大問題:

「『國家大一統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試參考以上預報圖,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因「國家安全」、「顛覆分裂」之名,鑄造國安法武器,「國家大一統是否利多於弊」,於今而言,別有討論價值。

此處謹引用新華社高級記者楊繼繩所著之《墓碑》中的啟示回答。楊繼繩窮半生之力,追尋 1960 年前後,大躍進時期的所謂「三年自然災害」,探索大饑荒因由,並追蹤調查,總括大饑荒期間中國總體不正常死亡人數達到 3600 萬人。(即是說,以武漢肺炎五個月來至今全球死亡五十萬人計,若死亡速度持續不變,武漢肺炎要持續三十年,才會死 3600 萬人這麼多。)

楊繼繩反擊「三年自然災害」之說,他翻查了各省的天氣及雨量記錄,發現並沒有異常,當年大饑荒之時,沒有重大自然災難。他提到類似附圖的雨帶,是中國氣候規律,冷空氣南下,暖空氣北上,視乎四時不同,各自強弱程度,不同時節冷暖空氣交鋒位置有不同,交鋒時帶着水氣的暖空氣會上升,就會落大雨。這條雨帶,不同季節南北徘徊,四五月時多在華南,六月七月移到華中,所以一年中這段時間,香港一般天氣晴朗炎熱。

當然,廣土眾民,雨露不一定均沾,澇災旱災時,「大一統」就有好處,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不會同一時間全國一齊有水災旱災,於是「一方有難,百方支援」,若國家有善治,災難不會全國性,也不會延續時間太長。

但楊繼繩的研究指出,當時中國由南至北,甚至天府之國四川亦有大饑荒,那就不是天氣問題,是政策問題。本來,一個政策失誤,造成三千多萬人死亡乃一件很難做得到的事;但在一個大一統國家,一個領導人的專權,令百方有難。

正如,非洲小國布隆迪有一個土豪總統,他想永續連任,把國家搞得一團糟,其實你死你事,與人無尤。但是,一個大一統而又專制的強國,一有錯誤決策,就禍延全國,弊中之弊。

大一統好不好?《槍炮、病菌與鋼鐵》也提供了另一個歷史啟示。作者 Jared Diamond 從這個問題開始思考:為何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是哥倫布而不是明朝的鄭和?

隔不了多久,總聞大粉紅小粉紅慨嘆,啊,當年中國航海技術領先全球,遠洋船技術是中國人先發現的,鄭和當年的寶船規模領先全球,差點就發現美洲新大陸,比哥倫布要早……

首先暫不論鄭和先祖來自中東,他是虔誠穆斯林,造船技術來自古波斯,是忽必烈一朝蒙古打通歐亞陸路海路之後,結合中國製造力所構建的龐大運輸網絡一部分。明朝的航海技術乃繼承蒙古入侵者所建立的貿易網絡;至於後來的中國人把蒙古人開拓至歐洲的疆土當作是自己的輝煌史,也暫不論。

為什麼當年明朝鄭和的航海事業戛然而止,主流觀點皆同意,乃由於明朝力主航海的派系失勢,政策逆轉,由航海探險變成實行海禁,更焚毀航海紀錄。一聲令下,明代東南沿岸多個通商口岸凋零。

《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談哥倫布故事,他生於意大利,為了籌集資金開拓往印度的新航線,他奔走多國,但船隊是大投資,哥倫布先後被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的王公貴族拒絕。到第五次嘗試,終於說服了西班牙國王回心轉意,願意投資,才有後來的發現新大陸。

故事教訓: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也不壞。若然當年歐洲如中國鐵板一塊,由中央集權,控制一切,哥倫布根本沒有再三嘗試的餘地,美國佬可能從來就不會存在於地球上,今天就不用天天喊着美國佬亡我之心不死了……

國家大一統利多於弊?宇宙唯一真理:答案只可能有利,怎可能有弊!

***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