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1, 2020

記者不能被關進「認證」的雞籠

[立場新聞製圖]

先搞清楚,任何人都有權在大街與公眾場所上觀察、拍照,任何人都可以自組公民媒體,報道時政、關心社區。警察仇視記者,濫權枉法,不受制衡,乃專制手段;政府想以任何方法「認證」記者身分,限制採訪自由,是「真理部」的開端。

記者是要管的嗎?

香港沒有所謂「合法記者」或「非法記者」,因為沒有發牌制度、沒有「真理部」去管制言論或管束誰能當記者,若記者要被「認證」,等同篩選。公民採訪、記者工作,不容任何人主宰,更不容政府以「認證」與「維持秩序」為名去添置法律武器。小小一個限聚令都用來打壓異己限制集會,這個自稱已掌握「香港的真相」的政權,有權豈會不用盡。

不過,記者沒有合法非法之別,卻有「專業記者」與「不專業記者」之分。記者行業縱使沒有正規專業資格,卻有一套共同信念,履行職務時,要遵從公認的操守。

最近衝突現場多了學生記者、公民記者,穿得起寫著「記者」的反光背心,就要對得住記者的專業。

基本原則,大家都懂得講:採訪時要抽離,混亂中保持心境澄明,不加入個人情緒,不影響事態發展,事實與評論要分得清楚;同時亦應積極主動,探究事實,盡量呈現真象。近年守則新面向,要講「透明度」(transparency),盡量向讀者交代資料來源、採訪方式與過程、有錯要認、有新改動要列明;盡量交代未知元素、直播時講述鏡頭前看不到的事、提供背景資料。

最近有新興網絡媒體直播時,品評女警身裁,低品味、無關公眾利益,自毀公信力;不過公眾也要留神那些宣稱自己「百分百中立」但實質是權貴附庸的染紅媒體。一個記者是否專業,不在乎其所屬媒體、不在乎有沒有國家認證,不在乎有沒有讀過新聞學院,只在乎其行為與報道。

記者是要管嗎?要,但不須他律,靠自律,也由廣大市民去監管。做得好的媒體,請讚揚、請捐錢、多多支持;做得過分的、不專業的,請批評、喚醒全民警惕,不要讀、不點擊,就讓它自說自話、自生自滅。

還要念新聞傳播嗎?

記者不是一種傳統意義上的「專業」,不像醫生、律師、社工、工程師,當記者不用考牌,入行途徑多樣,也沒有正規的自我監管機制。既然在這個「人人都可以當記者」的年代,新聞記者沒有專業認證,甚至沒有專門的核心知識,為何還要讀新聞?

利申,本人讀新聞系、做記者、也教新聞;本人認為,尤其在這時代,讀新聞,就我所知,利遠遠大於弊。

時代本身,資訊科技瞬息萬變,許多專業正被自動化取代,學了的、要放下、要再學,不在乎專業資格,只在乎終身學習;這時代,要學習如何去學習 (learn to learn),也要學習如何「去學習」(learn to unlearn)

香港一地,政治形勢則日益險惡,許多專業正被叛徒吞噬,理想遭蠶蝕,無處是樂土。念新聞嘛,本來無一物,不執於「專業」,新聞教育,本來就是教人如何學習不熟悉的東西、學習面對轉變、學習頭腦清醒、學習分析批判,這正是時代需要的技能。

歷史學家哈拉瑞總結過,當今學府,不需太著重教授專業技法,因為變化太快,反而要著重訓練處身大變局中的生存技巧,學習自學。具體而言,就是四個C,批判思考 (critical thinking)、溝通技巧 (communication)、協作能力 (collaboration) 與創意思維 (creativity)

傳播教育,學習舉一反七、重分析、質疑、批判,正是   critical thinking;新聞系招牌上一般還有另一個字    communication,正是傳理,如何在不同環境下有效溝通、互通訊息、說好故事,都是重要技巧;今日世界,不能靠一人之力成事,兄弟爬山,也要互相協作,分工溝通;記者雖然不專於一業,但知識廣博,易碰撞連繫,才激發創意。念新聞,四種重要生存技能,齊全了。

做記者的,相信大部分人不會希罕所謂「專業」光環或「認證」資格,因為採訪自由更要緊。天大地大,記者不能被關進「認證」的雞籠。

***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