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 2019

執書奇遇記



「三十五年來我置身在廢紙堆中,這是我的愛情故事……三十五年來我用壓力機處理書籍、三十五年來我身上蹭滿了文字……」

中大博群書節,至少五百箱書,約二萬多本,都屬校友及同學大手捐出,等待有緣人相認。執拾整理時,我想起捷克作家 Bohumil Hrabal 名作《過於喧鬧的寂靜》。書中第一人稱的主角,夢囈一樣描述自己大半生在廢紙機旁,拯救人們送來的舊書;在一個荒誕時代,主角埋首書堆留住奇珍,品嚐文字,陷於瘋狂,最後與書本共存亡。
 
[圖片來源:Wikipedia ]
置身書堆,一箱一箱搬來搬去,一本一本檢視再裝箱。二萬多本書是什麼概念?三兩同學,斷斷續續工作了大半個月,仍未見到盡頭。

書很重,搬書是粗活,原來很累人;整理半天,雙手有點發麻。

用鎅刀割開膠紙,打開書箱一刻,有時驚喜、有時懊惱。


懊惱,是見到厚甸甸的字典,收書規矩早已列明不收字典,因為早幾年的經驗所見,人人上網查字典,而且因為土地問題,紙本大字典已無人要,搬來搬去徒然浪費時間。

還有這些。
  


舊書不要緊,但這一本,曾經火燒、水浸、霉爛,又怎麼辦?

但大部分時間有驚喜,例如,題材差天共地的書,忽然在書堆中交叠,令人浮想翩翩。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遇上《太公報》]
Man’s Search for Meaning,最近從柏林回來後再開始讀,薄薄一本,不愧為經典。作者   Viktor Frankl 是一個猶太集中營的倖存者,他是一個心理醫生,記下多次生死關頭,逃過鬼門關的故事,Frankl 告訴大家,縱使你不能控制生命中遇上什麼,但你能改變自己的心情,決定用什麼態度去面對。

至於《太公報》嘛,介紹番,可以算係中古時代的《100毛》,我懷疑細個睇得多,立志做記者。

這一回,打開書箱,村上春樹遇上向西村上春樹。兩本書並排,你才明白什麼叫惡搞。


還有很多沉重的書,《黃禍》碰着《悲慘世界》、《裸命》遇上《活著》、而《活著》在另一箱書當中,遇上bear bear 熊圖集。





一路打開書箱,累積起來,《裸命》與《活著》兩本書有不少,兩本都是好書。我估計,有些小說是這樣的,讀完後,覺得精采震撼,也許有點收藏價值,但若有機會送人閱讀,我會第一時間送出,因為我相信有些小說,每個人有機會都要讀一遍。讓別人讀的價值,比把書呆在自己書架的價值要高得多。

噢,終於遇上這一本。

有朋友教路,若要送出有作者簽名的書,而且有上款,可以把簽名一頁撕去,免得陰差陽錯,被作者發現可能有點尷尬。世間事,陰差陽錯可老是常出現。

這簽名本,有上款,捐書者為什麼要捨棄這本書?是寫得太差?還是不想回憶、寧願忘記?也許,實在寫得太好,趕忙公諸同好,予人分享總好過呆在自己書架上?一定係,除非唔係,都一定係。

打開未知的書箱,有時是一種相遇,和藏書人的相遇。

打開這箱,我碰見了一位電影愛好者。



這一箱書,遇見了一位興趣廣泛的愛書人,文學、哲學、幾米漫畫,共冶一爐。



打開這箱,應該是一位《明報》老讀者,而且是一位《紅樓夢》迷,這幾冊《紅樓夢》,書頁皺褶,已經發黃,看似翻過很多遍。《明報》自古以來乃家居恩物,除了用作吃飯墊枱、包藥渣湯渣,頭版粉紙廣告頁紙質太好,宜自製書套。翻開一看,這個版本的《紅樓夢》,乃廣智書局約七十年代編印的。


《明報》頭版日期可見,那是 1994327日的報紙,包書時,這套《紅樓夢》似乎已經翻得殘破不堪。這位惜書人很細心,包書手工精妙,封面封底牢牢結合,膠紙似有萬年黏力,《明報》與《紅樓夢》已連成一體,永不分離。我有點奇怪,是什麼事,珍重數十年,今天要把書放逐漂流?


捐書中有很多新書好書,這邊一箱,有南懷謹談老莊易經數冊、有《聊齋誌異》精裝本、有古希臘經典譯著,奇怪之處,卻是非常新,似乎全沒翻過,同一箱書中,還有《為什麼讀經典》、《一生的讀書計劃》等。這位捐書人,似乎曾經想有計劃地讀經典,現在,又因何惜別珍藏?

其實,讀書計劃有沒有開始過?也許,讀書應隨緣,不須有計劃?

另外一個亮點,乃隨書漂流的書簽。



不得了,這是一個自製萬年曆,還有一個紙製日晷;這本英文書很舊,1960年出版,講述南半球測繪經驗,這位捐書者,難道是一位探險家、博物學家?

我有直覺,這本看似無厘頭的書,會有人要。

書中自有黃金屋,有人用1973年印行的五元紙幣作書簽,一同漂書漂走了。這位應是收藏家,五港元的鈔票,今天應很值錢。


繼續鎅開膠紙,咔嚓一聲打開書箱,這天,見到十多本全新的《人民不會忘記》。三十年前,採訪1989民主運動的香港記者,記下了改變眾人生命軌迹的大時代。當天的觀察,就是不滅的證言;當天的新聞,就是今天的歷史。



適逢六四鎮壓三十周年,是誰捐出這批書?我相信,這批書來得正合時,太善忘的,可讀一讀;覺得三十年太遙遠的,可以拿起望一望;覺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更值得收藏。無論如何,《人民不會忘記》會在中大找到歸宿。




還有很多很多的相遇,這一本,某中學圖書館的藏書,已經接近四十年無人借過了,也送來給我們。書名是《中國歷史常識》,懊惱之際,翻了幾翻,又發現歷史故事寫得頗有趣,原來是吳晗六十年代所編的通俗讀物。歷史學家吳晗,就是曾做過北京市副市長,主張拆北京城牆,五十年代積極批鬥右派,寫過《海瑞罷官》,其後因此全家被批鬥、掀起文革十年浩劫序幕、最後於獄中自殺的那位吳晗。

於是,又有直覺,這本書可能有人要,就看大家的書緣。

…我讀書的時候,實際上不是讀而是把美麗的詞句含在嘴裏,嘬糖果似地嘬着,品烈酒似地一小口一小口呷着,直到那詞句像酒精一樣溶解在我身體裏,不僅滲透我的大腦和心靈,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騰,沖擊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
Bohumil Hrabal 《過於喧鬧的寂靜》

《過於喧鬧的寂靜》中,活於舊書堆中的主角,最後轟烈地解脫,再遇那天不辭而別的戀人。

書節漂書,我們與眾多陌生的贈書人,輕輕交疊過;我們可以找一張可以安歇的椅子,來一場時空旅行。

***   ***   ***


博群書節漂書,3月11日至18日,中大邵逸夫堂。

博群書節,還有十四場講座,詳情及報名,請見bit.ly/2SRTxeW

先介紹第一及第二場:

題目: 翻譯是一次又一次的越軌: 翻譯林行止政經短評的得與失
講者:
林在山
主持:
朱順慈教授(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日期:
2019 3 6 日(星期三)
時間:
晚上 7 時至 9
地點:
李兆基樓一號演講廳
語言:
粵語

講者簡介:
林在山,曾任香港電台及英國廣播公司節目主持、《信報財經新聞》撰稿人及執行董事,亦曾為多份報章撰寫專欄。她近年主力翻譯林行止在1984 1997 年發表的「政經短評」。

活動內容:
Conjecturing Hong Kong’s Future: Lam Hang-chi’s Editorials from the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1975-1984 乃《香港前途問題的設想與事實》一書之英譯本。此書輯錄《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在19751984年發表的「政經短評」文章。講者將暢談她翻譯原著時穿梭兩種語言、跨越兩個文化、遊走兩個世代的體驗。

題目: 漫談村上春樹中文翻譯
講者:
賴明珠
主持:
吳偉明教授(日本研究學系系主任)
日期:
2019 3 12 日(星期二)
時間:
晚上 7 時至 9
地點:
李兆基樓六號演講廳
語言:
國語

講者簡介:
賴明珠,1947 年生於台灣苗栗,中興大學農經系畢業,從事廣告企劃多年,日本千葉大學碩士。1985 年開始專注翻譯村上春樹作品,至今已譯四十餘作。並譯有谷崎潤一郎《春琴抄》、《盲目物語》、《貓與莊造與兩個女人》、《文章讀本》等。

活動內容:
要進入村上春樹的奇幻世界,不懂日語的讀者們只能依靠翻譯。一直致力將村上春樹作品翻譯為繁體中文的賴明珠多年來翻譯過村上大大小小的長篇、短篇、隨筆及遊記,講者會分享這位日本文壇80年代的文學旗手如何開創其獨特的文體風格,中文翻譯如何掌握村上風格、各地有關村上春樹現象研究風潮等,訴說翻譯村上作品多年來的心路歷程,與讀者們一同走進村上春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