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8, 2015

「老實將問題點出,不存在任何誤導」


講咗都有二十年的「全民退休保障」,政府諮詢前臨陣改名,把「全民退保」稱為「不論貧富」方案;又把「非全民」有資產審查的方案,改稱「有經濟需要」方案。

扶貧委員員主席林鄭月娥謂︰「我覺得我們是非常老實將問題點出,方便社會討論複雜議題,並不存在任何誤導公眾的成份。

以改名方式誘導,只突出全民退保一個「不論貧富(……都派錢)」的特徵,再強調另一類「有經濟需要(……才幫助)」的保障,的確「文筆好」,語言技巧「又上一個新台階」。

套用同一技巧,以後政府應改稱「行政長官梁振英」為「689」,因為這是「非常老實將問題點出,方便社會討論複雜議題,並不存在任何誤導公眾的成份。」

套用同樣的老實,那個「標準工時委員會」,應改稱「否決標準工時委員會」,或「堅決維持香港打工仔工時全球最長委員會」,這也是「老實將問題點出」,絕不存在任何誤導成分。

尊敬的全國人大代表,以後就乾脆叫自己「金漆橡皮圖章」;政府也應改稱中聯辦為「香港特區黨委」;盛傳即將上任當香港大學校委會主席的沙皇,政府亦應稱他為「港大黨委書記」,這也是「非常老實將問題點出,方便社會討論複雜議題,並不存在任何誤導公眾的成份。」

以後政府應改稱中國為「中共國」,因為一黨已控制了軍隊、政府、司法、立法、傳媒、及全國的經濟命脈與財富,這是「非常老實將問題點出,方便社會討論複雜議題,並不存在任何誤導公眾的成份。」

如果你真的老實地將問題點出,請把你的老實貫徹始終。

***   ***   ***

相關文章︰
扮蟹
草原狼與看門狗

Tuesday, October 27, 2015

講到口臭之發展郊野公園




每隔十天半月,總有高論要發展郊野公園。這次是梁錦松,他問︰究竟要山明水秀,還是房價貴絕全球?他建議把五個百分點的郊野公園土地用作建屋。

發展郊野公園的想法,一,有誤解;二,不實際;三,不需要;四,無意義。

有誤解,是客氣講法,直接一點,叫無知。

講到口臭都要繼續問︰說要發展郊野公園的人,有無去郊野公園行過?有無拿地圖出來研究過?

有人問︰郊野公園佔香港土地四成,為何不發展?答案很簡單︰因為大部分是高山、位處偏遠、又是集水區,發展會影響水源。有人又搵新加坡來比較,新加坡地勢平坦,海拔最高點只有百多米,不要亂作比較。

又有人問︰郊野公園見到很多平地啊,請看清楚地圖,那些多是屬於綠化地帶與鄉村用地,不屬郊野公園範圍。你估客家人或英國佬是省油的燈?若有快靚正好地平原,一早有人擺佔,怎會劃進郊野公園?

不實際,是因為開發成本極高,有人又說︰科技先進,高山也可以剷平建樓,是的,天空之城都可以起得到,誰來出錢?最近畢架山下的大窩坪豪宅地招標,原為郊野公園旁的綠化地帶,發展商要負責半公里範圍的斜坡勘探,亦須建龐大檔土牆防止山崩泥石流,成本極高。

不需要,是因為有現成熟地隨時用。例如,九龍塘貴重土地有個杳無人迹的解放軍軍營、港鐵港島南線站口有個佔地廣闊的黃竹坑警校,上水的高球場大平原,尊貴會員可以嘗試「一小時生活圈」,回內地享受,還有新界眾多規劃混亂的貨櫃場廢車場荒廢農地棕地,即將大開發大填海的大嶼山,無地?

無意義,是因為就算你千辛萬苦成功在郊野公園建屋,只會是豪宅別墅,不能解決龐大住屋需求;就算你能在大帽山大東山頂建成新市鎮,若制度不改,炒風不息,樓價仍會貴絕全球。

提出發展郊野公園者,醉翁之意,只在郊野公園旁的綠化土地,或者,將來順應新界社團勢力,大肆發展被郊野公園包圍的鄉村土地時,需要郊野公園借路而已。

無意義,偽命題,夠了,慳番啖氣。

***   ***   ***
(本文刊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此文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Tuesday, October 20, 2015

窮人銀行家: Undo the system!

圖片來源︰中文大學博群大講堂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到中文大學「博群大講堂」演講,金句連連,要記下來︰

「如果我叫『窮人的銀行家』,那麼其他銀行家為誰服務?」

尤努斯創辦銀行,借錢給窮人創業,不須擔保,被譽為「小額信貸之父」。

每次人們稱他「窮人的銀行家」banker to the poor,他都不期然想起,如此稱謂,豈非意味着其他銀行家是「富人的銀行家」banker to the rich?

的確,所謂正統銀行,以至整個財金系統,他們尊崇有錢人,借錢給有錢人,你要有錢,銀行才借錢,讓你錢搵錢。生意人金句︰向銀行借錢,最緊要借得夠多,銀行會害怕你,一如當年董建華家族生意幾乎破產,銀行不會讓你倒下,還要繼續借錢給你。若然你無錢,無抵押品、無擔保、無穩定工作,想找銀行借錢?請你死開。對銀行而言,這種窮人有個形容,叫 ‘unbankable’

尤努斯說,人性有很多面相,但整個體制,只崇尚人的自私一面,企業與個人,努力為自己賺錢,就叫美德,就是當今的財金秩序。

結果,總是富人能夠借錢,積累更多財富,最需要第一筆錢去把握機會的窮人,反而無機會借錢,他們倒在起跑線上,永不超生。

「求職這回事,很落伍。」Job is an old-fashioned idea.

他也對年輕學生說︰「求職,很落伍!」改變你的想法,不要求別人恩賜你一份工;不要當自己是job-seeker,而是job-creator,不要老想着「搵工」,要為自己製造工作,嘗試創業,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

「我們都是天生的企業家。」We are born to be entrepreneurs.

我們總假設,生來就要打工,要給人勞役;尤努斯認為這很可悲,這非人類的宿命。尤努斯認為,每個人都是天生的企業家,欠缺的是機會。

Undo the system!

終其一生,尤努斯所倡議的,就是要扭轉現有秩序,把顛倒的顛倒過來。他創辦的格萊珉銀Grameen Bank,就是反其道而行,做banker to the rich不做的事。他強調,不要惱恨有錢人,很多富人都是nice guy,問題在制度,所以要undo the system

傳統銀行借錢給富人,他借錢給窮人。
傳統銀行借錢給男人,他借錢給女人。
傳統銀行借錢要擔保,他借錢講個信字。
傳統銀行在大城市等客,他們走進鄉村拉客。
傳統銀行有很多律師,他們的銀行沒有律師,因為沒有複雜的法律文件。

格萊珉銀行賺了錢,辦社會企業,把錢投資在有需要的人身上,這才是錢的作用。企業之存在,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幫人解決問題。現代的教育,常只顧如何搵工賺錢,這種教育泯滅人性本質,this is a shame,尤努斯說「無恥」,說了好多遍。

「(女性的被動保守)……那不是她的聲音,而是歷史的迴聲。」
(…it’s not her voice, it’s the voice of history)

尤努斯說,格萊珉銀行最成功的「大發現」,就是以女性為借貸主要對象,一些新設的分行,更只借錢給女人。

他說,當初成立格萊珉銀行,得罪「大耳癃」,得罪傳統銀行,也被指摧毀伊斯蘭教,就是因為他借錢給女人。當年的孟加拉,傳統銀行的錢,99%借給男人,就算有女人跑到銀行要借錢,銀行職員也要叫她丈夫一同來,才會處理。

天地間不變的定律︰有錢就有權,女人有錢後,自然改變了家庭裏的權力關係。尤努斯說,二十多年前的孟加拉,社會保守,女性認為自己不懂得處理金錢,她們認為,錢會製造問題,不能解決問題。

尤努斯認為,女性的被動保守,不是她的聲音,只是歷史的迴聲。(not her voice, it’s the voice of history) 他們發現,錢在女性手中,更用得其所,對家庭發展更有利。原因?尤努斯謂,男人較自我中心,女人較顧家。(嗯,這是可以從基因演化講起的規律。)

借錢給女人,開發被忽略的半邊天的創造力,正是格萊珉銀行的大方向。最近銀行業務擴展到美國紐約市的貧民區,同樣的策略,卻遇上問題︰美國社會重視「機會平等」,你銀行只借錢給女人,性別歧視,犯法啊。

尤努斯說,得高人指點,他們把銀行註冊成「女性組織」,搞掂。

「當今的年輕一代,是歷史上最有力量的一代。」

這句話,是尤努斯答問時講的,他鼓勵年輕一代創業,例如在商品銷售的環節中,從生產者到顧客的貿易鍊,有太多撈取暴利的中間人,社會企業的其中一個面向,正是把握這種空間,改變現狀,令窮人有機會,令世界較公平。

為何是年輕一代歷史上「最有力量」?尤努斯沒有時間再詳述。我想,很多老一輩人,尤其是香港的「獅子山下精英」們,一定不同意,亦不屑這種說法,才會有那種「十八歲無打過工無搵過錢講乜嘢選立法會議員」的高論。網絡時代,年輕一代掌握新技術、新平台,古往今來的知識,只在彈指之間;溝通組織的技巧,也是老一輩不能想像的新天地;機會多,知識廣,這就是力量的來源。力量的泉源就在眼前,人人觸手可及,年輕人比老一輩更擅於掌握,剩下的問題是,你有何抱負?如何用得其所?

這些話,也許很多人說過,但尤努斯所言,鏗鏘有說服力,不只是因為他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而是有三十年實戰的經驗之談,他的銀行經營模式,已推廣至全世界。尤努斯告訴大家,存在的,不一定合理;合理的制度會變質,而很多存在的制度,從來不是理所當然,改變,就由身邊點滴做起。

聽君一席話,肯肯定,尤努斯是全世界最大的左膠,一個敢想敢做、有執行力的左膠。

(尤努斯於中大博群大講堂,《盆景樹下小錢莊》演講全紀錄於此。)


***   ***   ***

相關文章︰

(本文部分文字見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此文為加長改寫版)


Monday, October 19, 2015

佛門小笑話一則


佛門爆出和尚尼姑涉嫌假結婚、生活奢華、骨灰龕生意收入不翼而飛大醜聞。我想起了一位和尚的爛gag

很多年前,我到大嶼山寶蓮寺採訪某大和尚,禪院誦經聲中,目睹他手上戴類似「金勞」的閃光名表,坐的是平治房車,勞碌奔波於凡塵俗務;我多口,問了一句:「出家人不是應遠離俗世嗎?」

大和尚語重深長,微笑着回答:「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大和尚只差沒有合什再補一句「阿彌陀佛」,否則就是不折不扣的武俠片對白了。

寺院,從來是一門大生意。佛寺、佛教,不等同佛家,更不一定傳承了佛陀的教誨;正如基督教會與基督宗教,也不見得等同耶穌的大愛。佛寺、道觀、教堂,只是一個建築物,各種教會組織,也只是一個組織;很多大智慧,就算完全逃離宗教與教會組織,仍是大智慧。

從來,對「組織」都有莫名的戒心。人們有理想有抱負,一化作科層架構,就容易異化變質。當教派成為一個大組織、大企業、大茶飯,就會有利益瓜葛、有人事糾紛、有機可乘、有漏洞可鑽,各取所需。

大學有高尚的理念,但校委會校董會受蠶蝕,就成為崩壞的源頭;慈善活動心懷大志,一化身機構組織,容易變作籌款機器不務正業。你要除暴安良?加入警隊,就會暗角打鑊,而且還會以為,支持同僚打鑊,捐錢畀安家費,是天經地義。

不過,要把理念化作行動,結合分散的個體,化成集體力量,就不能迴避組織架構中人性的醜惡。有人厭惡政治,不願沾手任何組織,但那些明知山有虎,真心願意「入地獄」的人,值得敬佩。若然,在地獄失足,身陷火海,就只能怪自己道行未夠了。


***   ***   ***

(本文刊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此文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寶蓮寺故事︰回歸寶鼎鬼故事


Monday, October 12, 2015

不種大樹,只要盆景

近年香港,出現一個怪現象,好些有識之士、資深傳媒人、電台聽眾,愛把槍頭對準年輕一代,說他們「生產力」(即是賺錢能力),比不上上一輩;說他們驕生慣養,不願捱苦;說他們躁動不安,好高騖遠。

且暫不論這些指控是否屬實,縱使部分為真,我們應該要問,種子種不出大樹,原因為何?誰要為此負責?

若然年輕一輩「生產力」不高,是誰製造了地球上貧富最懸殊的大都市?是誰把下一代的錢都先賺了?是誰扼殺電視創意產業的競爭?是誰令下一代輸在起跑線上?

若然年輕一代「驕生慣養」,那是誰主導的教育制度下的產物?那是甚麼怪獸家長寵愛之結果?為甚麼上一代那些聽說很優秀的因子不能傳承給下一代?

當下一代找不到發揮的空間,你竟然要那些書還未讀完的莘莘學子,為社會的大環境負責?要下一代為家長的教養方式負責?要下一代為上一代缺乏遠見負責?請不要向弱者抽刃。

那麼,應該要「問責」上一代人嗎?

上一代人中,那些掌握金錢、權力與關係網的強者,要負很大責任。

小額信貸之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本星期三會到中文大學演講,他有一個很好的比喻。他創辦的銀行,只借錢給窮人,因為他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但是,大樹的種子,若只放在六吋深的土壤中,只會種出一個盆景。

任你的種子來自多強壯的大樹,若土壤不好,都不可能種出大樹。出問題的,不是不夠茁壯的幼苗,是大環境,是制度,是時代使然,也是因為那些枝葉茂盛、搶盡陽光、吸光土壤養份、粗壯狂傲的大樹。


***   ***   ***

(本文刊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此文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盆景樹下—小額信貸之父在中大

本星期三14/10/2015,5:30pm-7:30pm,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主講《盆景樹下小錢莊》,中文大學邵逸夫堂。

 

Friday, October 9, 2015

風起了,我們在板塊邊緣


誤打誤撞,跟隨一群地質專家,到印洲塘考察。我這個門外漢,只能考察他們的考察。

若要看大景、斷崖、六角柱石,肯定會失望,眼前幾十位地質專家與學生,都是「微物之神」;眼前平平無奇的直門頭海峽,原來是地殼斷層,他們遊走灘岸,尋覓頑石上微細的褶皺與節理、沙礫裡的晶體、裂紋的走向,推斷千萬年前的地殼活動,板塊的移動方向;像福爾摩斯,只憑蛛絲馬跡,重組侏儸紀年代,地殼伸懶腰時發生的故事。

「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碰撞邊緣,是我們地質研究,最精采的地方。」權威地質專家如是說。

板塊與板塊相遇之處,總是多事之秋,因為板塊邊緣、斷崖撕裂處,岩層受扭曲、擠壓、摺叠,是地殼活動留痕之地,有不平凡的過去,曾幾何時翻天覆地,乃故事所在。

終於發現我們相通之處。

對不起地質專家們,我把石頭都政治化了。

地質研究,看岩層板塊碰撞之處;歷史詭譎轉折,也是看新舊秩序板塊撞擊之時。

我們站在時代的斷崖上,卻無人能作壁上觀。地殼深層暗處,板塊碰擊進入活躍期;政商利益、新左老左、舔共拒共、左膠右膠、世代之戰,暴發戶狂妄再加民族主義高燒,板塊冒起頭來,蠢蠢欲動;交叠之處,地獄之火竄升,價值扭曲擠壓,荒唐異象星火燎原。

板塊碰撞,非地質公園的過去式。

這些日子,感到地殼移動,看見人面全非;新秩序起動,要把舊世界吞噬,管你擁不擁抱新秩序,無人可以獨善其身,板塊撞擊,將會是全方位的扭曲震盪。風起了,祖國步近,準備好輕裝上陣,是時候與過去道別。

***   ***   ***

(本文刊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此文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