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2, 2015

網媒‧燈塔‧新大陸




一個論壇,九位講者,談新聞自由。

紙媒不濟,靠攏權力,自我設限,自我審查,網媒大勢不可擋,但經營困難重重。這就是公民實踐培育基金(Project Citizens Foundation)論壇中,每位講者都談到的現狀。

《信報》前副社長陳景祥說,新聞自由有三條防線,一是前綫記者;二是老總、採主、版主等守門人;三是傳媒老闆、投資一方。陳景祥謂,現在,老總與老闆「兩條防線都散咗」,報紙行內有這講法︰「老闆不可靠,老總不可信,新聞不可為」。

852郵報》創辦人游清源說,信報的專欄剛被消失,經營852,廣告收入不樂觀,前路好似湯家驊的「民主思路」—「**路一條」。

雨傘運動過後,商業機構落廣告更謹慎。游清源透露,《852郵報》今年一月,雨傘運動後,一個月的廣告費,收780蚊,上月有大約三萬元廣告費,靠廣告收入是死路;現時主要收入靠捐款,贊助每個月有十四、五萬,維持七人運作,仍然不足夠,但總算「一線曙光」。

游清源說,「《852郵報》是一個社區,不是一個網媒」。中場休息時,在廁所門口,碰到一位女士,遞來一張一萬元支票。(游清源半小時楝篤笑,從2:21:07開始)

《立場新聞》董事蔡東豪亦透露,很快會推出公眾捐款,他說,半年前《立場新聞》成立時,已計劃同時需要廣告與公眾捐款維持運作,「雞蛋與雞的問題,你要有產品給讀者先睇,才能請人捐錢」。(蔡東豪講立場新聞營運計劃,從2:07:10開始)

劉進圖行上講台,看來他的康復一路有進展。他點出,新媒體的運作模式,有可能「令新聞審查較難發生,或較易暴露,或較易受制裁」,以下歸納劉進圖五點(2:45:40)︰

1.     全民皆拍攝的年代,有大量的記錄原始新聞資料的影音資料在公眾手上,會令新聞媒體的自我審查變得困難。傳統媒體的管理層可以不用某些材料,可以約束報道的方式。但同樣內容與錄像若已於網絡流傳,若傳統媒體主管仍要刪改審查,只會製造笑話。

2.     新媒體實時運作,審查也需要時間。現時做新聞,文字圖片皆數碼化,能接觸這些資料的新聞工作者很多,記者、編輯、剪接師,大量人參與資料處理,主管不能一句說話就審查,亦無辦法防止有人將有價值的新聞資訊,於網絡公開。

3.     編輯權力下降,讀者權力上升。以往編輯決定頭條,現在新聞的傳播力,是讀者的選擇,由讀者的like and share去決定。他說,編輯可以淡化一條新聞,放在內版A8, A10,你無辦法阻止文章在網絡傳播。他透露,最近明報網站,最高點擊率的文章,是張堅庭寫的《讓孩子聰明一點的十種方法》(like2.4萬,親子題材當然大有市場。)

4.     廣告收入有新路。縱使廣告商自我審查,不落廣告,但若廣告來自youtube, google, facebook,按瀏覽量與網媒分廣告費,也是網媒收入新來源。

5.     媒體更易受讀者監察。往日讀者不滿媒體內容,最多寫封信,投訴幾句,然後石沉大海。新媒體世界,互聯網人群容易聚集,也容易散失,網民可以集體聲討,杯葛你,編輯不能隨意而為。

劉進圖認為,這些網媒特徵,較為可能克服壓力與審查,為新聞自由打拼較好的天空。

劉進圖有理由比其他人樂觀,他主管明報的網絡新聞平台,背後有《明報》原來的編採班底與自家文章,始終,Content is King,不似其他網絡平台,人手少而往往停留於互相複製熱門話題;明報的網絡廣告收入,或可與紙媒有協同效應,也可比一般網媒多一點希望,畢竟,美國十大網絡新聞媒體,有約一半,都掛著傳統媒體的名字,成功過渡。

陳惜姿以專欄作者身份,談到網絡文化,她說,以往寫專欄文章,和讀者是「神交」,書信文字偶有往來,但也不多;現今網絡世界,則人人有發言權,而且不具名;中傷你,反對你,唱衰你,無代價,這是一個根本的改變;理性討論當然無問題,但去到謾罵,令作者落筆多顧忌,也是自我審查的一種。她說,多元聲音,也需要新聞素養,「文人寧靜的書桌,已時移世易」。

網絡媒體,改變了大眾閱讀習慣,也許不一定是好事。陳惜姿指,大家在手機睇新聞,看完一宗大新聞或獨家採訪,還未來得及沉澱,「碌吓碌吓就無咗」,「動新聞」自動跳去其他趣味娛樂消息,「沒有沉澱,變得很淺,所謂大新聞,是一種娛樂,一種情緒的滿足」。(陳惜姿的段落,見此1:03:08

不過,網絡媒體大勢所趨,印刷報紙沒落,那是天天在地鐵上提醒你的事,十年前,很多人在地鐵裡,還會拿著大大張報紙,阻住地球轉。陳景祥說,幾年前,還見到地鐵裡大家攞住細細張的免費報紙;近一兩年,大家都低頭望著手機了。

論壇終結時,傳來《新報》結業的消息,壇上講者,大多不覺得《新報》結業與「虧損」有多大關係。畢竟,大多數香港報紙,其價值不在賺錢,擁有一個輿論陣地,等待被統戰,讓權力一親芳澤,這種榮耀,不是隨便一個有錢人都有。

陳景祥說:「香港有錢的人相當多,但有錢而經常特首辦會打電話給你,中聯辦會找你傾吓偈,政府吹風要找你,卻不多。」

香港記者協會公布新一份言論自由年報,傳媒生態過去一年更趨惡劣。多少前綫記者仍留在崗位,頂硬上,守住不走,只期望還有機會發一點光一點熱。

陳惜姿謂,繼續寫下去,是一個鬥長命的過程,守住這個崗位,「因為我若離開後,這個洞,不知由誰來填。」

「像一個保安員,守住一個燈塔,不知有哪艘船望到你,但只有一艘船,已經有意思。」

我想說,很多燈塔,已經殘破不堪,回天乏術,但它們仍霸佔著重要航道。不要緊,終有一天,燈塔終將變成文物古迹;大海航行,總有人要先行,就看誰能先找到新大陸。

***   ***   ***

相關文章︰
〈公民實踐論壇:誰與新聞自由為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