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1, 2015

民調蠱惑



(本文原刊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此為加長版)

綱上圖片
想不到,這時代,還有政黨拿著些「隨街抽樣」的民意調查來獻世。「隨街問」與「隨機抽樣」,同樣有「隨」字,效果大不同。

「隨街」找人做訪問,途人辨識政黨嘜頭,自然多同路人參與,樣本嚴重偏差。政壇高人卻常以歪理自辯,一時叫人睇民意調查,一時又說調查不可靠,葉劉淑儀更說:凡民意調查都有偏差,都係講個信字!

做民意調查,誰不知偏差難免,調查機構就是要用科學方法,把偏差減到最低,才有參考價值;一如當記者要尋求真相,誰不知真相難求,但也希望蒐集資料,去蕪存菁,盡量接近真相。

學術機構做調查,要電話「隨機」抽樣,樣本才有全民代表性;樣本要「加權」,目的在減少偏差;問題要無傾向性,答案才有意義。

有些政黨,則聲稱不是「隨街」抽樣,是隨機電話抽樣,為何支持政改通過的「民意」超過六成,比各大學術機構做的要高很多?

統計達人提示,要留意其受訪者,年長一輩不成比例地高,超過樣本六成,不符合人口比例,大家都知道,上年紀的人較支持政府,既然「隨機」,為何有這樣大偏差?

可能性有二︰正常的學術機構做調查,會選擇晚間做,若你日間打電話,年輕人要上班上學,接電話的當然以老一輩為多。另外,正確的隨機抽樣,電話有人接後,要在家庭裡再抽樣,例如,找最近生日日子的家人來接受訪問,而非訪問接電話的人,因為家裡接電話的,多數是父母輩。

那些政黨是否如此做調查?下次再有類似調查,記者可查問清楚。

還記得統計學第一課教的︰Garbage in, garbage out。若樣本偏差太大,根本缺乏代表性,任你如何「加權」,神仙難救。

社會科學求真,目的在把偏差限制在可控範圍內;政團調查往往求方便,目的在把偏差推向自己喜歡的結果中。

越來越多人,愛把民意調查當作政治武器,有人力物力的,用扭曲方式,自製調查,不講科學,求求其其;亂作抽樣,是是旦旦,手握無意義的數字,製作一個大圖表,就以為證據確鑿,然後開記者會做大龍鳯效忠攞威,告訴大家︰「你有你的民意,我也有我的民意!」完成任務。

慘得過,又有媒體配合,不加質疑,大事報道。反智、難堪。

***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