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3, 2014

雨傘下的網絡



(原刊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本文為加長版。) 


家裡有訂閱報紙,兩傘運動一個月來,初時兩三星期,報紙堆積如山,幾乎沒讀過。

網絡媒體崛起,其威力最猛的時刻,正在於有大事發生,人人關心,渴求最新發展,追讀即時評論,一時三刻都等不了;尤其所涉事件,地域廣泛,影響深遠,又有很多人在現場參與,沒有一個媒體能綜覽全貌,一切新發展新鮮事,每個人都在社交媒體即場發放描述,人人都是記者,每個人都在記錄。

於是,第二天早上送到的報紙,仿若陳年舊事。

報紙也有很多種,一些滿足平凡百姓新聞娛樂需要的,始終能繼續生存;但是那些滿足「新聞上癮」一族的,難免要加把勁,報道要增加獨特角度、要有更多調查元素、集大成又要鋪陳精準、釋疑、解難、再加獨到角度的評論。無奈,很多媒體礙於人力財力,不容易做得到。

網絡媒體、社交網絡蓬勃,很多新聞網站及討論區流量增長以倍數計,除了提供即時資訊,亦能快速組織行動,一呼百應,跨越虛擬空間,影響真實世界。

雨傘運動,是「網絡民主化」的長期實戰演練,每種意見都有機會發揮、凝聚;網絡使用者,不再是內容的 consumer,同時也是 producer,這種 ‘prosumer / produser’ 的出現,令很多普通人,可以掌握多一點說話表態的機會;但同時,亦人多聲雜,令意見細碎化。網絡世界,人人都可以擔當十五分鐘的指揮,一方面令行動靈活機動化,有機聚散,但亦令運動去中心化,沒有人主導,容易失控,無人能負責。好聽一點叫亂中有序,但同時是一種脆弱的平衡。大家傾向閱讀合口味的訊息,進一步令意見兩極、社會分化撕裂。

網絡訊息,好處是快,問題是通常甚少有人核實,很多來歷不明的假圖、斷章取義的影片,容易遭有心人利用散佈謠言,親友朋輩傳過來的資訊,大家戒心較低,亦容易輕信。

形勢發展快,由運動組織者、到政府、與網絡的 prosumer / produser,一時間,可能有點茫然,大勢難擋,但如何適應這種江湖新秩序,需要沉澱思索。至少,在時代大趨勢下,資訊紛雜,能做的,是保持清醒頭腦、明辨是非。

***   ***   ***

相關文章,這個謠言,謎團仍未解︰

如何同人有效地「嗌交」,這個方法或可以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