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6, 2014

唯一麵家再會‧旅遊業界鳩嗚


之一︰唯一麵家最終回


這麵家,一如往日,門庭若市。阿姐們一貫爽快、粗聲粗氣、絕不客氣。

唯一不同,是店裡貼滿告示︰業主加租一倍,本店無法承受,經營至八月三十一日……希望可見將來在沙田區再會。

告別這一天,問老闆搬到哪裡?她冷冷地搖頭。

不光顧連鎖快餐店,是現代美德;但若身處沙田火車站,要在附近找一家小店醫肚,「快靚正」信心之選,由新城市廣場一路走來,幾乎只有沙田廣場的唯一麵家。上海雲吞麵配豆漿,四十元有找,簡單美味,價錢合理。

街坊小店淪陷,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吃完最後一碗上海雲吞麵,特意在麵家所在的這條商場窄巷,數一數商鋪種類︰

六家藥房
三家珠寶店
一家賣化妝品
兩家賣燕窩
一家賣澳門手信

以上都算是服務內地掃貨客為主。小巷二十七個鋪位,還有兩家連鎖高價茶餐廳、三家賣健康食品、四家連鎖服裝店,算是本地外地人都會光顧;真正以居民為服務對象的,僅餘一家麵包店、一家賣按摩椅與兩家電訊商門市。

價廉物美效率高的小店,敵不過拖喼掃貨遊客大軍,錢財至上、有金就拜。地產商盡賺後,旅客消費化成動人GDP,物價飊升,小店倒下,究竟有多少居民得到了甚麼益處?



之二︰旅發局主席的亂語

是的,我又發作,今次仍然是旅遊發展局主席林建岳,仍然是冰桶挑戰他有備而說的一番話,冰桶挑戰為 ALS 病人籌得巨款,固然值得慶賀,但旅發局主席的自我宣傳活動,帶來的常識問題,也值得做教材;再寫下篇,因為要物盡其用。

上一回講到(見冰桶有火,兼評傳媒報道),林建岳謂零售業「差不多進入冰凍時期」,查實只屬高位回落,而傳媒又「如實報道」,不加質疑。

(蘋果日報圖片)
上文未寫完,林建岳當天的話,尚有一段,見 ATV 報道,林謂︰「……現在少了旅客,生意差了,情緒也差了,希望做得好一點……」

看畢前文後理,不可能誤解。「*****」???

上網查數字,很容易就找到旅發局的統計,最新七月數據2014 旅客數字較去年同期上升12.3%;再仔細看,全年每月,每個數字,無論是對比去年同期、去年同月;無論是內地旅客,或是整體旅客,全部數字都上升,絕大部分更是雙位數上升。

少了旅客?

堂堂旅遊發展局主席,竟然連這些最基本數字都講得錯,不可思議。

掌握著錯的數字,發出維護業界利益的求救,而竟然又有傳媒相信,照錄。

幸好,報章中,大致「正常」的報章都把旅發局的冰桶挑戰當花絮,嬉笑一番,唔同你認真;惟親建制報章則大部分煞有介事。

不幸地,大部分電子傳媒正正經經「客觀報道」,沒有質疑。

這種倚賴權貴與官員作資訊來源的新聞報道習慣,早已有之,可能是新聞界日常運作裡不易自拔的陷阱。傳播學者早有各種批評︰新聞常引述那些權威的知者 (authorized knowers),報道他們版本的「真相」,而大部分這些所謂 authorized knowers,都是高官或權貴。

傳播學者 Schudson 謂,無論是記者或普通人,我們一直受教育,政府的資訊可以信賴,他們說的都重要。其實,這只是 journalistic law of the least effort,新聞媒介「懶得就懶」,用最少的力,得到廉價又看似可信的資訊,何樂而不為;一些人手短缺的傳媒,無力主動追新聞,就只能被動「報」新聞,甚至不加思索,權貴高官噏乜都全文照錄,慳水慳力。

面對眾多不同程度、不同姿態的鳩嗚,慵懶一時,隨時上當。傳媒要小心,一時不慎,就變作權貴的傳聲筒;讀者觀眾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警訊話齋,騙徒行騙的手法層出不窮,穿西裝的人不一定高尚,帶腦睇新聞,不要讓人代替你思考。


***   ***   *** 

相關文章︰
本文前傳《冰桶有火,兼評傳媒報道》,旅遊發展局主席亂語上篇。


(本文前段刊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