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7, 2014

新聞獎之二:重複


(網上圖片)
當記者,其中一個最大苦惱,是不公義的事情不斷重複時,如何是好?

你報道嗎?但新聞要「新」,離譜的事情日復一日發生,沒有「新意」,還是新聞嗎?若不報道,豈非視而不見,讓謊言說一千次而成為習慣,變作幫兇?

「金堯如新聞自由獎」得獎者之一,《明報》的冼韻姬說,最大的困難,是新聞不停重複,沒有新進展時,每次都要找新的角度,一點也不容易。

例如《明報》得奬作品之一,有關「香港電視不獲發牌」的「三揀二」、「一男子」風波,《明報》連續很多天頭條,每天要新角度,又要撐得起頭條,當然不易。

有時,「新角度」不單只是記者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一種新聞規律,唔新,做乜仲講?這種新聞規律,往往就成為傳媒老闆施加影響的「利器」。例如,明報高層就曾經質疑,王維基單嘢,使唔使咁多日做頭條。

這種手法,也是政府的法寶。明明做錯了,理由說不清,頂住先,頂得幾日,社會各界罵完,情況無變過,但因為再無新意,輿論話題轉變,一宗醜聞就咁又捱過,過得一兩個月,事件淡忘,傳媒也找不到新角度,咁就輕舟已過萬重山。人總是善忘,民望又回升了。

有關中國的人權問題更甚,例如六四廿五周年了,年復一年,情況無變過,記者們如何找尋新角度,確實是大考驗;又例如內地維權人士的遭遇,他們有冤無路訴,四處「上訪」尋公道,但往往投訴無門,反遭打壓。這樣的新聞,又是年復一年,俯拾即是,協助他們的律師與公民,則被指串連生事,遭無理拘留判刑打壓,已是平常事,成為我們呼吸的空氣的一部分了。

最近公布的「金堯如新聞自由獎」與「人權新聞獎」,電視新聞獎得獎作品,不約而同,都是有關內地「訪民」主題,記者們在故事不斷重複、制度從未改變的鬱悶中,努力尋找新角度。

訪民遭遇說得多了,換換角度,從訪民年輕子女的視角,看父母的堅持,折射無情制度如何傷害家庭。訪民無處不在,負責「維穩」的公安,也因無處申訴淪為上訪戶;還有,連上訪局的局長,也投訴無門,自己也上訪了。

十幾年如是的「訪民」故事中,記者們排除萬難,不只找到新意思,還能頂住壓力,拍攝出感人故事。謹借一角,向這些在困難中仍然堅持的記者行家致敬。

***   ***   ***

人權新聞獎電視大獎得主:香港電台《鏗鏘集》:〈我媽媽無罪

相關文章:

(本文部分段落見於晴報專欄《風起幡動》)